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石窟寺专项调查记|山西新发现娲皇庙与法兴寺摩崖造像

国家文物局近期组织开展了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据澎湃新闻了解,截止目前,共计完成4532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现场调查工作,覆盖了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资料的80.96 %,已完成1366份调查报告。澎湃新闻今天起将陆续呈现这些调查的成果与现场。
2020年11月13日,山西省文物局组织启动了山西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对该省1911年以前开凿的石窟寺(含摩崖造像)不可移动文物展开调查研究。
此次调查重点为宋代以前的石窟寺,包括对已发现的石窟寺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对新发现的石窟寺进行登记测绘。调查由四支队伍共同实施: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负责临汾、晋城;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负责阳泉、晋中;云冈石窟研究院负责大同、朔州、忻州、吕梁;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负责长治、运城、太原。
本文讲述了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调查组的石窟寺专项调查,调查组新发现两处石窟点,分别是武乡县娲皇庙摩崖造像和长治县法兴寺摩崖造像。调查也更正和充实了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如武乡县石窑会石窟等。

老年|石窟寺专项调查记|山西新发现娲皇庙与法兴寺摩崖造像
文章插图
释读社科摩崖造像题记
兵分三路 各自为“战”
长治地区位于太行山腹地,在北朝时期,地处平城-晋阳-邺城-洛阳一线的核心交通要道之上,小型石窟及摩崖造像资源丰富,尤以北魏、北齐时期所开凿的诸多石窟保存最为完整,最具重要价值。这些石刻艺术,展现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邺城石窟对周边地区石窟造像的辐射性影响,体现了佛教艺术中国化的过程。
石窟寺作为山西省的特色文物资源,一直存在着调查与研究不足、后备力量薄弱的问题,而近期开展的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正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可行之径。长治石窟调查组由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武夏老师带队,研究生马楠、李辉、景晓敏,本科生冯鹏锦组成。调查组以县为单位,依流域而下展开实地调查。截至2021年1月23日,除与河北交界处的两个地点外,田野实地调查结束,已完成武乡和沁县两地的调查报告,其他各地的调查资料还在紧张整理中。
运城石窟调查组分两队,一队由考古系张亮老师带队,研究生秦雪松、曹嘉欣、谢钰、赵鑫组成。由于各石窟点分布比较分散,调查组按照石窟分布地点顺序,以县为单位从北到南依次进行。因为运城地区疫情防控要求,调研进行到一半时暂时停止。截止到2021年1月23日,调查组共完成了六处地点的调研,其中复查三处,新发现两处,核销一处石刻,报告整理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运城另一队由刘辉老师带队,研究生焦继刚、白晓妍、赵宜敬组成。调查组主要调查对象为运城市的夏县、平陆、永济三个区域内的石窟造像。截止到2021年1月20日,三个区域内的田野实地调查已经结束,相关的调查资料还在积极有序的整理中。

老年|石窟寺专项调查记|山西新发现娲皇庙与法兴寺摩崖造像
文章插图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调查组在运城新绛县张家庄造像前合影
太原石窟调查组由郝军军老师带队,研究生高鹏飞、卜佳慧组成,目前该队伍还在野外调查。
新的发现 新的收获
本次调查更正和充实了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如武乡县石窑会石窟,三普资料记录了一个龛,而此次调查发现了一处中型石窟和洞窟里面的7个龛。
在一些石窟的调查中,还对掩盖在土中的石窟寺进行了清理工作。如在沁源程壁石窟调查中,联合当地乡镇,部分对石窟寺进行了清理。在清理掩盖石窟的土后,新发现了两处洞窟。经过清理,发现此处造像雕刻精美,保存程度较高。师生当即呼吁当地政府保护管理。
运城组在三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周边的调查,增补了一些新的发现。比如张家庄摩崖造像由于原来所处环境不好,已经易地搬迁到了新的地点,因此相关的数据需要马上进行更新。再例如在对禹门口摩崖造像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在其斜对面的山崖上还发现了一处规模不大的石窟,虽然小龛里的造像已经不存在,但仍不失为一个意外发现。

老年|石窟寺专项调查记|山西新发现娲皇庙与法兴寺摩崖造像
文章插图

老年|石窟寺专项调查记|山西新发现娲皇庙与法兴寺摩崖造像
文章插图
清理程壁石窟
询问圣寿寺文保管理员石窟情况
本次调查新发现两处石窟点,分别是武乡县娲皇庙摩崖造像和长治县法兴寺摩崖造像。两处摩崖都位于寺庙之内,此次新发现对长治地区石窟分布是新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