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疗“慢病化” 带瘤生存照进现实

“4万块1瓶,我病了3年,吃了3年,为了买药,房子没了,家人也拖垮了……”2018年上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催泪台词言犹在耳,备受关注的天价抗癌药正在迎来一轮又一轮的降价。2021年元旦前,《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正式公布,超过50种抗肿瘤药纳入最新医保目录,其中与肺癌患者有关的就有7种靶向药和2种免疫药物。
“有不少患者都来打听最新消息,甚至有的准备等待3月1日降价后再开始用药。”中山大学肺癌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科主任医师龙浩教授告诉南方日报采访人员,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让靶向药等好药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医生手里可用的“武器”多了,患者也能吃得起药,越来越多患者可以实现带癌长期生存,肺癌正在逐步向慢病化转变。
新药迭出肺癌靶向治疗效果明显
2018年中国癌症年报显示,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中国每年新增肺癌约74万例,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不同,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约75%的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
长久以来,提起肺癌,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绝症”的字眼。但随着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兴起,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正在提升。
龙浩教授介绍,2003年第一代肺癌靶向治疗药物上市,为肺癌治疗带来曙光。以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罗凯)、埃克替尼(凯美纳)等为代表,这类药物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见的驱动基因EGFR突变,能阻断肿瘤细胞信号传导,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对肿瘤细胞实施精准打击,大大延长了患者生存期限。
而随着越来越多靶点被发现,肺癌的靶向药物也越来越丰富。目前研究比较透彻的靶点包括EGFR、ALK、ROS1等,随着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突变率较低的肺癌罕见靶点被发现,如c—Met、Her—2、RET等。龙浩教授介绍,目前可及的靶向药物超过10个。
“EGFR突变似乎是上帝给亚洲人的礼物。”龙浩教授指出,我国肺腺癌患者的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率约为60%,而美国仅为10%左右。正是这种区别于别国的高基因突变率,使得靶向治疗在中国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成为目前中国肺癌诊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有针对不同靶点的肺癌靶向药物相继在我国上市,EGFR、ALK等常见的靶点已经有一代、二代、三代靶向药物“三代同堂”,使得肺癌患者无论是一线、二线,甚至是三线治疗都有对应的药物可以选用,不断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期。
据最新临床研究显示,EGFR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使用三代原研靶向药的总生存期达到了38.6个月,超过了三年。
不断降价肺癌药物可及性提高
肺癌治疗“慢病化” 带瘤生存照进现实】长期以来,大众“闻癌色变”,除了癌症本身凶猛之外,高昂的治疗费用成为压垮病人的重要因素。
“虽然新药层出不穷,但医生一个处方开下去,就要几万元,几个月下来,病人就不得不卖房看病,以前这种现象经常出现。”龙浩教授感慨。创新药物的上市初期,由于研发成本、专利等因素,价格居高不下。靶向药物刚刚上市时,价格较高,比如服用吉非替尼,一个月的费用在16000元左右,第三代TKI奥希替尼起始价格超过5万元,即便后来降到15000—16000元,完全自费的话,患者也难以承受。眼看着病人用不起药,医生也十分纠结。
为了推动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充分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近年来,我国持续进行国家医保目录的谈判准入和更新工作,使得越来越多的优质创新药物被纳入医保目录。2021年元旦前,《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正式公布,并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目录内药品总数2800种,其中西药1426种,中成药1374种。药饮片未作调整,仍为892种。本次医保目录调整,共对162种药品进行了谈判,119种谈判成功,谈判成功率为73.46%,谈判成功的药品平均降价50.64%。在肿瘤领域,有超过50种抗肿瘤药被纳入医保,其中和肺癌患者有关的有7种靶向药物和2种免疫药物。
“吉非替尼被纳入国家带量采购之后价格大幅下降,患者自费每个月只要支付200—300元,第三代的TKI奥希替尼,进入医保目录后降幅预计达60%,患者自费可能降至两三千元,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龙浩教授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