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油|曾是姑娘们的化妆品,古法榨油这门手艺,守住的是味觉记忆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采访人员 杨一凡 通讯员 章红燕
人间烟火味 , 最抚凡人心 。
一滴滴油 , 温润细腻 。 在灶火上 , 煎炒烹炸中 , 油与食材的碰撞融合 , 让精心制作的食材迸发出恰到好处的滋味 。
从山间到工坊 , 自然的好物 , 经过能工巧匠的妙手 , 使得山茶油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
每年春节前 , 杭州建德李家镇的榨油坊都会迎来最忙碌的时候 。 这里有一处少有的古法榨油坊 , 48岁的李家镇人张志强坚守着最传统的榨油手法 , 如今已经远近闻名 。
榨油|油|曾是姑娘们的化妆品,古法榨油这门手艺,守住的是味觉记忆文章插图
1】山茶油曾是古代姑娘们最粉的化妆品
走进建德李家镇 , 一处古色古香的牌坊引人注目 。
牌坊边的低地 , 一座木结构的仿古建筑占地几百平米 。 “江南第一榨”的旗子 , 告诉每一位来客 , 这里不简单 。
榨油|油|曾是姑娘们的化妆品,古法榨油这门手艺,守住的是味觉记忆文章插图
榨油|油|曾是姑娘们的化妆品,古法榨油这门手艺,守住的是味觉记忆文章插图
张志强在水碓房门口
这座仿古建筑 , 就是张志强坚持古法榨油的水碓房 , 如今已成为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亲油茶传承基地 。 门口摆着两个“玄武”石雕 , 房间里放着光绪年间的榨油工具“木榨龙” , 还有蓑衣等其它有年份的老物件 , 中间运作的是水车 , 不仅可以榨油还可以带动千斤石磨 , 动力就是汩汩而流的水 。
榨油|油|曾是姑娘们的化妆品,古法榨油这门手艺,守住的是味觉记忆文章插图
清光绪年间的“木榨龙” , 用于榨油
榨油|油|曾是姑娘们的化妆品,古法榨油这门手艺,守住的是味觉记忆文章插图
巨大的水车
水车运作
李家镇山茶油的历史 , 我们听张志强说了一个上午 。
都说靠山吃山 , 靠水吃水 , 李家镇山地较多 , 气候、土壤也比较适合种油茶 。 张志强说 , 明代的时候 , 李家镇这边就有山茶油了 , 算起来有几百年的历史 。
几百年前 , 山茶油就是李家镇家家户户的食用油 , 炒菜用的比较多 。 如果家里有人生病需要静养 , 或者有孕妇坐月子 , 往往买上一二十斤山茶油 。
【榨油|油|曾是姑娘们的化妆品,古法榨油这门手艺,守住的是味觉记忆】除了食用 , 张志强说山茶油还有妙用 , 在古代它可是姑娘们的心头好 。 在那个没有神仙水、护手霜、面霜等化妆品的年代 , 女孩子要变得美 , 山茶油大有用处 。 想梳一个油头 , 山茶油能派上用场 , 还可以把山茶油擦在脸上、涂在手上 , 那便是当时挺好的护肤品了 。
2】榨油、舂米 , 以前是家家户户过年前的大事
造就这样的好物 , 步步都要讲究 。 环环相扣 , 才能成就每一滴山茶油的浓香 。
原料上 , 榨油的茶籽就很有讲究 。 一般每年的霜降时节左右 , 就要收茶籽 。 摘得早了 , 茶籽没有油 。 摘得晚了 , 茶籽又会掉落 , 虽然含油高 , 但是在陡峭的山坡上再想要寻找一个个“小精灵”的身影 , 那可是难上加难 。
茶籽采摘好 , 经过堆放、剥壳、晒干等工序 , 大概需要一个月 。
每年12月初开始榨油 , 一直要榨到过年前 。
春节前 , 榨油还有舂米是家家户户的一件大事 。 年前大家都要抽空从家里挑来材料 , 来到水碓房 , 等着榨油、舂米 , “以前舂米、榨油很辛苦的 , 忙的时候 , 要从凌晨三四点忙到晚上11点 , 有的人直接就睡在水碓房里等着了 。 ”
新米、新油带回家 , 煎炒烹炸中 , 那就是过年最充实的烟火味 。
榨油|油|曾是姑娘们的化妆品,古法榨油这门手艺,守住的是味觉记忆文章插图
石臼
一个水碓房 , 往往要身兼数职 , 碾米、舂米、榨油 , 甚至还能造纸 。 李家村以前的水碓房是两间土坯房 , 靠河而建 , 借用水力驱动水车 , 再带动水锤 , 放在石臼里的物料磨成粉 , 同时还能带动石碾磨粉 。
榨油|油|曾是姑娘们的化妆品,古法榨油这门手艺,守住的是味觉记忆文章插图
水车带动石磨运转
榨油的工具也颇为讲究 , 像水车制作上要选用松木 , 因为水车要常年泡在水中 , 松木能保证不会腐烂 。 水车上的杆子 , 也要选用特定的硬木 , 保证不会开裂 。 榨油的“木龙榨”只选用樟树、松树或者枫树这三种木材 , 这三种木材才能做到不开裂 , 也经受得住榨油时一次次的撞击 , 同时木材不会影响山茶油的味道 。
3】140多年的榨油传统不能丢 , 他想让手艺继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