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时光里的正阳关 一场穿越千年的美丽遇见( 二 )


战争之烟熏黑的古城正阳关,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周世宗攻打南唐在这里激战、元军攻打南宋在这里厮杀,元末红巾军起义在这里建根据地……
到了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捻军同清军多次激战正阳。咸丰七年(1857),正阳关争夺战,从3月至9月,持续半年以上。
古老琴声弹红的古城
中华八大关之一的千年古镇正阳关,依靠舟楫之便,吞吐万物、迎来送往,造就了它那文化灿烂、人杰地灵、景美物丰、源远流长的历史。也正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其城墙也屡遭战火和洪水的侵袭。现今正阳关城墙仅存南门、北门、东门三座城门。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三座城门的内外门额上均镌有古人的题字,字体或雍容端庄,或遒劲苍润,非但含义深刻、意味隽永,而且还是难得一见的书法珍品。南门、北门、东门外额题字分别为:“淮南古镇”、“凤城首镇”、“熙宇春台”,内额题字分别为:“解阜”、“拱辰”、“朝阳”。赵德兵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采访人员,正阳关城门内外门额题字大部分出自《道德经》《诗经》《论语》《史记》等典籍,含义隽永,令游人驻足品味三思。
淮河早报、淮南网采访人员一行走下淮河大堤,由南门进入正阳关。与之相连的是正阳关最著名的老街。走在这条老街上,看见两边还保存有许许多多的老房子,古色古香,令人流连忘返。在这条老街上,最有名的莫过于铁匠铺了。
正阳关是中华名关,清朝时期,河流运输发达,“帆船竞至、商贾沓来”,手工制品的需求大增,手工业技艺长足发展,生产生活刀具质量的社会要求提高,正阳关制作刀具的工匠们,为生计苦心秘制,终成一派独特技艺,流传至今。我们来到正阳关张记“龙牌”兄弟“手工锻造生活刀具”铁匠铺,这个专门打造生活刀具的铁匠铺是从清朝光绪年间寿州正阳关人张根年开始,专门以制作生活刀具为营生的传统手工工艺,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张氏刀具制作,代代相传,代代有高手。代代师傅言传身教,徒弟耳濡目染、心领神会,自然形成了后辈继承前辈技艺,辈辈相授,秘不外传的独特工艺。
这是一座古老琴声弹红的古城,千百年来留存下来的文物古迹众多,处处弥漫着古朴典雅的古镇气息,明清时期的老宅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玲珑别致的绣楼,风格各异的57条街巷,依然可见昔日古镇的繁华。(采访人员 李钧)
【来源:淮南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