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的中国诊疗标准(健康直通车(第52站))

来源:海外网
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的中国诊疗标准(健康直通车(第52站))文章插图
中重度特应性皮炎与食物过敏具有相关性 。 鸡蛋和牛奶是最常见的致敏食物 。资料图片
皮肤痒不算病 , 可痒起来真要命 。 皮肤干痒一挠一片红斑、头皮痒得厉害、皮肤剧烈瘙痒到无法入眠……可能都是特应性皮炎在作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教授估计 , 中国有10%—15%的儿童患有程度不等的特应性皮炎 , 成人有5%—8%左右 , 加起来 , 中国约有7000万至8000万的特应性皮炎患者 。
世界卫生组织相关研究表明 , 在所有的疾病(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 , 皮肤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占第四位 。 在皮肤病中 , 湿疹皮炎类——主要以特应性皮炎为代表 , 对生活质量、家庭、社会、医保等各方面影响占第一位 。
很多特应性皮炎患者会焦虑、抑郁
“特应性皮炎的表现有一千个面孔 。 ”张建中指出 , 老百姓说的湿疹或者医生诊断的湿疹 , 大约80%是特应性皮炎 。 除此之外 , 医生诊断的“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 , 实际上也是特应性皮炎 。 甚至有的病人头皮痒得不行 , 医生诊断为“脂溢性皮炎” , 也是特应性皮炎 。
特应性皮炎的表现有各种各样的皮疹 , 患者感觉瘙痒 。 “这种瘙痒不是一般的瘙痒 。 ”张建中说 , “严重的能到红皮病或者剥脱性皮炎的程度 , 就是90%以上的皮肤面积全部是皮疹 , 有渗出、剧烈瘙痒、不能睡觉 , 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太大了 。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赵琰指出 , 很多特应性皮炎患者有焦虑、抑郁的情况 , 有的甚至有自杀的倾向 , “这种心理问题也是特应性皮炎的共病” 。
如何判定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张建中介绍 , 患者可以根据皮疹的面积判断 , 假如超过5个手掌的面积 , 就属于中度 , 超过10个手掌面积就是重度 。 “如果到医院来 , 我们会算湿疹面积严重度的积分 , 算特应性皮炎的积分 , 这就复杂了 。 还有一条就是瘙痒得受不了 , 晚上睡不了觉 , 那一定是中重度的特应性皮炎 。 ”张建中说 。
“有人说特应性皮炎就是皮肤科的糖尿病、高血压 。 ”张建中表示 , 特应性皮炎是慢性疾病 , 目前还没有办法根治 。
有人将特应性皮炎称为非致命性疾病中疾病负担第一的皮肤病 。 据张建中介绍 , 负担主要分两种:个人和家庭的负担、社会的负担 。 “个人负担不用说 , 看病就要花钱 , 严重的时候要住院 , 住院就要陪护 。 如果家里有一个孩子患特应性皮炎 , 全家不得安宁 。 社会的负担体现在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高 , 中国大概有七八千万的患者 。 当然大多数是轻中度的 , 可以通过外用药和口服药解决问题 。 但是中重度的患者治疗就需要特殊的药物、强有力的武器 。 ”
“1+X”——特应性皮炎的中国标准
赵琰指出 , 在过去几十年中 , 中国的特应性皮炎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
“这和社会的进步有关系 。 很多研究表明 , 随着社会进步 , 环境发生改变 , 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过敏性疾病增加 , 比如吃的东西里面有添加剂 , 装修的材料中有过敏源等 。 ”张建中补充道 。
特应性皮炎发病率逐年增高 , 但是诊断率还很低 。 赵琰解释说:“一方面 , 我们既往对特应性皮炎的认识并不充分 , 其实临床上很多湿疹病、神经性皮炎等 , 本质还是特应性皮炎 。 另一方面 , 既往我们用的欧美的诊断标准对中国人群来讲并不敏感 , 湿疹其实是比较泛化的称呼 , 皮肤上有瘙痒、小疹子都诊断为湿疹 , 但是特应性皮炎是有比较明确的诊断标准的 。 ”
“所以我们制定了特应性皮炎的中国标准 。 ”张建中表示 , 国外的27条标准数都数不过来、记不住、没法用、敏感性比较低 , 中国的标准是2016年他所带领的团队提出来的 , 共3条:有超过6个月的湿疹 , 个人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 , 实验室检查嗜酸粒细胞和过敏原呈阳性 。
张建中将特应性皮炎的中国标准称为“1+X” 。 “1”指超过6个月的湿疹 , “X”指个人史、家族史或者化验中的任何异常等情况 。 “这样归纳就特别简化 , 中国的皮肤科医生大概有60%——70%都在用这个标准进行诊断 。 特应性皮炎的表现多 , 要和特应性皮炎鉴别的病也挺多 , 比如药物反应、疥疮以及一些少见的遗传性疾病 , 这些要到医院来做 。 ”张建中说 , “我们要问病人除了本人有湿疹表现 , 还有没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这几类过敏性疾病 , 这是本人的方面 。 另外要看家属 , 特别是一级亲属(父母、子女)有没有湿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等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