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日记:B端设计方法分享——用户篇( 四 )


设计师在设计C端产品的过程中 , 能够基于用户画像对用户画像特征、行为、思维方式的准确把控外 ,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设计师能够通过“同理心”来驱动体验优化 , 把我们自己当做用户去进行产品设计;但是设计B端产品的时候 , 我们的“同理心”失效了 。
除去一些大公司的内网产品 , 更多面向外部企业或者组织的产品 , 设计师本身是很难用到的 。 我们始终不是产品的用户本身 , 没有身处用户的工作环境、没有背负他们的客户诉求、没有承担他们的业务目标时 , 通过“通理性”和“移情”去设计我们的产品 , 显然是不现实的 。
以广告投放平台为例 , 代理商服务于各个广告主 , 广告主的属性特征决定了代理商的操作行为、频率、目标是什么样的 , 因此不同的广告投放平台、不同的代理商所呈现的行为特征完全是不同的 , 或者相似度很小 , 这也无形中对于用户画像的沉淀增加了创建的困难 , 同时能够预估该画像的使用结果的通用性、覆盖度都会严重不足 。
另外 , C端产品更关注用户「个体」的体验、行为习惯与决策方式 , 而B端用户群体恰好将这些行为特性和决策方式隐藏在了业务属性之下 , 让设计师无法直接触达;功能好不好用、能不能用是B端用户最核心的痛点 , 他们不会因为设计不合理就不用 , 也不会因为设计体验好就去用一些效果不好的功能;操作体验痛点被功能效果所掩盖 , 不同的用户群体;实际的操作行为和体验需要实地去调研和发现 , 研究结论也容易出现偏差 , 而且这种偏差很难通过同理心进行校正 。
因此 , B端设计师在构建设计方案时 , 剥离开群体特征的表象 , 掩藏之下的就是用户个体的、本质的诉求和体验 , 也是可以为设计师可用的用户个体的心智和行为特征 。
05B端用户的个体特征
群体特征表明用户关注的是业务目标 , 而业务目标落到每个用户个体的时候 , 个体表现出行为特征就是围绕完成业务目标产生的 。 这时用户在设计师面前表现出的行为和认知 , 才是内心的 , 能够和操作、体验挂钩的痛点 。
那么就以比较典型的面向外部的B端产品而言 , 用户在操作和体验上的痛点主要可以收敛为两个方面:降本和提效 。 围绕这两方面 , 用户会产生一系列的特征点 , 这些B端产品设计价值挖掘和研究的核心内容 。

转型日记:B端设计方法分享——用户篇
文章图片
1.追求降本
降本即降低成本 。 用户每天会不断重复操作某一个核心流程 , 他们可能比设计师还要了解每个步骤以及存在的问题 。 每一百步骤的操作成本差异看似不高 , 但是当他乘以一百次、一千次的时候 , 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 。
例如需要手动输入的命名操作 , 一个小时输入一次可能还好 , 但是如果一个小时重复一百次 , 每次都要手动敲键盘输入 , 那其实就是问题了 。
因此 , 用户对于每一个操作点的操作成本问题 , 都需要重点关注 , 魔鬼就隐藏在看似微不足道细节之中 。 这些细节在没有大批量的操作为基础 , 是很难察觉的 。
2.关注提效
提效包含两点 , 一是提升效果 , 二是提升效率 。
效果其实很好理解 , 就是每一次操作行为带来的影响是正向的更多 , 效果就好的 。 一般这种情况更多会涉及到产品策略、后台算法的影响更多 , 设计师可以适当分析取舍;接下来效率就是重点了 。 其实还是和高频的操作有关 。 成百上千次的操作 , 一定要给用户提供可以提升操作效率的功能或者方式 , 以及支持收敛聚合的批量操作功能 。
更多用户的特征 , 与业务和产品功能息息相关 , 在此就不做展开 , 后续会围绕「降本」和「提效」两个核心特征和目标展开相关设计方法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