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权行使第一天,有老师被家长提醒:请谨慎使用

3月1日 , 各地中小学进入开学收尾阶段 , 讲台上的老师们手中将重新握起惩戒熊孩子的“戒尺” 。
根据教育部此前发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下称《规则》) , 于3月1日正式实施 。 据悉 , 该《规则》于去年12月29日由教育部对外公布 , 其实施主旨在于将教育惩戒行为纳入到法治轨道 。

教育|惩戒权行使第一天,有老师被家长提醒:请谨慎使用
文章图片
▲教育部官网截图
把“戒尺”交还到教师手中 , 有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会不会被老师打骂 , 甚至在惩戒权落地第一天 , 就有老师被家长提醒“谨慎使用权利 。 ”就此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惩戒不等于处罚 , 这样的认识太过肤浅 。 惩戒权形成的意义是对学生行为形成一种威慑 , 而这背后离不开师生、家长、社会形成的共识 。
哪些“熊孩子”会被行使教育惩戒权?
《规则》细化“犯错”情节 , 视行为轻重程度量化惩罚措施
根据《规则》的定义 , 所谓教育惩戒 , 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 , 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 , 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
那么 , 学生们出现了哪些行为 , 老师可以对其实施教育惩戒?
《规则》中明确 , 学生如果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不服从教育、管理的;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吸烟、饮酒 , 或者言行失范违反学生守则的;实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的;打骂同学、老师 , 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 如有以上情形之一 , 那么学校及教师即可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 , 确有必要的 , 可实施教育惩戒 。
当然 , 孩子在学校犯错 , 如何合理管教也成为家长担心的问题之一 。 对于教育惩戒权的使用 , 有舆论担心 , 这是否会出现体罚或过度处罚的行为?
教育|惩戒权行使第一天,有老师被家长提醒:请谨慎使用】就此 , 《规则》中也对学校、教师可采取的教育惩戒措施给出了详细要求 。 如对犯错误情节轻微的学生 , 教师只可点名批评或要求学生做书面检讨、一节课教室站立等;
但若出现学生违反校规校纪 , 且情节较重的行为 , 那么学校则有权及时告知家长 , 或交由学校德育工作负责人予以训导;也可对学生暂停或者限制其参加游览、校外集体活动以及其他外出集体活动;
而对于小学高年级、初、高中阶段学生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影响恶劣者 , 那么学校在行使教育惩戒权时 , 则可给予学生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停学 , 并要求家长在家进行教育、管教;此外 , 学校还可安排专门课程或教育场所 , 由社会工作者或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心理辅导、行为干预 。
但对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的学生 , 学校就可给予其警告、严重警告、记过或者留校察看的纪律处分 。 对高中阶段学生 , 甚至还能给予开除学籍的纪律处分 。
教师教育惩戒权 , 会导致体罚或“虐待”吗?
《规则》为惩戒权划7条红线 , 有老师被家长提醒:“谨慎处理!”
当然 , 教师手中的这把“戒尺” , 绝非能任意使用 , 也不可使用无度 。 《规则》中已明确列出了7类被禁止的不当教育行为:
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 , 强制做不适的动作或者姿势 , 以及刻意孤立等间接伤害身体、心理的变相体罚;辱骂或者以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因个人或者少数人违规违纪行为而惩罚全体学生;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因个人情绪、好恶实施或者选择性实施教育惩戒;指派学生对其他学生实施教育惩戒 。
“开学第一天 , 我们学校全体教师一大早就集体学习了这个新规定 。 ”成都市成华区某小学的五年级班主任秦老师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教育部出台的这份关于教师行使惩戒权的规则 , 学校各个层面都予以了高度重视 。
据秦老师透露 , 学校在组织安排老师学习这份《规则》时 , 着重强调了两方面的内容 , 一是什么情况下能使用惩戒权 , 二是什么情况下能使用怎样限度的惩戒权 。 “学校一再强调 , 惩戒是为了警示学生 , 不是为了要惩罚学生 。 所以任何老师绝不可以随意打骂学生 。 ”秦老师表示 , 学校一再重申 , 教师不可在《规则》下变相对学生使用任何语言和行动上的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