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合辑 | 如何看文献、做科研、发文章的经验之谈( 二 )


有人说 , 我不学PCR , 不学spss , 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 。 此话有一点道理 , 实验室的boss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行走江湖的 。 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 。 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这也正是因为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这个原由 。
4.学好英语 , 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 , 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 。 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 , 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 。 如果英文尚未精通 , 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
总结五
英文文章写作该如何写作:
1.阅读10篇文献 , 总结100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并经常复习 。
注意 , 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 , 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 。 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
2.找3-5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进行精读 。
写出论文的草稿 。 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 。
3.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 , 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 , 各找5-8篇文献阅读 , 充实完善 。
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 , 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
4.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 , 再找2-3篇该杂志的article , 按它的格式改写 。
注意 , 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 , 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
5.找英文编辑协助修改 。
找不到合适的人 , 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correctionandimprovement , nottranslation)的公司 , 在此向有钱没时间的人强烈推荐 。
总结六
如何进行文献管理:
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 , pdf , html) , 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 。
注意 , 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 , 要把/:*?<>|以及换行符删掉 。 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 , 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
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 。 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 , 如:PD , LTP,PKC , NO 。
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 , 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
4.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 , 002 , 003编号 , 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 , 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
5.复印或打印的文献 , 用打孔器(¥10-15)打孔 , 装入硬质文件夹(¥10-20/个) 。
总结七
我们经常会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聪明 , 殊不知这些都会降低论文质量:
1.知而不引
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 , 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 , 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 , 但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
2.断章取义
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 , 一旦被发现也会降低文章的质量 。
3.引而不确
没有认真看原文 , 引文错漏 。
4.来源不实
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 , 且不注明来源 。 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 。
5.盲目自引
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 , 而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 , 这样是不可取的 。
总结八
国内文章水平不高的几个原因:
1.审稿人知识陈旧
年纪大的审稿人查文献和上网的能力相当有限 , 无法核实该研究是否有意义、创新点在哪里、方法是否可靠、结果是否可信 。 但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经常提的审稿意见是“参考文献不够新” 。
2.选错审稿人
虽然一般指定两名审稿人 , 但编辑部经常让不懂分子生物学的人审分子生物学的文章 , 让不懂统计的人审统计处理比较复杂的文章 。 出于爱面子 , 很少有人提出“我不适合审这篇文章” 。
3.关系社会
有了关系 , 什么都简单了 。
4.不承认阴性结果
诚实的阴性结果被认为无意义 。 怪不得有人大声疾呼“我要办一本阴性杂志” 。
5.造假
任何人都不愿意成为制度的牺牲品 。 出不来预期结果就没法交差 。 为生存计 , 为按期毕业计 , 造吧 。
总结九
动态的科研是什么样的:
1.科研靠积累
象伦琴发现X射线那样凭借一次简单观察就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越来越少 。 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自于实验室长期积累 , 最终实至名归 。
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 。 设计课题不要好高骛远 。 基金评审也是这样 。 没有前期积累 , 获得资助的可能性小 。 选导师要想好:你是要白手起家 , 还是要为人作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