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石窟寺专项调查记|山西新发现娲皇庙与法兴寺摩崖造像( 二 )
翻山越岭 历经艰难
长治地区共分布有中小石窟、摩崖龛、摩崖造像80余处,对于其中的每处文物点,队员都进行了细致的传统测绘和数字测绘,并给每处石窟和摩崖龛像建有三维模型,尽可能保存最详尽的原始资料,并将所有调查与整理资料实现了数字化。
由于较多石窟地处偏远,人迹罕至,往往清理工作十分繁重,队员需携带铁锹、手铲、梯子、扫帚等工具翻山越岭。野外调查中,每一项工作都与后期整理息息相关,所以,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是每一名调查队员秉承的信念。
初入长治调查,地形奇险,太行山的挂壁公路、盘山公路让人印象深刻,七八小时的车程,让人头晕目眩。尤其平顺县的4处石窟点,沁源县的16处石窟点,由于地形险要,需要时间较多,所以每次不得不把相近的石窟点全部做完再返程,挑灯工作习以为常。也会遇到山路极其难走的石窟,一般均无信号,但是调查必须进行。在武乡县烂柯山石窟的调查中,队员们爬山4个小时才找到石窟所在点。数十年基础设施营建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让石窟隐匿难寻,当拂开淤尘与浮土,看到摩崖石刻旁有清晰的“至正年间”字样时,不禁一瞬间喜极而泣,觉得一切翻山越岭都值得。
每次爬上山巅的经历也难以忘怀。队员们克服恐高,迎难而上,完成调查任务的同时挑战自己,如黎城县凤凰山石窟、老金蛟摩崖造像等。调查中也会遇到特别陡峭的山崖,梯子无法够到,只能沿着山体手脚并用攀爬上去,在结束调查后,再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挪动下来。例如在野外调查工作临近结束时相遇的王凤石窟,石窟开凿于陡峭的山体之上,窟前原有台地已随着岁月的侵蚀完全塌落,队员们手攀草根,脚踏仍有可能松动的碎石,在山脊上艰难行进。这样的经历,只能以惊险刺激形容。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调查王凤石窟后下山
文章插图
测绘老金峧摩崖造像
完成调查任务摸黑下山
让人难忘的找寻石窟经历,还有长治县的佛耳山石窟。由于石窟点距离村庄远,附近只有过路的拉煤车,而山上并未发现有道路。队员们一开始按照石窟经纬位置仔细找寻,并根据比例尺推测大致距离,发现需要翻越两个山头,几番穿越层层荆棘丛,耗费近四个小时后仍找寻无果,最终无奈下山。
在路边匆匆结束午饭,偶遇一位当地村民,经询问后,村民表示该处石窟荒废已久,由于路途遥远且难走,现在基本没法去了,他只能尝试带大家找找。最后调查队在老乡的带领下再次走进荆棘丛,一路抱头蜷缩着身体,屏息向前。尽管如此,队员们还是被划伤,鞋里、身上都是尖刺和厚厚的草叶渣,所幸最终找到了石窟。
然而惋惜的是,其中一个石窟已经坍塌,另一个风化严重,几乎无存。类似这样翻山越岭寻找并无造像的石窟的经历还有很多,比如屯留县的广泉寺石窟,在艰难找到后才发现石窟内已空空荡荡。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询问村民良侯店造像位置
文章插图
调查组询问过路村民佛耳山石窟路线
调查组完成东寺头摩崖造像测绘下山
最让人感慨的是调查沁县的北石山石窟,乡村里普普通通的石窟有着三代人的守望。我们到达时天色渐黑,路并不好走,石窟附近有位村民见我们整理调查工具,便主动上前询问,非常积极地带我们上山找石窟,一路上介绍他们祖孙三代对石窟的守护传承。在乡村能世代呵护石窟,经常清扫,着实难得,也正是这份坚持,石窟才安然无恙。
文章插图
调查组在找寻石窟的山路上
运城地区需要调研的摩崖造像和摩崖石刻共计有十余处,分布较为分散。作为主要调研对象的摩崖造像共计有三处,分别在新绛县、芮城县和万荣县。前期的资料收集和测绘等工作,主要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开展。调查组成员携带测距仪、相机、无人机和调查表等相关工具和设备,对造像进行了细致的测绘,采集了各项详细数据,以方便后期进行室内资料的整理。
按照南北分布的位置顺序,调研先到达的第一站是新绛县。在联系当地文物部门后,调查组首先遇到了第一个难题,张家庄摩崖造像已于去年保护迁移到新址,而且没有人能带路,只能通过负责人大概的描述自行前往目的地。好在寻找的过程还算顺利,队员们结合三普资料的登记点和负责人大概描述的标志性位置,边观察边看地图,最终成功找到了造像新迁移的位置。到达后队员们马不停蹄的对造像进行了测绘记录,虽然寒风凌冽,但大家都很热情,相互配合和帮助,在老师带领下顺利完成了该地点的信息采集工作。
- 老年|解州关帝庙
- 老年|织金平远古镇花开春意浓,快来玩
- 老年|中国古塔揽胜——辽宁阜新!
- 老年|数百只候鸟已抵达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 老年|春意浓,天河公园的花海“红了”!
- 老年|德兴市境内山水如画,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
- 关爱老年人、消除数字鸿沟,人工智能为智能经济注入新动能
- 老年|吉林一个县城,距离主城区20公里,石灰石储量10亿吨
- 老年|读懂地图,你就学懂了地理
- 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让老年人走出“数字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