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古道|“七日一徽说”之二十九:“九龙出海”岭上关(下)】作者、摄影:陈发祥
徽安古道进入祁门县大坦乡燕窝里村 , 便直直地插入大洪岭 。这里是昌江的源头 , 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的祁红原产地 。“七上八下”的大洪岭 , 春来杜鹃簇拥古道、夏至翠竹迎风摇弋、秋临水杉落叶遍地、冬降白雪漫山银装 。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1573-1620) , 祁门孀妇郑氏捐银修辟 , 后年久失修 , 洪水冲刷 , 山崩道塞 , 石磴剥蚀 。清道光年间(1821-1850)重修 , 凿山平路 , 加铺三米五宽的青石 , 一路通往安庆 。岭头立有石碑两块 , 一刻修路经过 , 一刻养护规定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翚岭关 , 徽泾古道的至高点 , 宋代于岭头设关 。明嘉靖十三年(1534) , 宁国府通判李默倡修 , 成为通衢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 , 洪水冲毁石壁山道 , 嘉庆十年(1805) , 朱旺村朱文焕后裔重修 , 费银5100两 。这条古道自唐宋至清代为官员来往徽州、宣州的官道之一 。宋嘉佑三年(1058) , 王安石由江西经徽州赴宁国府经此道 , 赋有“夜过翬岭月明中”诗句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右龙岭头 , 徽饶古道自此入饶州 。十公里外 , 江西浮梁境内 , 瓷器最早的发源地之一的瑶里古镇 , 静静地躺在瑶河的臂弯中 , 不远处就是著名的高岭土矿坑 。徽饶古道穿过右龙村几千亩有机茶园 , 在碧绿的茶叶园中 , 留下青黑的石影 。岭头之上 , 是新安江的正源 , 孕育出率水的六股尖 。六股尖中 , 巨树蔽日 , 溪水潺潺;右龙村头 , 茶香轻飘 , 小桥曲折 。你若走古道累了 , 坐在村头的红豆杉下 , 抿一口绿茶 , 听犹如林中鸟鸣的徽州话 , 细细地嚼着徽州的石头饼 , 满口生香 , 不知归也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白际 , 华东地区最后一个通电、通公路、通移动信号的地方 , 是徽开古道的最重要节点 。元末 , 听闻朱元璋由浙江从此入徽州 , 村民们坚守在此三日之久 , 未曾接到圣驾 , “白接一回”的逸事成了白际的地名 。如今 , 这里是驴友的天堂 , 深山中的密境 。早晨醒来 , 巴掌大的白际镇 , 处处是帐篷 , 遍地皆营地 。各方人等 , 青岛的、杭州的、武汉的、南京的、上海的 , 乃至合肥的 , 汇集于此 。徽开古道从白际镇起至浙江开化境内 , 沿途少青石 , 更多的是杂草掩道 。村落悬在半山腰 , 梯田中 , 各色庄稼呈弧线层层铺开 。秋日来时 , 南瓜悠然长在路边 , 火红的芭蕉叶燃烧在屋后 , 枫杨金黄的树叶飘到你的发间 , 村中的黄狗会尾随你一路到山头 , 然后悻悻地折回 。宋代 , 徽开古道的马金岭筑有关塞 , 以抗御金兵的入侵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丛山关、羊栈岭、江南第一关、西武岭乃至汤岭关等 , 古道岭头的关隘经千年的积累 , 数不胜数 , 但始终矗立在徽州四围的丛山中 , 四季变幻 , 不枯不荣 。其实 , 华夏大地处处有古道 , 尤其是山中 , 如大别山人要出皖西重重山岭 , 就必须蹋出路来 , 但那些土路早已被荒草淹没 。而徽商富甲天下的财力及乐善好施的精神 , 支撑着徽州人世世代代不缀于古道修建 。于是 , 这些青石板、古关隘、茶亭及寺庙组成的古道 , 便沉淀下了历史 , 记载着故事 , 成了后人瞻仰的圣地 。分页标题
来源:(东方头条)
【】网址:/a/2020/1102/1604312084.html
标题:古道|“七日一徽说”之二十九:“九龙出海”岭上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