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向左,轻松筹向右,两大筹款平台为何能估值超60亿?( 二 )


文章图片
2019年 , 国家医保局公布的《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高达13.5亿人 , 但仍存在给付额低、无法有效解决大病重疾高额医药费用等问题 。
而同时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报告》表明 , 商业健康保险因保费高昂覆盖率尚不足10% 。
在全国扶贫攻坚运动中国家卫健委调查统计 , 全国扶贫人口当中 , 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占比4成左右 。
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 , 给了大病众筹平台商业模式成长空间 。 各路资本齐聚押注赛道 , 水滴筹率先开启亏损竞争模式 , 也就不再是无根之水了 。
互联网+保险的结合并非始于大病众筹 。 在此之前 , 传统保险公司人寿、平安、太平洋的官网直销模式 , 国家专门颁发四张互联网保险牌照的众安、安心、泰康、易安模式 , 效果甚至不如阿里、腾讯、京东旗下的渠道合作 。
反而是电商、出行平台的财险场景需求迅速垄断了整个渠道 , 大病众筹平台就是依照这个逻辑构建了一个用户产生健康险需求的场景 。
在2011年到2017年的高速增长期 , 我国原保费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16.9% , 在经历了改革阵痛后 , 增速从2018年的3.9%回暖到去年的11.5% , 行业爆发期即将重现 。
接近5万亿的市场规模等待开发 , 而其中开发程度逊于财险的健康险 , 保守估计也有2万亿的潜力可以挖掘 。

水滴筹向左,轻松筹向右,两大筹款平台为何能估值超60亿?
文章图片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互联网保险中介服务平台Top10》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 , 互联网保险的市场占比份额已达整个保险行业的30%左右 。
腾讯、IDG同时押注行业双雄 , 水滴筹和轻松筹 , 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盯上的其实是公益背后的互联网+保险这座金山 。
但竞争早已白热化的两大巨头 , 在公益初心受到质疑后 , 却选择了不一样的转型之路 。
|流量为王的水滴忽视保险内核
水滴筹的创始人沈鹏 , 毕业就加入了还只有9个人的美团 , 跟随王兴一路从普通销售做到业务骨干 , 经历了美团大大小小的对外斗争 。

水滴筹向左,轻松筹向右,两大筹款平台为何能估值超60亿?
文章图片
融进血液里的互联网DNA让沈鹏在看到市场上大病众筹模式的商机后 , 以一封内部辞职邮件 , 开启了创业之路 。
拿着来自前东家、腾讯、IDG等明星资本的5000万投资 , 2016年水滴公司首先上线了“水滴互助”产品 。 这与后来的蚂蚁相互宝、美团互助模式一致 , 参与会员缴纳9元会费即可按照“一人患病 , 众人均摊”的规则享受高达30万元的健康互助金 。
把线下传统的互助社群搬到了线上 , 9比30万的赔付比例让沈鹏快速获得了多达百万的付费会员 。
2个月后 , 模仿上线两年之久的轻松筹模式 , 水滴筹开启了大病筹款平台0手续费时代 , 而此前的轻松筹为了维持财务健康还向筹资人收取2%的手续费 , 用以支付资金通道费用 。
在媒体采访中 , 沈鹏也如实透露过公司成立3年的时候 , 单就补贴筹资通道费用就花了1.5个亿 。
不计成本的补贴像极了他曾深度参与过的“千团大战” 。
出身美团系的凶悍市场风格 , 即使在“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圈也实属罕见 , 轻松筹很快就被虎口夺食 。
支撑沈鹏打法的自然是水涨船高的融资额度 , 2017年的1.6亿人民币 , 2019年的3个月内的5亿人民币和10亿人民币 , 以及2020年的近4亿美元融资 , 奠定了其行业龙头的地位 。
但危机悄然出现在成绩背后 , 水滴筹与轻松筹在线下三四五线城市的场景入口争夺上 , 爆发出“地推员工互殴抢夺患者”的丑闻 。
舆论对公益外表的质疑暂且不论 , 这一现象的出现凸显的是大病筹款平台这一流量池的枯竭 。 沈鹏的强项遇到了天花板 。

水滴筹向左,轻松筹向右,两大筹款平台为何能估值超60亿?
文章图片
值得庆幸的是 , 短视频平台的爆发和2020年的疫情救了沈鹏 。 从2月份开始 , 水滴筹开始用直播的方式销售保险 , 沈鹏个人也创下了单场直播销售1000万保险的纪录 。
疫情的阴影下 , 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对健康险的需求也出现陡增 。 沈鹏在接受《南华早报》的采访中表示:“公司在4、5月份的时候实现了月度盈利 。 ”
追随着流量风口起舞的水滴筹 , 成为了一家彻头彻尾的互联网保险公司 , 但被沈鹏忽略的 , 可能是保险这个运行千年的商业模式所遵循的内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