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孩子,就像一个“等边三角形”,安全感十足

过完年 , 又到了一年离别时 , 一走又是一年 , 父母外出打工 , 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的心酸谁能懂?
爸爸年后准备返工 , 懂事的女儿默默凑到车前:“爸爸 , 你有空了就回来看看俺” 。 孩子的眼睛里 , 流露着无奈、留恋、渴望 , 懂事得让人心疼!
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孩子,就像一个“等边三角形”,安全感十足
文章图片
女孩爸爸说:“女儿小的时候会挽留我 , 会哭着闹着不让我走 , 今年她跟我说 , 让我有空回家看看她 , 没有挽留我 , 挺意外的 。 其实如果女儿说让我不出去打工 , 这也不现实的 , 可能女儿长大了 , 懂事了 , 觉得说这句话更现实一点 , 这个愿望也容易满足一些 。 ”
这个视频看了好几遍 , 不知不觉脸颊感觉到湿漉漉的 。 从哭闹到懂事 , 好心酸 。 小女孩觉得挽留也是徒劳 , 所以说让爸爸多回来看看她就知足了 。 “爸爸 , 你有空了就回来看看俺” 。 回想起我小时候 , 其实这个愿望也挺难满足的 。
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孩子,就像一个“等边三角形”,安全感十足
文章图片
我的小时候 , 父母在省会开餐饮 , 我和爷爷奶奶妹妹一起留在老家 。 我上小学那会儿也是哭着闹着 , 恨不得跟着爸妈一起走 。 大概上初中之后就觉得 , 也不是不爱父母了 , 就是觉得爸妈走的时候哭也没用 , 就不哭了 。
我太理解那种强忍泪水的不舍感觉了 , 如果在老家能挣到钱 , 谁愿意背井离乡呢?在外拼搏的父母 , 都是为了一家人的幸福!
01
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孩子,就像一个“等边三角形”,安全感十足】现实生活中 , 夫妻分居两地是常有的事 , 通常情况下 , 孩子跟着妈妈在老家生活 , 照料、教育孩子的任务就交给了妈妈 。 而爸爸妈妈分开的时间久了 , 孩子就会有很多的不满 , 他希望爸爸妈妈可以一直陪伴着他 , 不希望一家人再分开 。
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孩子,就像一个“等边三角形”,安全感十足
文章图片
站在孩子的角度上 , 父母和母爱是不一样的 , 爸爸和妈妈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同的 。 一般情况下 , 妈妈是负责后勤工作 , 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 , 妈妈永远关注着孩子的细节 , 天冷要多穿衣服 , 多吃水果 , 多喝水 , 用她的温柔和细心照顾着孩子 , 化解孩子的烦恼 , 持平孩子的伤痕 。
而爸爸通常是孩子最好的游戏玩伴 , 感受游戏的乐趣 , 同时也感受到爸爸的强大 , 睿智、果敢 。 比如 , 老公和我玩奥特曼打怪兽的游戏 , 俩人大战300回合 , 最后奥特曼一举歼灭怪兽 。 我在旁边感慨 , 还是男孩子和爸爸能玩到一起 。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画面 , 小男孩是练散打的 , 正和别的小朋友戴护具实战对打 , 几个回合结束后 , 孩子摘下帽子 , 妈妈冲过去拉着男孩:“儿子 , 有没有打疼你啊 , 我看脸有点青 。 ”这时爸爸走了过去 , 带着孩子先问裁判:“儿子 , 你刚才那一拳打得真漂亮!我们没有赢了吗?”
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孩子,就像一个“等边三角形”,安全感十足
文章图片
你看 , 同样在现场 , 爸爸和妈妈对孩子的反应截然不同 , 妈妈关心孩子有没有受伤 , 爸爸看到了孩子在赛场上精彩的表现 , 为孩子加油 。 父爱是粗犷的 , 培养孩子遇事冷静分析 , 解决问题 , 养成独立、坚韧的品质 。 而母爱是柔软的 , 琐碎事中见伟大 , 事无巨细的陪伴以及善良对待人和事 。
02
父母的陪伴很重要
在一个家庭中 , 可能因为生活的压力夫妻俩被迫分居 , 不能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 。
2010年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的几名研究者 , 找来了230名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长期不能陪在身边的儿童 , 同时还有250名来自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与前者形成对照 , 来评定这两组孩子的自我概念和孤独感水平的高低 。
最后研究结果表明:和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相比 ,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 , 往往不喜欢或者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喜欢爸爸妈妈 , 并且在平时生活中 , 也不怎么出去玩 , 不怎么参加户外活动 , 时常觉得孤单 , 并且自我概念也普遍较低 。 这个结论充分地说明了:父母给予孩子的支持和关爱是不能被其他监护人所替代的 。
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孩子,就像一个“等边三角形”,安全感十足
文章图片
有这么一句话 , “父亲是孩子的天 , 母亲是孩子的地 。 “当爸爸妈妈时常陪在孩子身边时 , 孩子就有脚踩大地、头顶蓝天的安全感 。 对孩子来说 , 爸爸妈妈都是不可或缺的 。 爸爸和妈妈陪伴在孩子身边 , 就像一个稳定的“正三角形” , 三个角相互支撑 , 使孩子感到有依靠、有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