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制作和无线电通信(或测向)体验活动 ——青少年科学体验活动类型之六

我们这里所说的电子制作和无线电通信(或测向)体验活动 , 包括参与全国及省(区、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科技实践活动中所涉及的电子制作或无线电通信体验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简称航管中心)和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等组织的全国性青少年无线电通信(或测向)竞赛活动;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自动化协会和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等全国性协会和各级地方协会组织的以电子制作和无线电通信(或测向)为基础的相关竞赛等活动;各级体育、教育、工业和信息化、科技、科协、共青团等部门、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校外科普教育基地等组织开展的涵盖各类电子制作、无线电通信(或测向)、无线电频谱资源应用的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活动等 。
一、什么是电子制作和无线电通信(或测向)体验活动
电子制作体验活动是指青少年在初步理解电子科学知识的基础上 , 从识别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图入手 , 逐步掌握电子元件性能、焊接操作、仪器测量调试、电子电路设计等相关技术 , 最终制作完成如收音机、电子门铃、遥控探雷器、模拟机器人等电子器材的实践活动 。
无线电通信体验活动是指青少年在初步理解无线电科学知识的基础上 , 学习应用对讲机通信、在短波机上抓抄信号 , 以及尝试户外应急通信营地设立并使用营地电台接收报文等活动 。 由于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述通信 , 且要考核通信的准确率 , 因此这项体验活动对青少年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体育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提升都是有益的 。
无线电测向体验活动是指青少年在初步理解无线电学科的基础上 , 运用测向技术 , 在野外使用测向机来寻找能自动发射无线电波的小型信号源(即发射机) , 并以找到的发射机数量、所用时间来判定成绩的竞技活动 。 不言而喻 , 这是一项现代无线电通讯技术与传统捉迷藏游戏相结合的活动 。
电子制作和无线电测向体验活动 , 是在我国广泛开展的青少年科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 电子制作活动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制作电子管收音机活动 , 而无线电测向活动则于1962年就举办了全国首届锦标赛 。 当2017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通信锦标赛在北京朝阳区举行时 , 来自全国的500名优秀青少年选手参与了角逐 。 而作为举办地的朝阳区多所学校 , 都相继组建了学生无线电社团 , 而参与无线电通信活动的学生不仅在各级各类乃至全国锦标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 更为其未来在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二、开展电子制作和无线电通信(或测向)体验活动的目的
开展电子制作和无线电通信(或测向)体验活动 , 其目的是使青少年在特定场景下学习与电子和无线电学科等相关的知识 , 掌握与电子制作、电路设计、无线电通信和无线电测向等相关的技术技能 , 训练和强化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 在上述活动特别是无线电测向活动中 , 还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动手与动脑、室内与户外、智能与体能的结合 。 电子制作和无线电通信(或测向)体验活动的开展 , 是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体育素养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
三、电子制作和无线电通信(或测向)体验活动的类型
电子制作和无线电通信(或测向)体验活动 , 按其活动内容不同可分为电子制作与无线电通信(或测向)两大类 。 每一大类又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进行细分 。 如电子制作活动可以细分为:电子基础理论知识竞赛、电子元器件识别及测量、电路图识别、电子器材制作及电路设计等 。
而无线电通信(或测向)亦可再分为通信和测向两类 。 无线电测向运动可分为:测向机制作、短距离测向等 。 测向机制作实质也是一种电子制作——无线电制作 。 参赛青少年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插件、焊接、调试等多项环节 , 将元器件组装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 短距离测向一般只在1千米左右的范围内进行 , 电台之间的距离也只有30至200米 。 该活动要求要求参赛青少年熟练应用测向机 , 在上述范围内快速寻找出隐藏的电台数量 。
无线电通信体验活动通常可分为在短波机上抓抄信号、应急通信营地设立、对讲机综合通信、对讲机常规通信等4个方面内容 , 由参赛青少年据此展开竞技体验 。 此外 , 近年来为让青少年了解无线电频谱资源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 以及认识“黑广播”和“伪基站”等违法占频设台行为所带来的危害 , 相应的无线电监测车和其他监测设备的原理演绎 , 以及依法用频的无线电科普宣传等也开始纳入了上述体验活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