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文章插图
它会出现高热、血象高、CRP高,多数误诊为普通感冒,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心脏冠脉病变!
医生检查发现咽喉比较红,考虑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用了3天抗生素了仍有发热,还出现了全身皮疹。医生以为是药物过敏导致的皮疹,换了其他抗生素点滴,然而病情并没有好转。
转诊至广州某中心医院,医生发现小彬眼睛发红、颈部淋巴结肿大、嘴唇干裂,考虑为川崎病。
用了对川崎病有特殊疗效的人免疫球蛋白后,小彬很快就退烧了。但是医生给小彬做心脏彩超检查发现了川崎病的可怕并发症——冠状动脉扩张。
医生说,冠脉扩张是川崎病预后不好而引发的最重要并发症之一,不幸中的万幸是小彬的冠脉扩张并不算太严重。
对于川崎病,小彬的母亲感到很陌生。
- 川崎病是什么病?
【把这个病当普通感冒治,后果很严重!】为什么会得川崎病?
川崎病能治好吗?
川崎病会导致什么后果?
应该怎样治疗川崎病?
发病早期到医院就诊,医生可能会给孩子扎手指(末梢采血)查血常规+CRP;然后会发现WBC明显升高,而且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伴CRP升高;这时候医生可能会判定为细菌感染,可能会开处方用抗生素。这种做法在临床上很普遍,而且本质上也没有原则性错误。
文章插图
图一、川崎病表现:超过5天的持续发热、结膜充血、唇红干裂、草莓舌、多形性皮疹或红斑、颈部淋巴结肿大及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等。
因此,川崎病在早期经常被误诊为感冒、支气管炎等常见病,这并不是医生的错,而是疾病还没发展到能够引起医生对川崎病的警惕。
也正因如此,在儿科,医生经常说“吃了药如果没有好转,还要回来给医生再评估一下。”换句话说,“观察和随访”是儿科医生避免漏诊和误诊严重疾病的武林秘籍。
再高明的医生,在疾病尚未完全呈现出来的时候,都有可能误诊。只是高明的医生常常会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治疗-评估-再治疗-再评估,如此循环,是儿科临床诊治的精髓。
但正如儿科蜡笔小新在《发热不会烧坏脑子,但这些危险信号要小心……》一文中提到,对于儿童来说,多数发热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但是有些危险信号应该引起重视。文章还提到,对于儿童健康危害比较大的一些疾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保持警惕心理,而川崎病属于对儿童健康危害甚大的疾病之一。
川崎病引起的心血管损害,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儿童时期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而如果能够及时诊断、早期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和阿司匹林,就可以大大减少川崎病发生心脏损害的风险。
文章插图
图二、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川崎病合并心血管损害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多数心血管损害以冠状动脉损害为主。
- 在未经治疗的川崎病病例中,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高达18.6%~26%,多数可在病程的3~5周内恢复;
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为3.1%~5.2%,约在1~2年内消退,少数可发生瘤体破裂;
5%~10%冠状动脉病变可发展为缺血性心脏病。
文章插图
图三、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演变进程
文章插图
图四、川崎病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明显扩张
近年来,由于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的普及以及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已经明显下降。日本川崎病的病死率已经下降至0.03%,我国大陆不同地区则存在较大差异,川崎病的病死率在0.2%~1%之间。
- 老爷子,你去这个养老院不行吗?
- 人到中年,遇到婚外暧昧的人,都在想这个问题的答案
- 干得好,不如处得好?工作中,赢得领导的器重,你需要把握这4点
-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为人处事把握“这个字”,方能悠然自得
- 泪目!她为了这个“渐冻症”小伙,跨越千里追寻爱情
- 决定离婚那晚,她在朋友圈发了条信息,8个男闺蜜全把她拉黑了
- “老头子”原来是这个意思!涨知识了!
- ldl|这个指标越高,老年痴呆风险越大!坚持3个好习惯,保护大脑防痴呆~
- 强身健体|寒潮+作息不规律,春节里这个病毒你不得不防
- 飞秒激光|爸妈老了,100%都会得这个病!现在知道还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