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养生汇集|时节至晚秋,做好晚秋打“底补”,一冬少病楚


一叶知霜降 , 一雨感深秋 。 最近多地冷空气来袭 , 气温急降 , “秋寒”真的来了!
晚秋近冬 , 阳气减退 , 寒气愈胜 , 凉燥之邪极易伤身!有些事千万得注意了!
秋季养生分三段

崆峒养生汇集|时节至晚秋,做好晚秋打“底补”,一冬少病楚
本文插图
秋季分为初秋、仲秋、晚秋三个阶段 , 养生也各有侧重点 。
【崆峒养生汇集|时节至晚秋,做好晚秋打“底补”,一冬少病楚】 初秋(秋季的第一个月 , 即农历七月) 。
立秋之后 , 盛夏的余热未消 , 天气仍然十分炎热 , 但雨水也比较多 。 初秋养生要重视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 , 特别要注意健脾祛湿 , 可用赤小豆、苡仁、白扁豆、山药等食材煲汤喝或煮粥吃 , 对祛湿气、养脾胃很有帮助 。
仲秋(秋季的第二个月 , 即农历八月) 。
此时气温开始下降 , 有些凉意但不至于寒冷 , 正是“秋冻”的好时机 。 青壮年及身体健康的人群 , 注意顺应气候逐渐增加衣物 , 不要一次增加太多 , 让机体提高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 。
晚秋(秋季的第三个月 , 即农历九月) 。
到了晚秋 , 意味着秋将尽 , 冬欲来 。 越临近冬季 , 养生就越不能放松警惕!晚秋是秋季的最后一个阶段 , 同时也是秋季养生的关键期 , 身体哪里养得不好 , 入冬马上见分晓 。
到了晚秋 , “秋冻”该停止了 , 如果不在意 , 很可能冻出一身病!特别是头部、脖子、肚子、腰背、小腿、脚这几个地方 , 要注意防风防寒 ,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格外注意 , 预防气温骤降诱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
老年人由于上了年纪 , 血管容易发生瘀堵 , 血液代谢缓慢 , 建议每天多泡泡脚 , 有条件的话还要多艾灸下肢的穴位 , 重点艾灸足三里、涌泉穴、阳陵泉、三阴交 , 能活血化瘀、温阳补肾 , 提高御寒、抗病的能力 , 为入冬打好基础!
晚秋打“底补”

崆峒养生汇集|时节至晚秋,做好晚秋打“底补”,一冬少病楚
本文插图
老百姓常说“秋冬进补 , 来年打虎” , 不少人有在冬季进补的习惯 , 但有的人入冬后就马上猛补 , 不得要领 , 结果欲速则不达 , 适得其反 。
原因在哪里?主要是没把握住晚秋打“底补”的良机 , 脾胃没养好 , 入冬突然大量进补就很容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
晚秋打“底补”:
一是为了调理脾胃 , 调整脏腑功能 , 为冬季进补打基础、做准备 , 使人体逐渐适应补品 , 特别是老年人血衰气少 , 生理机能减退 , 如果突然进补 , 很容易引起虚不受补;
二是强身健体 , 增强抵抗力 , 尽快适应由“凉”转“寒”的气候 , 预防秋冬季节各种疾病的发生 。
温补脾胃记住三招:摩腹、艾灸、食补

崆峒养生汇集|时节至晚秋,做好晚秋打“底补”,一冬少病楚
本文插图
1
摩腹
这是公认的最绿色、最安全、最简单的养生法之一 , 每天摩腹十分钟 , 能健脾胃、助消化 , 还有助眠和改善胃肠问题的作用 。 摩腹前先搓热双手 , 沿着顺时针方向绕脐按摩36周 , 再逆时针方向摩腹36周 , 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胃口好了、腹泻少了 , 身体更棒了!

崆峒养生汇集|时节至晚秋,做好晚秋打“底补”,一冬少病楚
本文插图
2
艾灸
日常保健建议艾灸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等穴 , 脾虚较重可加用脾俞、胃俞补益脾胃 , 老胃病患者可适当延长艾灸时间 , 以能产生灸感、缓解症状为目的 。

崆峒养生汇集|时节至晚秋,做好晚秋打“底补”,一冬少病楚
本文插图
3
食补
名贵药材如人参等 , 不一定就适合你的体质 , 不必过分追求 , 推荐尽量从日常食材中滋养补身:如多吃核桃、板栗健脑补肾 , 多吃山药、芡实、小米补脾胃等 。分页标题
晚秋打“底补” , 脾胃养护好 , 整个人都会生机勃勃、精力充沛 , 到了冬天也不会担心会动不动就生病了 , 因为你身体已经有了一个“防护罩” , 所谓“正气存内 , 邪不可干”就是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