教育|惩戒权行使第一天,有老师被家长提醒:请谨慎使用( 二 )


这份新规不仅仅牵动着学校的神经 , 也牵动着家长的神经 。 秦老师所在班级的家长群 , 在开学前一天便对“惩戒权”的适用展开了讨论 。 秦老师介绍说 , 大部分家长对新规定表示支持 , 鼓励老师在学校对管教孩子 , 但也有家长在群里提醒:“都是孩子 , 希望老师谨慎处理 。 ”

教育|惩戒权行使第一天,有老师被家长提醒:请谨慎使用
文章图片
▲受访者供图
有这份担心的家长并不在少数 。 江苏盐城的刘女士 , 是13岁初一男孩儿小峰的妈妈 。 在妈妈眼里 , 小峰正处于叛逆期 , 过去就常被老师请家长:“孩子的确有些毛病 , 不能及时完成所有作业 , 有时候在班里也会跟同学打闹 , 过去一学期总有不下三次被老师请去谈话 。 ”
《规则》出台后 , 刘女士更担心自己孩子在学校是不是更会被老师针对 , 于是 , 刘女士打通了班主任的电话 , 询问惩戒权行使后 , 孩子在学校的安全能不能有保障 。 但在电话里 , 班主任向刘女士承诺:“没有任何一条规定 , 允许老师对学生有暴力行为 。 ”
“家长的担心真的没有必要 。 ”秦老师直言 , 对于这份惩戒权 , 他认为是一个度量学生行为的标尺 , 并不是一根处罚学生的鞭子 。 在秦老师看来 , 这份惩戒权所赋予老师的权利 , 绝非是“欺负”学生 , 而是让老师更有勇气管教学生 。
专家解读:
《规则》非惩戒权使用说明 , 操作细则需师生达成共识
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此前介绍 , 自2019年《规则》起草 , 共收到来自社会的6400多条具体修改意见 , 其中持支持态度的超过八成 。 从调查数据来看 , 基层校长、教师普遍希望国家明确惩戒规则 , 大多数家长也对此表示支持 。
“以行政的方式督导学校行使惩戒权 , 这反应出了过去我国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红星新闻说明 , 之所以要在全国实施惩戒权 , 是基于过去教师对惩戒行为的认识模糊 , 一类教师盲目使用惩戒 , 导致惩罚过度;第二类教师则惧怕但责任 , 不敢管干脆就不管 。 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 都是一种失职 。
在储朝晖看来 , 这份惩戒权要实现应有的教育效果 , 也绝非仅依靠老师一方面努力就可形成 。 储朝晖指出 , 惩戒权的落地 , 首先需要社会、家长、师生形成共识 , 在对惩戒权充分认识的情况下 , 支持学校惩戒体系的搭建和使用 。 另一方面 , 储朝晖强调 , 惩戒权要达成共识 , 就需要多方参与 , 在各个学校制定适用的惩戒条例和校规校纪时 , 需要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参与 , “每个人都参与进来 , 搜集大家的意见 , 共同制定规则 , 才能对每个人都起作用 。 ”储朝晖说 。
储朝晖认为 , 《规则》本身并非是教师惩戒权行使的说明书 , 更多是一个指南和方向标 。 而根据《规则》第五条规定 , 学校应结合本校学生特点 , 依法制定、完善校规校纪 , 明确学生行为规范 , 健全实施教育惩戒的具体情形和规则 。
“的确有老师拿一些学生情况来问我 , 这种情况下该不该使用惩戒权 。 也有人表示 , 规则里的惩戒规定太模糊 。 ”储朝晖解释 , 《规则》本身就为学校余留了广泛空间 , 因此需要学校根据自身情况 , 对惩戒权的使用作出具体规定 。
上述受访者秦老师也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其所在小学也发出通知 , 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 , 与家长和学生共同对惩戒权的使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 学校将联合家长再次晚上学校的校规校纪 。
“惩戒不等于惩罚 , 对惩戒理解成一种处罚手段 , 这种认识过于肤浅 , 也是当下落实惩戒权的一大阻力 。 ”储朝晖表示 , 正因家长认为惩戒等于处罚 , 所以才会出现抵触情绪 。 而真正有效地惩戒行使 , 在储朝晖看来 , 实质是形成一种体系 , 对班级乃至学校形成一种威慑作用 , 最终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 而这背后最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吴阳杨雨奇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 , 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