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证有各自的表现形式,古人为了便于对痛证的描述,有利于临床分析提高疗效,而列举数十种不同的痛证。这些表现形式有时单一出现,有时综合数种同时出现,疼痛症状不论在性质、时间长短上都存在着差异,认识和鉴别这些疼痛的不同表现,对临床诊断,治疗有很大的意义。现以《内经》对疼痛表现的记载为蓝本,将不同的疼痛分析辨证列如下:
1.小痛——即疼痛较轻或轻微疼痛,病性不很重,如《素问·刺痛论》中提到:“身体小痛”即身体微痛之意。
2.痛甚——即很痛、极痛、痛剧烈。《内经》中多处载有“痛甚”二字,如《灵枢·厥病》中有“头痛甚”。
文章插图
3.偏痛——即偏于一侧疼痛,是身体对称部位的某一侧发生疼痛,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载“脉偏痛”。《灵枢·本脏》亦载“胸偏痛”,偏痛属气血不调,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所致。
4.皆痛——是指身体若干部位都痛。如《素问·本病论》载:“肢体皆痛”,《灵枢·经脉》记载“足少阴之筋……所过而结者皆痛……”,《灵枢·经脉》又载:“项、背、腰尾、腘、腨、脚皆痛。”属于多发性关节痛。
5.尽痛——尽者全也,指周身疼痛,如《灵枢·经脉》所记:“身尽痛”,《素问·长刺节论》所载“肌肤尽痛”一般多见于血虚受风的患者。
6.窜痛——即痛无定处,游走不定,如《素问·刺热论》中记有“痛走胸膺背”,即疼痛走窜于胸背之间。再如:痹证中之行痹是典型的游走性疼痛,此类疼痛大多由于风邪侵袭所引起。
7.坚痛——痛处按之坚硬,如《骨空论》云:“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坚痛多属于实证,为有形实邪积聚于某处,使气血结聚所致。如瘰疬等症。
文章插图
8.酸痛——《素问·刺疟》有云:“足胫酸痛……?酸痛”,从中可以看到酸痛多发生于四肢、躯干,是一种痛不剧烈,而伴有痛处发酸,感觉无力的疼痛表现,多见于虚性病理变化。
9.重痛——重痛的特点是疼痛兼有沉重感,多出现在头部和四肢,《灵枢·癞狂》有:“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素问·至真要大论》也指出:“太阳之复……头顶痛重。”重痛多由脾运失职湿邪阻滞所致。
10.肿痛——为疼痛局部肿胀,或红或肤色不变,如疮疡:局部红肿热痛。关节扭伤,关节周围肿胀疼痛等。肿痛多由于局部血脉淤阻或局部组织水肿造成。
11.绞痛——据《辞海》解释:绞者“两物相交,而棙之,使之紧也”。《中国医学大辞典》解释绞痛者:“痛之甚,如绳索之相绞也”,可见绞痛是一种剧烈的疼痛,多发生于内脏器官。《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少腹绞痛”的记载。绞痛一般由寒邪内袭,或有形寒邪内停,如瘀血、痰浊所致。
12.纽痛——纽痛是一种与经筋有关的疼痛,如《灵枢·经筋》指出:“足太阳之筋……其病……腋支缺盆中纽痛”。纽痛者,筋掣而痛也,即筋脉抽掣而痛,但纽痛只是感觉筋脉抽掣而痛,并看不到筋脉的抽动。例如:“阴器纽痛”仅仅是自觉阴器抽掣疼痛,但在视觉上看不到抽动。现在的“三叉神经痛”也属这一类。
13.痞痛——即感觉心下有痞块堵塞作痛。多发生于心下胃脘之处,《内经》有“心下痞痛”之记载,此痛多由有形之邪停于心下胃脘之处,影响气机升降所致。
文章插图
14.满痛和痛胀——这是一种兼有胀满感的疼痛,多见于胸、胁、腹等部位,如“胁胀痛”、“腹满痛”、“脘腹胀痛”等,《灵枢·胀论》记有:“胆胀者,胁下痛胀”,满痛和痛胀主要责于气机受阻,是气不通致痛。
15.痛濇——濇(se)者,不滑也,往来不利是为潘。痛濇即痛而痹濇。《内经》曰:“其病前后痛濇”。是感觉胸背之间气之运行受阻,往来濇滞,欲行不能,因而产生窒闷性的疼痛。多由血运滞涩不畅所致。如胸痹之痛状。
16.支痛——支痛是感觉似有物横撑其中的胀痛,多见于胁部。《素问·标本病传论》有:“肚支痛”、“两胁支痛”、“胁支满痛”的记载。此种疼痛多责于肝胆疾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厥阴所至,为支痛”。及胃脘部疾患。
17.切痛——切痛是指肠中病变之疼痛。其痛剧烈如刀切之状,故称为“切痛”。此外,“切痛”还有急切之特点。多发生于肠道,是肠中气机不通所致。
- 科室|桂林中医院:开展6S管理评比验收活动
- 张仲景|南阳市中医院举行医圣张仲景雕像揭幕仪式
- 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全国巾帼文明岗——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糖尿病科
- 医疗技术|两部门发文规范中医医疗技术命名
- 规范|两部门:规范中医医疗技术命名
- 中医医院|澄城县中医医院举行医圣张仲景雕像落成揭幕仪式
- 市中医院|市中医院增夜诊与周末门诊
- 优秀人才|培养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 技术创新联合体|“湖北省传统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举行中医药产业有了科技转化新平台
- 七大营养素|中医专家提醒:通便别再只盯香蕉,不妨试试这七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