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袁尚锋:“中医”之梦 萌于儿时( 二 )


张紫庚不止是中医名家 , 亦是一位良师 , 生前便将中医正骨绝技传授于其夫人林应凡及其子女、众多弟子 , 其中就包括未来对袁尚锋影响至深的施访梅 。
可以这么说 , 张紫庚、林应凡及施访梅是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的开山始祖 , 他们一边苦练绝技 , 一边将自身绝学悉数传于后生晚辈 , 如蔡玲秀、唐鹏飞等 。
这便为后来袁尚锋学得张氏正骨的精妙埋下了伏笔 。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 通过上学来改变命运的心态远没有现在表现得如此急切 , 在农村 , 上到初中的算是少数 , 上到高中的更是少之又少 。
“我之所以成绩好 , 归因于上课时能静心听讲 。 ”袁尚锋称从小学到初中过得很平稳 , 课余时间除了分担一些家务 , 还有就是读读家里的藏书 , 练练毛笔字 , 几十年过去了 , 这些习惯已与他融为一体 。
1978年 , 中考成绩放榜 , 班上考上高中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 , 品学兼优的袁尚锋成为其中之一 。 在此头一年 , 中国恢复高考 。
那时 , 考大学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梦 , 袁尚锋决心考取 , 奋力拼搏自不用说 , 一天晚上 , 他晕倒在回宿舍的路上 , “当时班主任把我送到了区医院 , 经过检查治疗 , 第二天就又投入到学习 。 我当时就想 , 人为什么会得病?医生给人治病难不难?”
1980年代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人们的脸上、心里都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 袁尚锋的高考成绩排名全校第一 。
在填报志愿时 , 他听取了父亲和老师的建议 , “他们认为我性格沉稳 , 接受能力强 , 适合考医 , 将来应该会成为一名好医生 , 我很认同 。 ”
17岁的袁尚锋考入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 , 中医之路就此开启 。
五年潜心磨砥刻厉
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 。 第一次踏进大学门槛 , 袁尚锋深知此生有涯、医学无涯 , 为学有成才不负此生 。 大学五年 , 他是在紧张而忙碌中度过的 。
神奇扁鹊入虢之诊、过齐国对齐恒公望而知之;仲景勤求古训 , 博采众方著伤寒论;孙思邈大医精诚普救含灵之苦;吴鞠通虚心师百氏不墨守成规创三焦论等医古文课程深深吸引了十七八岁的袁尚锋 , 先贤们医术高超、治学严谨、著书立说、医德高尚等典范都激励着他不知疲倦地学习 。
无论是四大经典课程、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各科、还是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药理学 , 袁尚锋都要学懂弄通 , 他对医学知识的汲取永不餍足 。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 袁尚锋的中医理论水平在实习期间已有显露 , 当时带他的是一位老中医 , 他有个带教习惯 , 就是看病时 , 先让学生望闻问切开出处方 , 他再加以修改 , 在所有学生开出的处方中 , 袁尚锋的被修改的最少 , 有时候老中医甚至会把自己的处方修改到和袁尚锋开出的一样 。 “老师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 这也更加激发了我要当一名好中医的信心和决心 。 ”
兴趣如师、习惯成痴 , 喜欢就去追 , 这就是袁尚锋对中医简单而直白的情感 , 大学期间 , 他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 并于198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 被分配到株洲市骨伤科医院 , 这是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发展的第五个阶段 。 此时距其恩师施访梅在伤科医院工作已有27年 。 在此后的多年里 , 她将从张紫庚、林应凡那里继承而来的中医正骨手法和中药秘方悉数传授给了袁尚锋 。
50多年前 , 当瓦罐悬于熊熊烈火之上 , 一位耸着鼻尖的小小少年神情专注地打量着从罐口飘渺而出的白色雾气 , 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明亮的中医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