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街亭疑云:马谡到底违背了诸葛亮什么样的部署?

诸葛亮初次北伐中原 , 有魏国等三郡叛魏响应 , 占有军事上的主动 , 可是 , 由于马谡将街亭丢失 , 形势发生了逆转 。 诸葛亮进攻失去了所可以依托的据点 , 只好退回到汉中 。 兵退后 , 诸葛亮将马谡斩首 , 以追究军事失败的责任 。 马谡本来是个参军 , 在诸葛亮南征时给诸葛亮献策:"攻心为上 , 攻城为下 , 心战为上 , 兵战为下 , 愿公服其心而已 。 "诸葛亮采纳了他的建议 , 俘获了孟获又赦免了他 , 所以 , 南方保持了多年的安定 。 本来 , 这次北伐诸葛亮是非常看重马谡的 , 因而放着魏延和吴壹这样的大将不用 , 而是选择了马谡 , 让他担当都督先头部队的重任 , 目的就是给他实战锻炼的机会 。 可是马谡却不堪重用 , 丢失了街亭 , 将北伐的大好局面葬送 。 不过 , 自古都有"胜败是兵家常事"一说 , 败军之将也不都是以处死治罪 。 就是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失败的还有一个赵云 , 他也只是由镇东将军贬为镇军将军 。 如果比照对马谡的处罚 , 是不是显得要轻很多?
还有 , 当时就有人替马谡求情 , 如有个叫李邈的人就说过 , "秦赦孟明 , 用伯西戎 , 楚诛子玉 , 二世不竞"(事后 , 蒋琬也问过同样的话) 。 为什么到了马谡这儿就不成了呢?诸葛亮杀马谡 , 是因为马谡打了大败仗 , 而马谡失败的原因 , 又是因为马谡"违亮节度" 。 "节度"一词 , 有部署和节制调度的意思 , 马谡本身就是随诸葛亮前去北伐 , 掌军的权力也是诸葛亮给的 , 不可能不服从诸葛亮的节制调度 , 只能是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 。 那么 , 马谡究竟违背了诸葛亮什么样的部署呢?
先看一张诸葛亮北伐示意图 。
【诸葛亮|街亭疑云:马谡到底违背了诸葛亮什么样的部署?】
诸葛亮|街亭疑云:马谡到底违背了诸葛亮什么样的部署?
文章图片
很显然 , 诸葛亮这次北伐所走的路线 , 相似于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所走的路线 , 都是出汉中 , 奔陈仓 , 夺取长安后 , 进入中原腹地 。 不同的是 , 韩信直接出陈仓 , 收复了三秦之地;而诸葛亮没有直出陈仓 , 而是主力北上 , 过陈仓占领街亭 。 按理说 , 前有韩信成功的经验 , 陈仓离长安的距离要比街亭近很多 , 诸葛亮为什么不选择走这条近路 , 而是舍近求远 , 要到北面的街亭去呢?这是因为 , 街亭周围还有魏国的三个郡 , 他必须要考虑这三个郡的存在 。 否则 , 假如诸葛亮直取陈仓 , 魏国的这三个郡在他的后方捣乱 , 诸葛亮将首尾不能相顾 。
三郡都是些守城部队 , 肯定不是主力部队 , 会给诸葛亮造成什么麻烦呢?袭击运粮队伍 。 当年"彭越扰楚"可是让项羽吃尽了苦头 , 诸葛亮不能不有所顾忌 。 在这次兵败后的当年冬天 , 诸葛亮再次出兵北伐 , 就是因为粮草供应不上而撤兵 。 不是说三个郡已经叛魏响应诸葛亮了吗?但这些郡今天叛魏 , 明天也可能叛蜀 , 诸葛亮必须要对这些地方做一下安抚 , 让这些郡真正成为蜀国的地方 , 他才好放心前行 。 实际上 , 诸葛亮就是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 所以他才没有在街亭最前方大军当中 。 而从他收姜维的情况来看 , 这时候的上邽县、冀县还没有投降蜀国 , 其他地方也是可想而知 。 有了这个背景 , 我们也就可以理解 , 诸葛亮为什么放着陈仓这个捷径不走 , 而是要北上街亭了 。

诸葛亮|街亭疑云:马谡到底违背了诸葛亮什么样的部署?
文章图片
还有一点 , 诸葛亮一生谨慎 , 用兵尤其如此 。 这从他把赵云放在箕谷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 他就是要防着魏国攻击汉中 , 断他的后路 。
有了这个大的战役背景 , 我们再来看看马谡违反了诸葛亮什么样的部署 。
《三国志》在诸葛亮和马谡传记当中都没有详细说明 , 倒是在《王平传》当中有一点具体描述:"谡舍水上山 , 举措烦扰 , 平连规谏谡 , 谡不能用 , 大败于街亭 。 "这段话第一句的意思是 , 马谡舍弃了大军饮用水的水源 , 驻扎到了山上 。 街亭是个什么地方?一般认为 , 街亭是一个咽喉之地 , 是群山中的一个关口 , 交通要道 。 从诸葛亮让先头部队占领这个地方来看 , 这里或者是一个关隘 , 也或者是一个大的城镇 。 总之 , 这里应该有一个小城 。 在古代 , 一般的县都会有城 , 较大的镇甚至较大的村子都会有围墙 , 这围墙就是用来防御的 。 所以 , 《三国志·张郃传》中有"谡依阻南山 , 下不据城"一说 。 看起来 , 马谡的部署错在"上山" 。 在这里 , 有这样一些疑问 , 诸葛亮的部署会具体到是驻守在什么地方吗?马谡不知道军队人马要喝水吗?假如仅仅是一个饮用水问题 , 王平提醒了他 , 他还不懂得吗?回头再把整个战役连起来看 , 假如街亭不失 , 赵云丢失了箕谷 , 诸葛亮还能够继续进攻长安不回撤吗?这最后一个问题 , 即便是赵云失利后能够"敛众自守 , 不至大败" , 战场上的态势已经不利于诸葛亮 , 不退兵恐怕后路被断 , 他还得退兵 。 那么 , 再有一问:假如因为赵云而退兵 , 赵云会被斩首吗?后边的事情不可以设想 , 但现实是赵云不但没有杀头 , 还得到了赏赐 。 那原因是箕谷失利 , 但由于赵云亲自断后 , 军需物资没有大的损失 , 兵将也没有大的死亡 , 所以 , 诸葛亮就让赵云把部队剩下的绢布分赐给将士 。 只不过 , 赵云认为 , 打仗没有缴获(军事无利) , 不应该得到赏赐才没有接受 。分页标题

诸葛亮|街亭疑云:马谡到底违背了诸葛亮什么样的部署?
文章图片
这样对比来看 , 失败并不是马谡被处死的唯一原因 , 马谡被处死 , 恐怕在于他既违背了诸葛亮部署 , 又导致了战场形势的被动 。 而这个部署就是要在下面"据城"而守 , 而不是上那座南山 。 说得更明白一点 , 马谡上山 , 是摆出了一副进攻的阵势 , 而不是"据城"而守 。 这就是他违背诸葛亮部署的症结所在 。
诸葛亮的部署是 , 马谡守在街亭 , 挡住魏明帝的张郃军 , 由他在西北方向攻城掠地 。 这样一来 , 蜀国军队的攻守方向已经有了一个转换 , 马谡这个先头部队 , 不再是一个攻击部队 , 而是一个防守军 , 进攻端在诸葛亮 。 可惜 , 马谡并不一定真正理解诸葛亮的战略意图 , 又碰到了一个懂军事身经百战的魏国大将张郃 。 在这次战事当中 , 张郃是先断了马谡的饮用水源然后才出击的 。 从汲道被断到因为饮水成为问题 , 这当中应该有一个过程 , 在这个过程中 , 张郃是等着马谡先出手的 , 而马谡却是"举措烦扰"(《三国志·王平传》语) , 没有一个好的办法和措施来应付这种局面 。 在这次战役当中 , 王平只是率领着一千余人 , 在他"鸣鼓自持"时 , 张郃以为是伏兵 , 也并不急于逼近厮杀 , 这让王平有机会收拾败退之兵全身而退 。 这次战役 , 魏明帝一共派出了两路大军 , 南路由曹真对敌赵云 , 北路由张郃拒敌马谡 。 而在《三国志·张郃传》当中 , 魏明帝给张郃的任务是"拒亮将马谡于街亭" 。 假如马谡"据城而守" , 张郃会不会不急于进攻 , 双方能够相持一段时间?

诸葛亮|街亭疑云:马谡到底违背了诸葛亮什么样的部署?
文章图片
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 , 是和诸葛亮的一种战略性的分歧 。 诸葛亮知道 , 他不可能在这一次战役中就能消灭魏国 , 因此他要进一步得一地 , 得一地巩固一地 。 而马谡改变的就是这样的"部署" , 变防守为进攻 , 幻想一战而胜 。 可以设想 , 假如马谡侥幸取胜 , 他在蜀国会是什么样的影响?马谡不是姜维 , 他在蜀国有势力 , 哥哥马良是先主刘备的身边人 , 这时虽然死了 , 但他的影响还在 , 其他还有兄弟三人 , 个个优秀 。 马谡是诸葛亮违背刘备的告诫受到重用的 , 这难道不会让诸葛亮很失望吗?
马谡是智谋之士 , 这种人看问题在于他的先见性 , 就像诸葛亮自己的那个三分天下 。 诸葛亮是排斥了其他人的意见提拔马谡的(违众拔谡) , 而马谡却不堪重用 , 一上来就打了大败仗 。 一个诸葛亮违众提拔的人 , 却和诸葛亮战略思想相悖 , 这个马谡又怎能不令诸葛亮伤心至极!不仅如此 , 一个还在马谡没死就给他讲情的李邈 , 也被诸葛亮打发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