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特价版与拼多多:狭路虽相逢,殊途不同归

以天猫为主场的双11购物狂欢节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 阿里2021财年第二季度的财报也呈了上来 。第二季度财报显示 , 阿里当季实现营收1550.59亿元 , 同比增长30% 。 这样的成绩 , 应该没有人会感到意外 。 毕竟 , “爸爸”始终是那个“爸爸” 。但是当看到“截至今年9月淘宝特价版的月度活跃用户超7000万”这一条成绩时 , 应该没有人会不感到意外 。 要知道 , 即便是立足于下沉市场的拼多多 , 实现这样的成绩可是花了足足2年 。而淘宝特价版 , 从今年3月推出到实现7000万MAU , 只用了不过半年时间 。如此气势冲天的增长 , 淘宝特价版靠的是什么?淘宝特价版与拼多多:狭路虽相逢,殊途不同归。
淘宝特价版与拼多多:狭路虽相逢,殊途不同归
后来居上的淘宝特价版 , 在改写下沉市场格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提到电商领域的下沉市场 , 都只有拼多多的名字 。甚至 , 拼多多在下沉市场发起的百亿补贴攻势 , 一度使得阿里这个电商霸主都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但如今 , 淘宝特价版在拼多多有先发优势的情况下 , 用半年时间就实现拼多多两年才达到的目标 , 实现7000万MAU , 开始以实力去改写下沉市场的格局 。发生这种变化有一个很关键的支撑点 , 即背靠阿里的大生态 , 淘宝特价版想通了自己要走的路 , 确立了C2M发展模式 。我们日常的理解的C2M , 或许是基于消费者个性需求的反向定制 。 但淘宝特价版的C2M并不是这样 。 并且和此前拼多多、网易严选、京东京造等走的C2M都不是一个路子 。“我们和传统的其他友商做的 C2M 不一样 。 C2M 本质上还是一个规模经济 , 它不是完全的个性化定制 , 而是大规模定制 。 所以它必须基于一个巨大的海量人群的需求 , 再去做新的生产”在接受凤凰网科技采访时 , 淘宝特价版负责人汪海表示 。一边以细分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等数据 , 为工厂提供海量订单 , 并保证工厂能降本增效地生产 , 一边以更符合下沉市场的消费模式和价低质优的产品链接消费者 , 从而 , 淘宝特价版能够实现“小镇青年买其他的水牙线可能要五六百块钱 , 但是买定制版的水牙线可能就五六十块钱” 。并且淘宝特价版合作的都是能够稳定产出高质量商品的外贸工厂 , 或还能够做到“他人生第一次用的这支水牙线 , 可能他认定了就是这个厂牌 , 以后他全家人可能用的都是这个厂牌 。 ”淘宝特价版C2M两端的链接能力 , 正是阿里的强项 。得益于阿里的闭环生态 , 淘宝特价版打通了1688的B端资源、淘宝天猫等的C端用户 , 可以根据淘宝天猫的消费大数据 , 通过模型预测出什么样的产品可以大卖 , 然后将订单下给工厂生产 。同时 , 阿里可以为工厂提供基于产业带的仓配体系 , 帮助工厂解决物流发货、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等问题 , 甚至还能根据工厂的不同需求得到阿里云、灵犀制造乃至蚂蚁金服的解决方案 。在阿里生态加持下 , 淘宝特价版以C2M优势带来的高质量产品 , 促进了业务高增长 。 哪怕拼多多已经在下沉市场耕耘了五年之久 , 淘宝特价版仅用半年便达成了7000万MAU的亮眼成绩 , 对拼多多形成了后围包抄 。这就指向了淘宝特价版的模式已跑通 。 当淘宝特价版以高质量促进高增长时 , 此长彼消之下 , 拼多多就没那么香了 。淘宝特价版与拼多多:狭路虽相逢,殊途不同归。
淘宝特价版与拼多多:狭路虽相逢,殊途不同归
为什么会殊途不同归?淘宝特价版崛起带给拼多多的冲击 , 并不仅是来自对资源的抢占 , 而是以更为创新的模式来吸引消费者 。虽然都在深入下沉市场 , 但两者的路径却天差地别 。5年前的拼多多 , 依靠社交电商与百亿补贴 , 迅速打开了下沉市场这座金矿的大门 , 挖走了第一桶金 。社交裂变和百亿补贴虽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 , 但是缺点是基本没有门槛 。 拼多多可以这样做 , 其他平台也可以做 。 过于倚靠这种并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打法 , 当其他平台都用这样的手段涌入下沉市场大门时 , 拼多多才发现自己并没有构建起有效的护城河 。翻看拼多多财报就可发现 , 第二季度拼多多用户数同比增长47.5% , 较年同期的113%和一季度的99% , 无论同比还是环比都已大幅放缓 。而那段时间 , 正值淘宝特价版上线一个季度 。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20年Q2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 , 淘宝特价版进入全网app渗透率飙升榜Top10 , 居榜单中综合类电商第一 , 领跑下沉市场 , 拼多多未能入围 。淘宝特价版和拼多多的一个本质区别在于 , 淘宝特价版是发挥C2M优势 , 以超高性价比推动消费普惠 , 精准契合了最广泛的低线城市人群对高性价比商品的需求 , 更能占领了消费者心智 , 赢得 “情感忠诚” 。阿里巴巴B2B事业群总裁戴珊就表示:“对于消费者 , 特别是二三线下沉的小镇居民们 , 他们非常渴望看到和接触到好的商品 。 过去很难做到这一点 ,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普惠消费 , 让消费者看到好的商品 , 又能通过产业带工厂提供好的生产能力 , 让消费者接触到好的商品 。 ”反观拼多多 , “砍一刀”对社交关系的打扰 , 如今已让很多人都不胜其烦;而一直停不下来的百亿补贴 , 不仅会给自身带来持续的亏损压力 , 更会使得平均单个用户消费额(ARPU)下降 。 毕竟 , 靠资本堆砌出来的规模 , 很大程度上只能得到用户的“行为忠诚” 。就淘宝特价版半年实现7000万MAU来看 , 目前 , 淘宝特价版的“情感忠诚”与拼多多的“行为忠诚” , 已经开始让消费者进行理性选择 。不仅如此 , 消费还遵循“棘轮效应” , 即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 , 即易于向上调整 , 而难于向下调整 。这也意味着 , 更具有“质美价优”产品力的淘宝特价版更容易吸引到消费者 , 而与“价廉”标签已经深度捆绑的拼多多 , 却很难反攻下沉市场的“消费升级” 。 也就是说 , 下沉市场的消费者一旦选择了淘宝特价版 , 很难再去适应拼多多;但拼多多的用户 , 却较容易“升级”到淘宝特价版 。拥有10亿人口之多的国内下沉市场 , 仍是未被完全开发的广阔蓝海 。 可以预见 , 在不同发展模式之下 , 淘宝特价版和拼多多用户体量的差距将越来越小 , 相比接近用户天花板的后者 , 淘宝特价版未来的发展空间则要大得多 。分页标题
淘宝特价版与拼多多:狭路虽相逢,殊途不同归
下沉之争 , 本质上是产业带之争或许有人会说 , 淘宝特价版和拼多多的“殊途” , 怎么都会在C2M遇见 。 毕竟 , 下沉市场的争夺 , 本质上是产业带之争 。这边淘宝特价版凭借着C2M模式一路高歌猛进 , 那边拼多多模式却陷入了增长困境 。 于是 , 在5周年之际 , 黄铮不仅提出了硬核奋斗的目标 , 更是让拼多多从农业折返产业带 , 重新再推品牌计划 , 未来5年内开拓10000亿定制化产品增量市场 , 推出10万款定制化产品 。这表明 , 率先入局下沉市场的拼多多 , 开始跟随后来者淘宝特价版的节奏 , 也反过来证明了淘宝特价版策略的成功 。 即便同样做C2M , 与淘宝特价版相比 , 拼多多没能表现出前两年强劲增长的势头 。相较于工厂没有数据指导、先把东西造出来 , 再找渠道卖掉 , 卖不掉就打折促销、降价清仓的传统模式 , C2M的根本在于以数字化赋能产业降本增效 。淘宝特价版C2M模式为工厂提供数据指导 , 应该做什么样的商品、什么样的规格、什么样的属性 , 以及定什么样的价格 , 都有明确的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和供应链计划 , 能够帮助工厂快速提升开新款的能力 。得益于阿里的数字化赋能 , 让产业实现降本增效 , 使得制造商在低价售卖的同时 , 还能有利可图 。 这也是为什么 , 淘宝特价版能把电动牙刷做到9块9还包邮 。如今 , 在淘宝特价版上 , 已经聚集了来自广东的3C数码、浙江的百货、江苏的家纺、福建的纸品、河北的箱包等等一批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优质产业带 。截至目前 , 淘宝特价版已经联合了2000个产业带上的120万产业带商家 , 30万数字化外贸工厂正在不停歇地为消费者生产性价比好物 。 其中 , 年销售额过10亿的工厂就有13个 。而再次回到了C2M领域摸索的拼多多 , 相较之下暗淡许多 。 根据拼多多官方侧面的数据推算 , 一年半时间以来 , 参与拼多多‘新品牌计划’定制研发的企业只有1500多家 , 与淘宝特价版的百万商家、30万工厂不在一个量级 。 众所周知 , 拼多多并不缺流量规模 , 但却其数字化赋能上却是明显的短板 ,。在已有的产业优势之下 , 淘宝特价版更是通过“1元更香节” , 将已经跑通的C2M模式呈现在更多消费者和制造工厂面前 , 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与制造工厂 , 拉动整个C2M的良性增长 , 形成一个“自增强循环” 。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 , 我们应该看到 , C2M链条的两端 , 连接的都是最中国大地上最普通的群体 。 一端 , 是在数字化浪潮里迷失方向 , 积压着许多已经“不合时宜”产品的生产者;另一端 , 是下沉市场最底层的 , 内心渴望有优质的产品 , 身边却聚集着“雷碧”“康帅傅”“粤利粤”的普通百姓 。当C2M的大风刮起 , 真心实意地利用数字化技术 , 帮助链条两端大幅提升产业效率和用户体验 , 才是产业应该前进的方向 。蚂蚁虫——科技自媒体、企业战略分析师 , 虎嗅、钛媒体、艾瑞等多家科技网站认证作者 , 曾入围2015年100位科技自媒体作者、2016年钛媒体10大年度作者、2016年品途网10大年度作者、2018年砍柴网年度作者、2019年驱动号年度作者 , 微信公众号:miniant-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