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皇帝|随侯珠难道藏在秦始皇陵墓中?但这种珠子出土,估计也没人认得了

【君王皇帝|随侯珠难道藏在秦始皇陵墓中?但这种珠子出土,估计也没人认得了】世界上的珍奇珠宝不计其数 , 它们尺寸、形状、材质、颜色各不相同 , 装点着人们幸福的向往 。您是否见过蛇吐出来的宝珠呢?有传言道 , 在至今未被发掘的秦始皇陵中 , 就藏有一颗蛇珠——随侯珠 。随侯珠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 , 可见它十分珍贵 , 它到底在不在秦始皇陵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

君王皇帝|随侯珠难道藏在秦始皇陵墓中?但这种珠子出土,估计也没人认得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本文所有图片 , 全部来自网络 , 感谢原作者 , 如侵犯您的权利 , 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图片与内容无关 , 请勿对号入座)
作为西周时期一个诸侯国 , 随国从西周初期分封到被楚国灭亡 , 前后在今天湖北随州及附近地区 , 存在了近七百年 , 可惜它没有完成镇守南方的重要使命 , 反而最终被国力日渐强盛的楚国攻破都城 , 随国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但随国君主随侯可不是暴君 , 在《随州志》中记载他:“随侯出游 , 见大蛇伤断 , 顿生怜悯之心 , 令人以药敷而涂之 , 蛇愈 , 于夜中衔大珠以报随侯救命之恩 。”

君王皇帝|随侯珠难道藏在秦始皇陵墓中?但这种珠子出土,估计也没人认得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随侯帮助大蛇治愈了重伤 , 大蛇心怀感激 , 口衔“大珠”来回报随侯 , 甚至在旧的《随州志》中 , 还继续写道:“蛇衔珠吐于堂外曰:我龙王子也 , 感君活命 , 故来报德 。”蟒蛇说话听起来多了几分神怪的感觉 , 但当楚国灭随、秦王又一统天下后 ,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 有随、和之宝 , 垂明月之珠 ……”由此可见 , 随侯珠最后应该确实到了秦始皇手中 。
那随侯珠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就要从当今国内的宝珠开始说起 , 宝珠 , 按照材质来分 , 大致分为两种:蚌珠和虵珠 , 但我们常见的都是蚌珠 , 这是一种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两亿年的物质 , 从最开始的碳酸钙微粒 , 经过在贝类体内的生长 , 最后形成一颗皎洁的珍珠 , 如果蚌类摄入了其他特殊物质 , 也可能出现色彩不同的珍珠 , 十分漂亮 。

君王皇帝|随侯珠难道藏在秦始皇陵墓中?但这种珠子出土,估计也没人认得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另一种虵珠见过的人就很少了 , 这种珠子质量比较差 , 宋朝的《南部新书》说:“ 西市胡人贵蚌珠而贱虵珠 , 虵珠者 , 虵所吐尔 , 唯胡人辨之 。”大致意思是说 , 西方的胡人认为蚌珠比虵珠珍贵许多 , 虵珠就是蛇吐出来的珠子 , 并不是稀有的珍宝 , 但是只有胡人可以分辨出来 。可有趣的是 , 物以稀为贵 , 在汉人眼中虵珠比蚌珠更珍贵 。

君王皇帝|随侯珠难道藏在秦始皇陵墓中?但这种珠子出土,估计也没人认得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随侯珠是虵珠 , 但能作为春秋二宝之一 , 它自然不是一般的虵珠 , 大量的古籍中都有相关记载 , 写道随侯珠如同夜明珠可以发光 , 甚至可以挂起来作为烛火使用 。由此可见 , 它并不以洁白玉润的外形著称 , 而是它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宝珠的特色 , 懂得光学的人都知道 , 可以“发光”的宝珠其实是不存在的 , 一些珍珠看起来可以发光 , 其实是因为珍珠上含有少量的有机物和极细微的水分子 。由于它们具有良好的折光性 , 才使得珍珠好像能发光一样的熠熠生辉 。

君王皇帝|随侯珠难道藏在秦始皇陵墓中?但这种珠子出土,估计也没人认得了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是说起随侯珠会发光的特质 , 很容易让人想到另一种常见材质的石料——萤石 。萤石是真的可以自然发光的矿物质 , 这是因为在形成过程中 , 萤石晶体内部会受到来自火山岩浆的刺激 , 空隙中被电子充满 , 刺激停止后 , 电子能力发生自然改变 , 在这个过程中 , 就会放出光亮 。由于没有真正的随侯珠出土的消息 , 它发光原理是否与萤石一致 , 我们暂且不得而知 。

君王皇帝|随侯珠难道藏在秦始皇陵墓中?但这种珠子出土,估计也没人认得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 那就是宝珠的保存问题 , 既然虵珠和蚌珠大致成分一致 , 都含有机物 , 那就需要遵循一个保存的规矩 , 可从古至今 , 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战乱流离 , 珍珠很容易就会在战火中被损毁 , 况且珍珠存放时间 , 最长也超不过200年 , 就会发生颜色变黄 , 自然降解等等的变化 , “人老珠黄” , 自然消失 , 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 所以就算随侯珠是葬在了秦始皇陵中 , 它还在不在 , 也是一个大问题 。

君王皇帝|随侯珠难道藏在秦始皇陵墓中?但这种珠子出土,估计也没人认得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果有朝一日 , 考古专家在通力合作中 , 终于打开了秦始皇的陵墓 , 并发现了萤石材质的随侯珠 , 我们依然应该为此感到欣喜 , 虽然它材料不出奇 , 但是它背后有太多的故事 , 一件古文物的价值 , 绝不仅仅在于制作原料有多难得 , 或是制作手艺有多高超 , 还在于其背后承载的历史多不多 , 底蕴是不是厚重 , 故此 , 它也必然是国宝 , 只是考古专家到时候究竟能不能辨识出它 , 还是个未知数, 因为从没人见过它具体长什么模样 。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 , 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