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时光里的正阳关 一场穿越千年的美丽遇见

繁华历尽 回首沧桑旧

老年|时光里的正阳关 一场穿越千年的美丽遇见
文章插图

老年|时光里的正阳关 一场穿越千年的美丽遇见
文章插图

老年|时光里的正阳关 一场穿越千年的美丽遇见
文章插图
这是一个淮河波涛冲黄的古城、战争之烟熏黑的古城、古老琴声弹红的古城。
近日,淮河早报、淮南网采访人员驱车沿着省道310一路向西行,便来到了这座淮上千年古镇正阳关。
陪同采访人员采访的寿县正阳关镇文旅站站长赵德兵介绍说,正阳关镇,又名正阳关,系中华名关之一,古称颍尾,阳石,羊市、羊石城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正阳关地处淮河、颍河、淠河三水交汇处,位于淮河南岸,上通沿淮重镇三河尖,下达淮河第一大港蚌埠。扼守淮、颍、淠三水之咽喉,是淮河中游重要水运枢纽,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正阳关得水运之利,擅舟楫之便,商贩辐辏,市场繁荣,自古就是淮河中游重要货物集散地。
老年|时光里的正阳关 一场穿越千年的美丽遇见】淮河波涛冲黄的古城
安徽大学陈广忠教授在他的著作《淮河传》中说: 正阳关古镇,历史十分悠久。《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这里的“颍尾”就是指正阳关。此事发生在公元前530年。这样看来,正阳关至少已有两千五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而早在三国时期就建造了城池。因为水运四通八达,遂成为淮河中游交通要冲。舟车如流,商旅如云。
在赵德兵带领下,淮河早报、淮南网采访人员首先来到城外的淮河大坝上。只见这里的淮河河道曲曲弯弯,而河床反而高于河上流七尺之多,淮河洪水灾害,进入多发地段。放眼望去,前方的颍河入淮口清晰可见,而身后不远处就是淠河入淮口。由于颍河直通中原的原因,正阳关受中原文化影响很大,现在你进入城内,还能看见很多老宅的建筑风格都是北方风格,而南方那种青瓦白墙的建筑风格在正阳关是几乎没有的。
淠河由于上通大别山区,古时候属于经济落后地区,但对正阳关影响不大,仅仅是将山区的竹木、茶叶、麻类等农林产品源源不断运抵港口,现在正阳关留存下来的古迹,也几乎看不见大别山区的特色。
正是由于水运四通八达,商旅如云,根据清光绪年间《寿州志》中记载,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就在这里设关,征收关税。年税收为六千一百两银子。清初顺治八年(1651)增加到二万多两,到清末光绪时猛增到六万二千四百多两。
战争之烟熏黑的古城
正是因为历史上正阳关的航运枢纽以及发达的商贸中心地位,历代南北对峙和各种各样的战争中,对正阳关的争夺都异常激烈。
据明嘉靖29年(公元1550年)出版的《寿州志》载“东正阳镇,州南六十里,古名羊市,汉昭烈筑城屯兵于此”。据此正阳关至今已有1800年的筑城史。这里的汉昭烈就是刘备。这是最早记载正阳关筑城史,也是最早记载正阳关军事史。
淮河早报、淮南网采访人员每每看到这一段文字时,总有一个疑问:汉昭烈的蜀汉统治地区在四川以及周边,而寿县当时是属于曹魏管辖,汉昭烈刘备怎么可能跑到曹魏领土上去“筑城屯兵”呢?这次到正阳关采访,赵德兵给了淮河早报、淮南网采访人员很多资料,一番研读后才揭开一直困扰采访人员的谜团:《寿州志》的这段记载,应该是刘备刚刚起兵,担任豫州牧的时候在此“筑城屯兵”的。那时候,刘备还不是“汉昭烈帝”。
提起淝水之战,人们往往一下子就会想起八公山,但很少有人知道,正阳关也是这场战役的关键地区。淮河早报、淮南网采访人员查阅了大量古籍资料得知:公元383年,前秦苻坚调动100万大军进攻东晋,命其弟苻融率27万前锋从长安出发,南渡黄河,延颍水南下,向颍口进发。东晋寿春守将徐元喜则在颍口、淮河沿岸设防。淝水之战首战便是在颍口开打。前秦军占领颍口等战略要地后,渡过淝水,占领洛涧。东晋军在洛涧大败前秦军,迫使前秦军退回寿春,从而形成东晋军、前秦军在淝水两岸对峙,这才有了后来举世闻名的淝水之战。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淝水之战前秦军大败后,前秦苻坚率残兵败将逃跑时,是从寿春南面逃到颍口,仓惶渡过淮河,逃往河南项城,采访人员查阅古籍资料得知,前秦军大败在颍口渡河北逃时,又“溺毙过半”。这里的颍口,就是正阳关。
一场百万人的大战,起始正阳关,终止于正阳关,可见颍口(正阳关)在这场战役中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