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科研创新打

来源:人民健康网
【科研|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科研创新打造肿瘤防治机制】近日 , 由人民网·人民健康策划推出的《科研的力量—全国大型公立医院管理者深度访谈》栏目第二期走进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在医院的发展历程中 , 创新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 科研具有怎样的推动性力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管理负责人 , 结合一线管理经验与体会 , 给出了解答 。
打造肿瘤防治机制 扎实科研根基筑牢防线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肩负着引领江苏省肿瘤防治的重任 。 ”深耕肿瘤诊治领域35年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书记冯继锋表示 。
对于发展科研创新的重要性 , 冯继锋深有体会 , 肿瘤罹患率和病死率的下降 , 最终要依赖于完整防治机制的建立 。 而科研对于这条防线而言 , 既是根基 , 也是灵魂 , 更是翅膀 。 如果是不重视科研的话 , 怎么防 , 怎么去发现高危人群 , 怎么更好进行规范诊疗 , 都无从谈起 。 所以科研在肿瘤防治工作中起到一个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潘睿称 , 大力发展科研是全院上下的共识 。 自2018年国家科技大会召开、江苏省科技新政颁布之后 , 院领导班子仔细研读了政策导向 , 随后也制定了改革新规 , 从保障规范性、调动积极性、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考虑 。
科教引领朴实精进 三大强基计划助人才兴院
在对科研的支持和保障工作上 , 潘睿表示 , 为保证科研工作的规范性、积极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 医院出台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奖励措施和引才计划 。 在保障积极性方面 , 主要是针对科研管理科研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办法 , 科研诚信的管理办法 , 以及科研设备和耗材的采购的管理办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规范 。 确保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 。 在调动积极性方面 , 主要是制定了科研奖励管理办法、科研成果的转化的管理办法等规范 。 明确允许科研成果转化当中净收入的90%可以用于对科研团队的奖励等 。 在保障可持续发展方面 , 重点人才队伍和梯队建设上 , 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以及科研人员的出国管理和培训办法等 。
“尽管国家目前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在持续加大 , 但与实际的科研需求之间仍有差距 。 ”冯继锋指出 , 为了将有限的资源用在真正可以造福患者的领域 , 首要是做好顶层设计 , 让所有热爱科研、愿意投身科研的医务工作者都有发挥的舞台和上升的渠道 。 应该以临床发现的一些疑难问题为导向 , 去设计一些临床研究或者基础研究 。 用研究结果来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
具体到人才队伍和科研梯队建设的实施方面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制定了一系列、多层次、立体化的培养计划 。 潘睿详细介绍 , 医院通过强基计划、展翅计划、腾飞计划三个不同的层次的强基计划建立一个人才的“蓄水池” 。 首先把医院最年轻的人员把兜起来 , 让所有符合或者我们希望纳入到蓄水池当中的这部分人员 , 成为今后科研的后备力量和骨干 。 我们给予他们三年的培养周期 , 其中一年必须脱产 , 由医院和科室来共同负担脱产这一年当中的费用 。在三年后的考核中 , 如果达到合格标准 , 医院和科室各负担一半费用;如果达到优秀 , 则由医院全部负担费用;如果不合格 , 由科室来负担所有的费用 。 最后考核合格以上甚至是优秀的人员 , 可以直接进入展翅计划 。 在展翅计划当中 , 我们给予相应的科研假期 , 配备科研助手、实验室以及高层次的科学家型的团队组合 。 最后 , 通过腾飞计划 , 花大力气要把最优秀的“塔尖”这一批人员打造成医院的品牌和口碑 。
“通过这样一个立体化的计划 , 就是要医院里面所有希望从事科研 , 愿意从事科研 , 并且有能力从事科研的人 , 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定位 , 大家都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 。 ”潘睿称 。
勇挑重担打造科研平台 促区域肿瘤医疗实力整体提升
“随着医院科研改革的不断推行 , 青年医生的研究积极性显著提高 , 中标的各级别项目数量也稳步攀升 , 全院职工群体备受鼓舞 。 这些变化无不与重视科研创新关系密切 。 ”冯继锋欣慰地说 。
潘睿补充介绍 , 医院在增强自身学科内涵的同时 , 也勇挑重担 , 积极申报国家癌症中心 , 努力提升江苏省肿瘤的防控质量 , 以期造福一方百姓 。 这是作为一个区域癌症中心和省级平台重点专科医院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