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当代心脏病学之父”陈灏珠院士今晨逝世,享年96岁|讣告



医学界|“当代心脏病学之父”陈灏珠院士今晨逝世,享年96岁|讣告
本文插图
勤学获新知 , 深思萌创意 , 实干出结果 。
——陈灏珠
今天(10月30日)凌晨3点09分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之父、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奠基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灏珠院士在中山医院逝世 , 享年96岁 。
翻阅朋友圈 , 陈灏珠院士几十年如一日“中英文双语教学查房”的场景似乎深深烙印在了每个中山人的心中 。 拥有如此扎实的英语功底 , 要从陈院士的学医生涯说起……

医学界|“当代心脏病学之父”陈灏珠院士今晨逝世,享年96岁|讣告
本文插图
陈灏珠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官方微信
1
始于日军炮火下的学医生涯 ,
伴随新中国医学光荣成长
陈灏珠院士生于香港 , 青少年时代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 , 青年时代又受过严格的高等医学教育 , 这是他一路走来获得无数成就的根基 。
但是 , 谈到这一人生的奠基时代 , 陈院士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并不是鲜花掌声或欢声笑语 , 而是日军残酷的炮火 。
在这艰苦甚至可以说充满生命危险的条件下 , 在流亡大学中学医的陈灏珠院士克服了种种现在的医学生难以想象的困难 , 收获了三样宝贵所得:
因为教学条件有限又需要到处转移 , 他掌握了快速记笔记的本领;
英文教学和应用 , 使他有了扎实的专业外语功底;
流亡路途上跋山涉水 , 披荆斩棘 , 锻炼了他强健的体魄 。
陈灏珠院士曾告诉"医学界":“可以说 , 我的医学基本功 , 都是在流亡大学里‘逼出来’的 。 ”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 , 陈灏珠院士正好结束临床实习期 , 进入上海中山医院 , 从住院医师做起 , 与新中国的医疗事业共同成长 。
在这一条光荣的荆棘路上 , 陈灏珠院士获得了许多的成果和荣耀 。
新中国成立后 , 医疗战线急需对感染病大规模攻坚 , 陈灏珠院士在此期间参与了解放军血吸虫病的防治活动 , 此后又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 , 祖国哪里需要他 , 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

医学界|“当代心脏病学之父”陈灏珠院士今晨逝世,享年96岁|讣告
本文插图
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 , 右为陈灏珠院士
成为主治医师后 , 陈灏珠院士选择了心血管内科专业 , 在这一领域 , 他更是奋斗出了累累硕果 。
中国的第一例左心导管检查就由陈灏珠院士和他的团队完成 , 之后诸如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等无数研究都是在此项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发展起来的 。
此外 , 陈灏珠院士和团队相继完成了心血管领域的诸多“第一次”——心腔内心电图测定、氢和维生素C稀释曲线测定、心腔内心音图检查以及选择性冠脉造影研究 。 同时 , 陈灏珠院士也是中国第一个提出“心肌梗死”医学名词的医生 , 是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 。

医学界|“当代心脏病学之父”陈灏珠院士今晨逝世,享年96岁|讣告
本文插图
1973年4月23日在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导管室施行国内首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成功
在与心外科的合作方面 , 陈灏珠院士也实现了中国心血管医学的“零”突破——1968年4月 , 陈灏珠院士与中国心血管外科巨擘石美鑫教授合作 , 在国内首次施行进口埋藏式起搏器安置术治疗一例患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 , 获得成功 。
2
这一个世界首例 ,
让他自豪
陈灏珠院士一生中有如此之多的中国的零突破和首创 , 坚持不懈的开拓进取 , 以及不胜枚举的救死扶伤经验 , 但有那么一个首创让他至今感到自豪 。
那是1976年5月 , 中山医院接收了一名28岁年轻女性患者 , 她患风湿性心脏病已经有10多年 , 5年前 , 她冒着一定的风险 , 经过剖腹产生下了她的孩子 , 以后病情日趋严重 。分页标题
她于10天前在中山医院心脏外科接受了心脏二尖瓣瓣膜的分离手术 。 手术很成功 , 但是几天后她发生了房颤 , 心脏外科医生把患者转入心脏内科陈灏珠院士负责的病房 , 准备采用电复律进行心房颤动转复治疗 。
在给这位患者常规服用了奎尼丁后没多久 , 患者就发生了奎尼丁晕厥 , 这是一种极为少见的奎尼丁使用后严重不良反应 , 这种情况极为危险 。 患者的心肌对奎尼丁过度敏感 , 即使用小于常规剂量的药量仍可导致严重的室性心动过速 , 甚至发展到心室颤动 。
但是当时 , 全世界都没有针对奎尼丁晕厥的治疗对策 , 文献中只有对症抢救的措施 。
此后的10小时中 , 患者又先后发生同样的发作29次 , 每一次发作 , 先是感觉恶心、烦躁、头晕 , 继而出现呕吐;随后即神智不清、抽搐、呼吸缓慢逐渐停止 , 血压也不能测到 , 发作前后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动过速 。
陈灏珠院士和负责病床的医生每一次都尽力抢救 , 让患者转危为安 。 但是只能中止发作于一时 , 却不能预防发作的反复发生 。

医学界|“当代心脏病学之父”陈灏珠院士今晨逝世,享年96岁|讣告
本文插图
陈灏珠院士查房
而且发作之间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 , 发作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 , 患者的病情正是每次发作都逐渐升级 , 甚至其中一次发作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性心动过速发展为室颤 , 经心肺复苏处理才得以恢复 。
临危 , 更不能乱 。 陈灏珠院士在患者病情平稳的间隙 , 翻开病案记录 , 仔细地分析每一次抢救过程情况 , 尝试通过认真回顾和梳理病程寻找线索 。
在翻阅记录的时候 , 陈灏珠院士注意到 , 在整个救治过程中 , 患者有一段时间“足足有200分钟没有发作” 。
通过与大家讨论 , 检查、分析、对比治疗措施 , 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这段时间进行的不同于其他时候的一项治疗——用过直接注入心腔的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 考虑很可能是这些拟交感胺类药物起了作用 。
但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容得不得大家犹豫不决长时间“考虑” , 陈灏珠院士当机立断 , 采用持续的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治疗 。 在此后近4个半小时的时间里 , 患者病情一直很稳定 , 不再有引起神智不清、抽搐的室性心动过速发作——这是自从患者开始反复发作后 , 维持最长的一段不发作间隙 。
但是 , 还不能松一口气 , 以后患者的病情又有几次反复 。 陈灏珠院士根据专业知识判断 , 可能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 , 患者对异丙肾上腺素的耐受性增高所致 , 于是大胆地逐渐加大剂量 , 在达到当时文献报道剂量的15倍后 , 患者不再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发作 。
就这样大剂量的异丙肾上腺素持续用了6天 , 6天中病情稳定 , 于是逐渐减量及至停用异丙肾上腺素 , 再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后续治疗 , 这位年轻的母亲终于痊愈出院 。
针对奎尼丁晕厥治疗的头一次成果出现在了中国医生手中 , 在此之前 , 国际同行当中还没有人找到对奎尼丁晕厥的针对性治疗措施 , 用超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抢救“奎尼丁晕厥”成功的病例实属全球首次 。
本着济世救人的原则 , 陈灏珠院士将这一方法发表在中英文版的《中华医学杂志》上 , 并且在国际专业会议上与各国同行分享了这一经验 , 让国内外同行通过这一方案挽救了不少患者 。

医学界|“当代心脏病学之父”陈灏珠院士今晨逝世,享年96岁|讣告
本文插图
《医学界》拍摄于2019年12月
这次用超大剂量异丙肾上腺救治奎尼丁晕厥患者的经历 , 陈灏珠院士不仅至今依然能清晰回顾 , 谈起时也会露出坦率真诚而自豪的笑容 , “有意思”三字背后 , 是陈院士对医学知识、临床功底和临床思维的看重和深究 , 只有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 , 才能在关键时刻灵机一动 , 果断创新 。分页标题
这也是值得我们所有医学工作者学习的地方 。
3
如何做一个好医生?
他用一生来践行、教导
九十余载漫漫人生路 , 七十年投身医教研 。
从到中山医院成为一名住院医师开始算起 , 他在临床、科研、教学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了70年 , 直到退休前仍坚持每天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班 , 保持每周一次英语查房的频率 , 让所有的年轻医生都钦佩不已 。

医学界|“当代心脏病学之父”陈灏珠院士今晨逝世,享年96岁|讣告
本文插图
陈灏珠每周都用英语查病房 , 带教年轻医师/图片来源于复旦大学出版社
教学是陈灏珠70年医、教、研职业生涯中另一个浓墨重彩的篇章 。 他以精深渊博的知识、深入浅出的讲授、循循善诱的态度、平易近人的关怀 , 引导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步入救死扶伤的神圣殿堂 。
他的特色教学和人格魅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身边的年轻医生 。 他亲自培养了博士后3位、博士研究生52位、硕士研究生24位 , 上过的教学和实验课不胜枚举且专业涉及广泛 。 在陈灏珠所培养的众多学生中 , 涌现了姜楞、葛均波、魏盟、舒先红等一批知名的心脏病学专家 。

医学界|“当代心脏病学之父”陈灏珠院士今晨逝世,享年96岁|讣告
本文插图
葛均波院士在寄给陈灏珠院士的信中 , 亲切地称其为老恩师/图片来源于复旦大学出版社
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 , 陈灏珠院士笔耕不辍 , 著书立说 。 历年来 , 由他编写的教学讲义有40余种 。
主编的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内科学》第三版(1990年版)于1996年获得卫生部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第四版(1996年版)于1997年获得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 。
主编的12本专著都被同行和学生们视为珍品 , 其中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心脏病学》为代表国家水平之作;
主编的《实用内科学》第十版、《实用心脏病学》第三版和编著的《心脏导管术的临床应用》第二版都达到国际水平;
副主编的《实用内科学》第九版获得1996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另外 , 还主译了世界医学名著《心脏病学》、《西氏内科学精要》、《默克老年病学手册》等 。
在百忙之中 , 他还曾为数十位中青年医师所编写的专著作序 , 鼓励他们著书立说 。 “一花独放不是春 , 百花齐放春满园” , 这是陈灏珠院士常说的一句话 。
2019年 , 陈灏珠院士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 他轻轻拿起纪念章深情一吻的瞬间 , 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

医学界|“当代心脏病学之父”陈灏珠院士今晨逝世,享年96岁|讣告
本文插图
陈灏珠院士亲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图片来源于复旦大学出版社
这一吻的背后 , 是他从医、从政、执教、科研整整70年的艰苦奋斗 , 是他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热爱 , 从步入神圣的医学殿堂那天起 , 他就时刻关爱着世间每一颗跳动的心 , 他的人格力量和学术成就激励着无数后来人迈向新的辉煌 。
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 。
参考文献:
陈灏珠 , 奎尼丁晕厥的处理 , 《中华医学杂志》
相关资料:
1.40多年前 , 这位中国心脏科医生就做到了让美国专家佩服!| 陈灏珠院士访谈(上)
2.奎尼丁晕厥 , 患者危在旦夕 , 这位中国医生找到了全球首个解决方案!| 陈灏珠院士访谈(下)
来源:综合整理中医学界心血管频道、复旦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整理:辣酱
校对:臧恒佳
【医学界|“当代心脏病学之父”陈灏珠院士今晨逝世,享年96岁|讣告】责编:潘颖 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