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只桃子特别厉害,能脱贫,还有日本、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等着要


上海这只桃子特别厉害,能脱贫,还有日本、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等着要
文章图片
“用筐装 , 注意保湿 , 下午我就去看一下……”手机这头 , 是前一天刚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叶正文 , 另一头是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的桃农 , 对方希望把市农科院新培育的黄桃品种幼苗送到炎陵 , 增加当地的黄桃品种 , 填补当地7月上旬黄桃上市的“空窗期” 。
放下手机 , 叶正文为电话打断了采访表示抱歉 , 可似乎仍沉浸在运输黄桃幼苗的话题里 , “用快递送有点不放心 , 我下午就去看看包装 , 不行的话 , 我和团队亲自把幼苗送过去 , 不要耽误了种植 。 ”
就是这样一个一年365天有一大半日子奔波在沪外种植基地的农业科学家 , 把上海的农科成果送到了贫困山区 , 既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 也推动当地的黄桃、蜜桃等产业转型升级 , 顺利出口到阿联酋、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 。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 , 是上海农科专家几代人的成绩 , 是团队共同的成绩 。 ”说起刚刚获得的荣誉 , 叶正文反复叮嘱采访人员 , 不要写个人 , 而要写农业科技的力量 , “上海虽然农业种植面积不大 , 但农业科技研发能力比较强 , 科技扶贫好比授人以渔 , 让当地农民切切实实掌握一技之长 , 脱贫致富 。 ”
科技助农贯穿全产业链
入选湖南十大农业品牌、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中国百强农产品的“炎陵黄桃”正是农业科技扶贫的成果 。 位于湖南东南边陲的炎陵县受自然条件及交通条件制约 ,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 农村贫困面一度较大 。 在上世纪末 , 炎陵农业部门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引种该院培育的“锦绣”黄桃品种 , 希望能增加当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 但收效并不明显 。
“第一次去炎陵 , 发现当地种植面积比较分散 , 系统性也比较差 , 就算有好品种 , 也不一定能种出好桃子 。 ”叶正文还记得2011年前后第一次去炎陵考察黄桃种植的感受 , “当时就想 , 我们不仅要把好的品种送到炎陵 , 更要把生产高品质黄桃果实的全产业链管理技术送过去 。 ”
近十年来 , 叶正文与团队平均每年至少要去炎陵三四次 , 最多的一年去了六次 , 为的就是手把手告诉农民怎样种好桃、卖好桃 。

上海这只桃子特别厉害,能脱贫,还有日本、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等着要
文章图片
“炎陵的降雨量比较大 , 但黄桃不喜欢太潮湿 , 得告诉农民 , 要在排水性好的地方建立生产基地 , 雨季时还要用覆膜 , 降低土壤湿度 。 光照直接决定黄桃甜度 , 但能提高黄桃卖相的套袋会影响光照 , 那就得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套袋 , 而且套袋的时间也有讲究 。 还有 , 要教农民怎样整形修剪 , 防止长在下部的黄桃被上部的树叶遮蔽 , 影响采光……”说起种植技巧 , 叶正文滔滔不绝 。
每次去当地 , 他既要去基地 , 又要开讲座——在当地可容纳五六百人的电影院里讲 , 每次都济济一堂 , 而且要说上好几场 , “这说明 , 农民对科学种植的需求很大 。 ”
来自上海的农科专家平易近人 , 使得当地农户遇到问题 , 不论是否与种植有关 ,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上海专家” 。 2018年 , 当地部分农民发现 , 桃子种得很好 , 但卖得不理想——明明采下来浑圆漂亮 , 可送到消费者手里 , 都烂了 。 消费者要求退货 , 桃农损失惨重 。
在上海 , 叶正文和团队也收到了烂桃子 。 他们仔细研究黄桃的品质和包装后 , 找到了原因:桃农采下来的黄桃成熟度比较高 , 包装只是简单的泡沫 , 一个箱子里堆放好几层 , 一路颠簸 , 容易导致黄桃颠烂 。 于是 , 叶正文和团队一边教桃农改变包装方式 , 多层箱变单层箱 , 还要增加防震包装;一边针对炎陵黄桃的销售区域制定采收和分级标准——成熟度高的适合近距离销售 , 成熟度略低的适合长途运输 。 有了这套标准 , 如今炎陵农户几乎家家做电商 , 却没有再遇到大规模黄桃颠烂了的现象 。
上海这只桃子特别厉害,能脱贫,还有日本、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等着要】经过叶正文和团队的指导 , 炎陵黄桃从农户零星种植变成当地农业支柱产业 , 目前黄桃单品收入约占炎陵农牧渔业收入40% , 重点桃区高达90% 。 巧合的是 , 全县黄桃重点产区恰好就是过去的深度贫困区 , 截至2019年底 , 全县有4811户14238名贫困人口依靠种植黄桃而脱贫 。 去年 , 炎陵黄桃平均亩产超过一万元 , 托起了山区农民的小康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