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 , 在北京、在上海、在广州、在深圳、在杭州 , 在无数中国人重要的聚会上 , 茅台酒已经是具有仪式感的情感见证 。 与此同时 , 在贵州仁怀市茅台镇 , 我们正迎来茅台第一轮次基酒的诞生 。
清晨6点 , 室外温度0℃左右 , 在茅台制酒车间 , 工人们已经开始忙碌 , 酒甑蒸汽的嘶嘶声、基酒入坛的潺潺声、翻拌糟醅的铁锨声、行车运行的轰轰声——种种声音混合起来 , 打破了夜色尚未消融的天空 。
对于贵州茅台制酒十五车间主任刘元棚来说 , 这些声音再熟悉不过 。 这是酿酒工作中最多的声音 , 也是茅台微生物的声音 。 东经106°22′ , 北纬27°51′ , 赤水河谷15.03平方公里地理标志保护区中 , 经年累月的酒香弥漫不散 , 传承已久的第一轮取酒就从这里开始 。
距离刘元棚千里之外的北京下苑艺术村 , 戴着口罩的设计师刘元从车里取出一瓶2020年出厂的茅台酒 , 他打算请朋友来家里吃顿饺子 , 一起告别2020年的离去 。
文章插图
01七轮取酒的人生哲学
茅台镇平均海拔880米 , 四面环山 , 赤水河在这里穿镇而过 , 河谷地势让这里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亚热带湿润性高原气候则给予了酿酒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
有地理学者研究过 , 赤水河谷的稳定气候保持了已有1000多年 , 这为酒类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场景 。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恪守古法 , 将酿酒手艺代代相传 。 如今 , 传承仍在继续 。
当第一轮次的酒液从酒甑流入坛中 , 醇香温热萦绕 , 这是冬日里刘元棚最喜欢看见的一个场景 。 不过此时的酒液酒精度约在57度左右 , 距离成酒尚远 , 接下来 , 它还将再经历六次取酒 。
文章插图
取酒阶段的酿酒工艺 , 需要与温度持续地抗争 。 茅台独有的微生物 , 是要特别呵护的对象 。 第一、二轮次取酒时 , 已是冬季 , 酿酒师们需要防止低温 , 以保证微生物有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殖的条件;到了第三、四、五轮次时 , 酿酒师们又需要与高温作战 。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有稳定的温度区间 , 过高和过低都不行 。 ”刘元棚说 。
对于七次取酒 , 茅台酒厂的酒师们有一个形象比喻:一轮次的酒就像小孩 , 活泼好动 , 酒体略微辛辣;二轮次酒则似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 略带青涩 , 酒体表现出些许酸涩;三轮次酒则似进入而立之年 , 香和味较为协调 , 朝气蓬发但后味还稍显单薄;四轮次酒如同不惑之年 , 酒体醇厚平和 , 既富有朝气又兼具稳重;五轮次酒好比知天命的年纪 , 酒体显得从容淡定 , 香和味更加平和丰满;六轮次酒 , 人生耳顺之年 , 以味道见长;七轮次酒犹如古稀之年 , 产量越来越少 , 酒体的焦香味利于空杯留香 。
七个轮次产酒 , 勾勒出一条人生曲线 。 其中茅台制酒三四五轮次 , 被称为“黄金轮次” , 占了全年总产量的大头 , 勾调时占到茅台成品酒的大部分 , 风格和特征与成品茅台酒最为接近 。
文章插图
02重阳下沙的道法自然
取酒 , 并不是茅台酒酿制的开始 , 在此之前 , 首先要做的是下造沙 。 重阳节里 , 晾堂上红沙飞舞、水汽蒸腾、粮香扑鼻 , 震撼的号子声响配合着跌宕起伏的铁锨声 。 “那个时候 , 赤水河上都会被热气笼罩起来 , 像层雾一样 , 好看得很 。 ”茅台酒师母先均说 。
制酒二十四车间制酒9班酒师母先均在制酒生产一线已经干了14年 , 他说:“重阳下沙 , 是一年生产周期的起始和基础 , 要做好茅台 , 首先就要造好沙 。 ”口中的“沙” , 便是茅台酒酿制的主要原料——本地糯高粱 。 这种糯高粱颗粒小、皮厚、坚实、饱满 , 支链淀粉含量高 , 最适宜茅台酒多轮次蒸煮的工艺特点 。
文章插图
《仁怀县志》载:清道光二十年 , 仁怀种植高粱 8000 余亩 , 至民国时期种植 10100 亩 , 解放初期为 31000 亩 , 逐年增长 。 如今 , 仁怀种植高粱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
“茅坡高粱酿茅酒” 。 茅台老一辈酿酒师们长年在河边挑水酿酒 , 对河水和高粱都有深厚感情 , 而本地的高粱又像极了赤水河里的河沙 , 时间长了 , 酿酒师们就干脆把下河挑水酿酒的第一道程序称为“下沙” 。
- 有些女人的命苦,大多是自找的,别成为这样的人
- 人的一生|“一两陈皮一两金”,陈皮配上它堪比人参,既补血又抗衰老
- 余姚市|警惕!这类疾病是老年人的“沉默”杀手,髋部骨折后致死率高达20%
- 麻醉|北京朝阳医院西院麻醉科为97岁老人的手术保驾护航
- 大蒜|针对中国人的研究:吸烟可增加胃癌死亡率,大蒜或起到预防作用
- 一个老人的告诫:人生有三道坎,一旦跨过去,财运就来了
- 善待别人的同时,就是为自己积攒福报的过程
- 迷雾|迷雾之子作者“嫉妒”马丁做《老头环》:应该来找我
- 中年人的崩溃,往往是一瞬间的
- 余生,学会摆脱三种无用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