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玩家年入数十亿,电子烟是怎么闷声赚大钱的?


头部玩家年入数十亿,电子烟是怎么闷声赚大钱的?
文章图片
文/钟微
编辑/叶丽丽
距离史上最严“电子烟网禁”风波仅仅过去1年 , 一家电子烟制造商就即将登陆美股 。
近日 , 国内电子烟品牌悦刻的母公司雾芯科技正式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招股书 , 拟在纽交所上市 。 在此之前 , 电子烟制造商思摩尔国际已经抢先一步 , 于2020年7月10日登陆港股市场 , 市值一度超过4000亿港元 。
从2018年成立至今 , 悦刻仅用两年多时间就晋升为国内电子烟市场的头号玩家 。 不过 , 仔细一算 , 电子烟行业从踏上风口到发生倒闭潮 , 也仅仅过去三年多时间 。
这是一个典型的“闷声发大财”的故事 。 电子烟行业一直不缺少关于财富的故事 , 因此引得创业者和资本争相涌入 , 但这些创业者大多倒在了大门前 。 2019年11月的一纸禁令 , 曾让玩家们如履薄冰 。
尽管困难重重 , 玩家们由此也踏上了漫长的征途:线上禁售 , 玩家便通过线下自动售卖机、专卖店进行扩张 。 当国内市场受到影响 , 玩家便进军海外市场 , 尝试夺回往日的增长、营收和市场 。

头部玩家年入数十亿,电子烟是怎么闷声赚大钱的?
文章图片
头部玩家年入数十亿,电子烟是怎么闷声赚大钱的?】从悦刻的招股书中 , 我们可以一窥电子烟企业的“暴利” 。 2020年前9个月 , 它的营收便超过22亿元 , 门店开遍了全国、总共5000家 , 仅2020年第三季度内 , 烟弹就售出了6190万颗 。
不过 , 这并不代表着电子烟市场的回暖 , 行业还存在许多未知因素 。
外界对于电子烟的健康影响一直非常关注 , 但最终是否有害尚无统一定论 。 同时 , 当各国纷纷对电子烟进行征税时 , 国内还未落实征税 。
在强监管和危害论的阴影下 , 电子烟的“暴利”生意可能随时会受到巨大影响 。
1、低调的暴利生意
回溯2019年315晚会前夕 , 不少电子烟从业者忐忑不安 。
“朋友们 , 3·15今晚 , 刺激了 , 从未如此因为一场晚会坐立不安过 。 ”加入电子烟大军的锤子科技001号员工朱萧木在朋友圈发文 。 随后 , 电子烟被点名曝光 , “有害论”也逐渐甚嚣尘上 。
坐立不安 , 几乎成为这一年电子烟行业的关键词 。 电子烟网售禁令的出台 , 让各大电商平台一夜之间下架了电子烟产品 。 同时 , 虽然国标这只“靴子”暂时还未落地 , 但各地的标准相继出台 , 让电子烟迎来猛烈的洗牌 。
2020年初 , 福禄被曝欠薪两月、暴力裁员、拖欠经销商装修款项;6月 , 曾一年内完成3轮融资的电子烟品牌灵犀linx被证实解散团队 , 申请注销手续 。
另以工商登记数据为准 , 至2020年7月 , 我国共有超过1800家电子烟相关企业已经注销或吊销 。 这一数据震惊了行业 。

头部玩家年入数十亿,电子烟是怎么闷声赚大钱的?
文章图片
电子烟行业的震荡 , 让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 , 依然有不少玩家在“闷声赚大钱” 。
悦刻即将赴美敲钟 , 揭开了行业“钱途”的一角 。
悦刻招股书显示 , 在过去的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九个月 , 其收入分别为1.33亿、15.49亿和22.01亿人民币 , 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651.5万元、1.00亿元及3.82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速分别为1442.01%、169.79% 。
这一成绩 , 称得上“暴利” 。
电子烟一向是赚钱的生意 , 前有烟草这一合法成瘾产品的参照 , 在全世界烟民数量排名数一数二的中国 , 高复购也带来了高利润 。
后又有国外参照 , 美国电子烟巨头JUUL早在2018年营业收入便超过10亿美元 , 当时其生产的产品占领了美国四分之三的电子烟市场 。
电子烟行业又具有低门槛、低投入的特点 。 由于国内电子烟供应链相对完备 , 新入局的品牌 , 直接找到代工厂便可贴牌生产 。 电子烟产品的成本不高 , 利润可观 。
在网售渠道被切断之前 , 电子烟品牌利用线上渠道出货 , 可以避免门店、经销商分利 , 降低了产品成本 。
在2019年上市的全球最大电子烟雾化设备制造企业思摩尔国际 , 早在2016年便达到营收7.07亿元、净利润1.06亿元 。
据思摩尔国际财报 , 2017-2019年营收分别为15.65亿元、34.34亿元和76.11亿元 , 每年都是翻倍增长;净利润分别为1.89亿元、7.34亿元和21.74亿元;毛利率一路从2016年的24.3%增加至2019年的44% 。
尽管2020年上半年电子烟市场受到较大影响 , 但其营收达到38亿元 , 同比增长18.5%;实现调整后净利13.08亿元 , 同比增长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