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在冶铁技术已然成熟的宋朝,西夏剑为何还会成为外贸的抢手货?
文章图片
两宋时期 , 文化繁荣 , 国力昌盛 , 一改之前"尊农抑商"之风 , 对外贸易远超前代 , 尤其是海外贸易 , 是宋朝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 。 北宋开宝四年 , 设市舶司于广州﹐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陆续于杭州﹑明州、泉州﹑密州等地设立市舶司 , 负责管理对外事务和贸易、征收商税 , 所输出的瓷器、丝绸、香料等深受外国人的喜爱 。 到了南宋 , 与宋朝通商的国家已经有日本、高丽、阿拉伯诸国、东南亚诸国和非洲各国等五十余个 , 其中以阿拉伯商人最多 。
文章图片
▲宋、元、及明初皆设有市舶司 , 相当于现在的海关 。 舶来品一词就是由此而生 。
贸易之风的盛行 , 使宋朝接触到了不少新事物 , 如折扇、西瓜、绿豆粥等舶来品就是在此时传入中国 。 其中 , 西夏国的剑 , 契丹的马鞍和高丽的秘色青瓷是最抢手的舶来品 , 时人称其"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 , 皆为天下第一 , 他处虽效之 , 终不能及" , (出自北宋《太平老人·袖中锦》)到了现在 , 更被誉为是古代东亚的三大宝 。
文章图片
▲契丹鞍 , 即契丹人制作的马鞍 , 有"契丹鞍具甲天下"之誉 。 图为博物馆所藏的"金鞍桥马鞍" 。
"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之中 , 又以夏国剑最得宋人欢心 , 宋朝上至皇上群臣 , 下至文人学士 , 都以可以拥有和佩戴大夏剑为荣 , 就连北宋的大文豪苏轼都不能免俗 。 他在得到一把夏国剑后 , 喜不自胜 , 马上求恳好友晁补之为此剑作诗 。 晁补之洋洋洒洒 , 挥笔而就 , 写下了《赠戴嗣良歌时罢洪府监兵过广陵为东坡公出所获西夏刀剑东坡公命作》一篇 , 诗曰:"往年身夺五刀剑 , 名玉所擐犀札同 。 晨朝携来一府看 , 穿指私语惊庭中 。 红妆拥坐花照酒 , 青萍拔鞘堂生风 。 螺旋铓锷波起脊 , 白蛟双挟三苍龙 。 试人一缕立禠魄 , 戏客三招森动容 。 东坡喜为出好砺 , 洮鸭绿石如坚铜 。 "
晁补之诗句之中 , 虽多有溢美之词 , 但西夏剑之利和其制作的精良、装饰的华丽也由此可见一斑 。
▲西夏陵6号陵出土的西夏铁剑 。
西夏剑不仅作为商品流通于世 , 而且也是宋朝皇帝的"尚方宝剑" 。 北宋钦宗皇帝的佩剑就是"西夏剑" , 还以此作为权力象征 , 赏赐功臣 。 《宋史·王伦传》记载:"汴京失守 , 钦宗御宣德门 , 都人喧呼不已 , 伦乘势径造御前日:臣能弹压之 。 钦宗解所佩夏国宝剑以赐……" 。
文章图片
▲壁画中为西夏景宗李元昊 , 身后的侍从所携带的宝剑就是西夏剑 。
西夏剑之所以如此抢手 , 就是因为西夏刀剑质量精良 , 其做工在当时是最好的 ,契丹宋国皆不如 , 在整个东亚地区都能位居第一 。 宋朝时期的西夏 , 扼守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 , 又是四战之国 , 所以非常重视武器制造技术 , 遍请宋、辽、回鹘、吐蕃工匠 , 这让他们的冶铁业和铁器制造技术相当发达 , 使用"熔用之袋"的"坩埚"冶铁制造刀剑就是他们的主意 。
文章图片
▲西夏石刻中的西夏剑形制 。
不止西夏剑 , 神臂弩和瘊子甲也是西夏名动天下的作品 。 可惜的是 , 由于历史的原因 , 西夏资料很少 , 也没有保存完好的传世品 , 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 , 西夏剑的形制只能通过西夏壁画和石刻来还原 。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西夏壁画上的西夏剑 , 与石刻上的剑形几乎一致 。
1975年 , 神秘的西夏剑终于重新完整的展现在大众面前 , 中国考古队在宁夏银川西夏王陵6号陵出土了一把铁剑 , 通体虽已锈腐剥落 , 但整体外观还是较为完整 , 剑形为直剑 , 刃身长大 , 后阔前细 , 剑锋锐利 , 护手前曲 , 大三叶形 , 有中亚古剑之风 , 和俄国已故的西夏学家А·л·捷连吉耶夫·卡坦斯基著在其《西夏物质文化》一书中对西夏剑的描述十分相近 , "长而直的剑 , 剑尖收起缩小 , 圆形护手盘 , 手柄上缠有饰带 。 "
【西夏|在冶铁技术已然成熟的宋朝,西夏剑为何还会成为外贸的抢手货?】自此 , 西夏剑重新面世 , 虽然存世极少 , 但也可以看出千年以前 , 西夏一国的智慧和文化 , 尽管西夏的党项族作为一个族群 , 与契丹族、女真族一样无可挽回地消失了 , 但通过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党项这一古老民族从未消亡在华夏大地上 。
- 日本刀师从唐刀,为何比明刀更坚韧锋利?与技术无关,原因很现实
- 中亚腹地的“技术型强国”,超强武装实力,上揍沙俄下虐满清?
- 西夏|神秘西北小王国,凭什么能在乱世割据二百年?
- 中亚腹地的“技术型强国”,超强武装实力,上揍沙俄下虐满清?
- 盛夏钓鱼,需要了解的5大策略,高温鱼难钓,策略比技术更重要!
- 晚清|古人科举夹带的袖珍古书,仅0.7厘米厚却有14万字,技术现已失传
- 看看一些清钱的高仿
- 鱼不咬钩有6大原因,技术高也没用,不如趁早收杆
- 独一无二的三星堆青铜器,技术和矿源来自哪里?
- 时候|在与蒙古决战的时候,西夏明明拥有30万大军,为何还会惨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