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 二 )


陈中伟回忆说,1980年代那次改造就是由他们公司施工的。“我刚从学校毕业进入现在的公司,当时就在现场。”“在大楼上面加了两层以后,淮海大楼成为上海第一个可以用侨汇券购买的房子,因为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房子不能自由买卖。”

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
文章插图
21世纪初淮海大楼
而变动最大的一次改造是1990年代,上海引进第一家奢侈品商店中国香港“船王”包玉刚家族的美美百货(2007年,上海美美百货歇业,原址成为银行。),美美百货进驻后几乎打通了淮海大楼底层的大部分商铺。同时,原建筑立面的白色基调被改成暗褐色,削弱了原装饰艺术派建筑的表现力。2001年为迎接APCE会议在上海召开,徐汇区房管局结合市容整顿,对大楼立面进行了整修,恢复了原来的白色基调。

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
文章插图
修缮前的淮海大楼
淮海大楼最近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是在2010年世博会前,但总体风貌延续之前。
“不光要有好的设计理念,也要有能工巧匠”
进入有着90年历史的淮海大楼,依稀能感受到时光在建筑上的凝固。因为它还是一幢在使用中的居民楼,迎面能遇上进进出出的居民,公共楼道传出的炒菜的声音,以及摆放的绿植和闲置的杂物。
淮海大楼室内也处处体现装饰艺术风格的基本特征,比如公共部位的电梯厅地坪拼花和立面分割、楼梯间、疏散楼梯间、公共走廊地坪拼花、窗台墙面上铜条嵌缝、钢窗木门及防盗栅栏立面造型等,非常明显。

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
文章插图
公共走廊水磨石地坪的几何图形 (摄影: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陈若茜)
大楼内部主楼处设有两部电梯,东西副楼各有一个楼梯。据徐汇区房管局历保科科长周俊慈介绍,“建造之初的电梯是铁栅栏,后来替换掉了,因为不符合我们现在的安全要求。10年前的那次整修又仿照栅栏风格把电梯进行了一次恢复。”

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
文章插图
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电梯
楼内公共走廊的地坪、楼梯、楼道两侧的墙壁、栏杆都采用了传统水磨石的工艺,从水磨石地坪的几何图形,到楼道墙面的嵌铜条分割线,黑色的水墨石栏杆,细节处可见建造工艺的考究。

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
文章插图
楼梯

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
文章插图
传统工艺水磨石,嵌铜条分割线(摄影: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陈若茜)
陈中伟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水磨石是当时一种比较流行的做法,但是随着工匠们老去、建筑材料的改变,一些传统施工工艺也面临着失传,给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修缮带来很大困难。“修缮一个历史建筑,不光要有好的设计理念,还要有好的能工巧匠,有合适我们历史建筑的材料。”他指着公共走廊一处几年前修缮的水磨石墙面说,“这处水磨石是后修的,修好以后跟原来比还是能看出明显的差别。原始工艺是用大理石敲碎来做的,里边的颜料是矿物原料,新修的水磨石是用化学原料来做的,完全不一样。”此外,这幢大楼内部的钢窗、五金件、木门、红钢砖,包括一些墙面的抹灰,也都需要按照传统工艺来修缮。

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
文章插图
原来的水磨石墙面(左)和后来进过一次修补的水磨石墙面(右)能看出明显的区别
“现在只能是尽量按照传统工艺来做,对于没有把握的部分,可以采取最小干预来做,或者先不做,等以后有条件了再进行修缮。”
基于史料,尽量还原历史
陈中伟和周俊慈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其实是一个建筑考古的过程,历史照片和图纸会不断得修正他们原来的设想,所以做历史建筑的修缮,必须要基于大量的史料,不能凭空想象来做这件事。

留住老上海|90岁的淮海大楼:恢复历史,回归民生
文章插图
夜幕下的淮海大楼
比如淮海大楼标志性的白色外立面,就是通过查阅淮海大楼的历史图纸,翻阅不同时期的历史照片,通过一次次的考证和小样试验,最后才形成了大家看到的大楼风格样式和颜色特征。而今,粉刷一新的墙面恢复往昔的光彩,主体建筑的白色基调提亮了整个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