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烧伤”的贺兰山:煤层自燃三百年 每年损失10亿元( 三 )


近日,采访人员进入汝箕沟矿区实地采访,从石银高速路口驱车进山,在山路上盘旋40多分钟后,来到了汝箕沟矿区内最大的火区——大峰矿羊齿采区 。
环顾四周,一些山头已经被烧塌,山体表面也由原来的青灰色变成了红褐色,眼前一座130米高的山体就像丹霞地貌 。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羊齿采区的主采工作面,属于太西煤的第二层煤,也是最厚的煤层 。初步估算,这里已烧掉了35万吨太西煤,而且正沿着煤层向前、向深处蔓延 。”国能集团宁煤公司汝箕沟无烟煤分公司生产技术科科长王学志说 。
太西煤的特点是在燃烧时往往看不到烟气,但在阳光的映照下,采访人员能明显地看到山体周边热浪忽闪 。为了近距离查看煤炭自燃情况,采访人员又来到了大石头火区一明火点,刚一下车,就感觉脚下发烫 。走到山脚下,热气愈加明显,从岩石缝隙向里看,山体内部像锅炉的炉膛一样呼呼燃烧 。
据当地群众介绍,白天还不太明显,一到晚上整座山就是一片片的红 。特别是遇到大雨天气,明火区就像是在云山雾海里,“其实地表上面整治的都非常好了,但是地底下、山里面还在烧” 。
受多重因素交织影响,汝箕沟矿区的火区目前仍处于活跃期,向周边蔓延的范围不断加大 。不仅如此,如今位于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二道岭火区火势正在逐步扩大,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二道岭火区连成一片 。
石嘴山市一些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坦言,火区的火势正在向纵深推进,再加上燃烧面积比较大,分布范围比较广,因此治理难度很大,过去治理熄灭的珯能复燃 。

|被“烧伤”的贺兰山:煤层自燃三百年 每年损失10亿元
文章图片
↑2020年10月30日,汝箕沟矿区内一处火区 。因为煤层自燃,山体开始塌陷,部分山体也由青灰色变成了红褐色 。采访人员 刘海 摄
多重危害
据相关人士介绍,汝箕沟矿区25处火区发展变化情况可分为三类:一是基本熄灭火区5处;二是存在温度异常疑似火区尚未完全熄灭的火区4处;三是火区正在发展,须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治理的火区16处 。
如今,火区燃烧已对贺兰山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破坏,并危害当地居民健康 。
一是排放规模庞大的有害气体 。2020年3月,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汝箕沟矿区自燃火区开展大气环境现场监测发现,煤层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烟气,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是矿区PM2.5升高的主因,并危害矿区环境及居民健康 。数据显示,火区燃烧每年仅排放颗粒物、二氧化硫就达1.29万吨和5324吨,相当于一个中型火电厂排放量的269倍和24倍 。
“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的排放浓度分别占石嘴山市2019年均浓度的3.12%、1.39%、1.91%和4.39%,表明火区自燃对当地空气影响是超标的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执法监督局局长杨先梁说 。
二是破坏矿区的土地资源 。煤层燃烧造成山体裂缝、塌陷等地质灾害,过火后的土壤失去养分且土质疏松,加剧了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植被恢复 。目前,火区损毁土地面积约332公顷,按年平均10米的扩展速度估算,汝箕沟每年损毁土地面积预计达16公顷 。
“地表高温改变了土壤性质,会导致土地贫化,造成植被大面积枯萎死亡 。”石嘴山市一基层干部坦言,目前贺兰山亟需生态修复,如果过火面积加大,土里种什么都种不活 。
三是危害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 。目前,汝箕沟火区已与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连成一片 。火区弥漫的有害气体,对保护区内的动植物造成危害,火区的燃烧也给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廊道造成了一定破坏,野生动物的迁徙也受到一定影响,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群造成伤害 。
四是损失大量珍稀的太西煤 。“煤中之王”太西煤主要用于冶金、化工等行业,据估算,火区每年烧损太西煤量约115万吨,直接经济损失约10亿元 。按目前火势发展预测,50年后,汝箕沟矿区保有的太西煤可能燃烧殆尽 。
当地多部门、相关专家认为,这25个火区对贺兰山有很强破坏力,应集思广益、综合施策,尽快阻断污染源,从根本上解决煤炭自燃带来的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等问题 。

|被“烧伤”的贺兰山:煤层自燃三百年 每年损失10亿元
文章图片
↑2020年10月30日,汝箕沟矿区煤田火区分布图(局部) 。采访人员 刘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