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类型的孩子最容易成为“问题儿童”,你家在其中吗?( 二 )


虽然我并不赞同这样的做法(因为很多数据已经证明了 , 参与家务的孩子更有责任感 , 更容易在社会上取得成就) , 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说父母在溺爱孩子 。
因为是否溺爱 , 还需要综合其他方面 。
比如:
孩子在外面和同学、伙伴打架了 , 孩子哭了 , 我们是怎么处理的?
——是不管不顾上去就偏袒自己的孩子 , 把对方骂一顿吗?
如果不是 , 你没有溺爱孩子 。
如果你对孩子讲道理 , 告诉孩子是非对错 , 该道歉就道歉 , 该原谅就原谅 , 那么你尽到了父母的职责 , 教会了孩子正确的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
这是“爱” , 是有原则有温度的爱 。
还有一点很重要 , 那就是:父母的行为示范 。 这比任何语言都更具有影响力 。 孩子从小到大看着父母间互相尊重、友好合作 ,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 , 融入到孩子的生命当中 。
我认为: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夫妻 , 不会真正地溺爱孩子 , 也不会养出自私的孩子 。

三个类型的孩子最容易成为“问题儿童”,你家在其中吗?
文章图片
(2)被严厉管教的孩子
这里主要指没有感受到父母关爱 , 日常多被父母指责、控制、强迫、打骂的孩子 。
这样的孩子从小就没有被父母温柔以待过 , 自己的能量桶中就从未接收过正向的阳光 , 所以他自然没有能力给出别人爱 。
被严厉管教的孩子 , 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 而且容易将这种敌意和对立带到学校和社会当中 。
当老师、同学、同事、朋友的做法不满足他的期望时 , 他便容易变得有攻击性 , 将对方作为自己的敌人去对待 。 这样的孩子和溺爱的孩子一样 , 没有合作意识 , 很难受到周围的人喜爱 。
【真实案例】——学校中的不良行为
这是发生在我儿子班里的一件真实的事情 。
在他五年级上学期 , 班里有个女生的文具盒以及文具盒中所有的铅笔钢笔都不见了 。 后来 , 在女厕所的垃圾桶中找到了 。
据说 , 是另一个女孩看到这个女孩的父母对她很好 , 自己的父母却对自己责骂不停 , 心生嫉妒 , 于是趁大家不在教室的时候 , 把她的东西扔进了垃圾桶 。
很显然 , 她把这个女孩当作了对立方 , 自己过得不好也见不得别人过得好 。
这种自卑补偿模式如果不及时纠偏 , 这个女孩的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
长期在父母压迫之下长大的孩子 , 大概有三个发展趋势:
a.反抗/逆反 。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 在青春期的时候 , 被压迫的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 , 加上身心发育迅猛 , 便会一招反弹 , 从此父母再也无计可施 。
还有一种反抗是无声的 , 自暴自弃似的反抗 。 这样的反抗最致命 。 如果孩子和父母大吵 , 至少还证明他是有思想的 , 但是这种孩子就彻底放弃了人生 。
那些初期被父母管到极致 , 然后反弹到“休学”在家 , 任你打骂都闭门不出的孩子 , 便属于“自我放弃”的一种 。
b.被压迫一辈子 。
——这样的孩子是悲哀的 , 因为他终其一生都没有滋生出反抗的力量 , 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 被父母控制 。 终其一生 , 都在替他的父母过生活 。
然后 , 有的人还会将前期对父母情绪的积压 , 不受控制地倾倒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 。 从而 , 长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
c.跳出来 , 做自己 。
——这样的人内心力量很强大 。 他有能力反抗和思考 , 不把整个人生的价值放在与父母争输赢这件事上 。 他能跳出被控制的圈子 , 思考自己的人生 。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 , 也不会对自己的下一代施以暴政 。
(3)身体有缺陷的孩子
这类孩子的自卑感或自卑情结源于身体缺陷 , 以及周围人看待他们的目光 。 如果他们的自卑补偿方式错了 , 也容易成为问题儿童 。
但是同时 , 也有一些身残志坚的孩子 , 过出了自己的励志人生 。

三个类型的孩子最容易成为“问题儿童”,你家在其中吗?
文章图片
(二)极端的父母很少 , 大多数父母要学会的是:平衡 。
在现实生活中 , 极端溺爱和极端控制的父母虽然也有 , 常见于新闻之中 。 但是 , 这样的父母毕竟很少 , 身边围绕的大多都是像你我一样普通的父母 。
普通的父母常常周旋于“溺爱”与“控制”之间 , 来回切换 。
解释这一现象 , 我最爱用的例子是:“看电视” 。
如果我们规定孩子一天只能看半小时电视 , 如果我们是一个“和善而坚定”的父母 , 我们就要在友好的基础上 , 坚持这个规则 。 (如果规则不适合 , 我们可以沟通后调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