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老师地理工作室|【地理探究】人与土地出现一个新难题——“石漠化”,又是一个新考点!


_本文原题:【地理探究】人与土地出现一个新难题——“石漠化” , 又是一个新考点!
说起荒漠化 , 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沙漠化 。 然而其实荒漠化的大家庭中还有另一个主要成员----石漠化 。 一个你所不了解的危机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地理探究】人与土地出现一个新难题——“石漠化”,又是一个新考点!
本文插图
石漠化是什么?
石漠化全称喀斯特石漠化 。 它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 , 受人为活动干扰 , 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 , 导致土壤严重流失 , 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 其中人类的活动是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地理探究】人与土地出现一个新难题——“石漠化”,又是一个新考点!
本文插图
石漠化VS沙漠化
石漠化和沙漠化同属荒漠化大家族中 。 沙漠化形成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而石漠化则形成于湿润地区中 。 它们的形成原因类似 , 但是表现形式并不相同 。 沙漠化地区中仍可有耐旱植物生存 。 但是石漠化的严重地区可以说是寸草不生 , 只有一片白花花的石头 , 看不见一块土地 。 可以说石漠化的危害程度比沙漠化的危害程度更高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地理探究】人与土地出现一个新难题——“石漠化”,又是一个新考点!
本文插图
石漠化的危害
①自然方面:石漠化地区岩石风化成一厘米土层需要一万年时间 , 一旦丧失 , 若想自然恢复 , 需要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间 , 因为难以恢复 , 石漠化又被称为地球的癌症 。 除此之外 , 石漠化地区导致当地耕地面积和林业面积的大量减少以及水旱灾害频发、自然灾害频发等 。
②经济方面:经济作物的结构单一以及经济作物产量的大量减少 , 影响当地居民的收入 。 除此之外 , 石漠化多发生于贫困地区 , 开发的难度大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
③其他方面:能源来源短缺 , 人口流失 , 留守儿童以及空巢老人等也是石漠化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
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治理 , 容易引起恶性循环 , 导致石漠化沿着严重的方向发展 。 因此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治理是十分重要的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地理探究】人与土地出现一个新难题——“石漠化”,又是一个新考点!
本文插图
“石漠化”顾名思义就是由石头组成的荒漠 , 那么肯定是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 那么是不是属于“土地荒漠化”呢?从狭义的角度来看 , 石漠化并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 而是属于水土流失的范畴 , 我们可以从石漠化的成因角度来理解 。 为什么云贵高原地区多发“石漠化”现象?所谓“石漠化” , 又称为“石质荒漠化” , 是指因水土流失导致地表土壤损失 , 从而使得基岩裸露的现象 , 石漠化的成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地理探究】人与土地出现一个新难题——“石漠化”,又是一个新考点!
本文插图
云贵高原位置图
从自然原因方面来看 , 主要有气候、地形和土壤三个方面 , 首先是气候条件 , 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地区 , 从气候类型来看 ,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 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 , 冬季低温少雨 , 雨热同期 , 年降水量较大 , 属于湿润地区 , 降水集中而且多暴雨 。 丰富的降水 , 使得当地外力作用中的流水作用十分突出 。 其次是地形条件 , 我国云贵高原地区 , 虽然属于高原地形 , 但是高原上并不平坦 , 而是一个十分崎岖的高原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地理探究】人与土地出现一个新难题——“石漠化”,又是一个新考点!
本文插图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由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 , 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挤压 , 使得云贵高原地形区内分布着大量的山地 , 很多地区地形十分崎岖 。 以贵州省为例 ,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 山地面积十分广阔 。 多雨的气候加上崎岖的地形 , 使得云贵高原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十分强烈 , 流水的冲刷十分强劲 , 很容易出现水土流失 。 再次是土壤方面 , 云贵高原地区广泛覆盖的是可溶性的石灰岩 , 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 , 石灰岩被流水溶蚀 , 从而形成喀斯特地貌 。分页标题
形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严重 , 经分析人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中:过度樵采形成的占31.4% , 不合理耕作形成的占21.2% , 开垦形成的占15.1% , 乱砍滥伐形成的占13.4% , 过度放牧形成的占8.2% 。 另外 , 乱开矿和无序工程建设等也加剧了石漠化的扩展 , 占人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面积的10.7%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地理探究】人与土地出现一个新难题——“石漠化”,又是一个新考点!
本文插图
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 , 更是人为因素所致 。
一、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 。 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 , 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 山高坡陡 , 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 , 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 。 因自然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6% 。
二、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 岩溶地区人口密度大 , 地区经济贫困 , 群众生态意识淡薄 , 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 , 导致土地石漠化 。 人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4% , 主要表现为:
(一)过度樵采 。 岩溶地区经济欠发达 , 农村能源种类少 , 群众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柴 , 特别是在一些缺煤少电、能源种类单一的地区 , 樵采是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 据调查 , 监测区的能源结构中 , 36%的县薪柴比重大于50% 。
(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 岩溶地区山多平地少 , 农业生产大多沿用传统的刀耕火种 , 陡坡耕种 , 广种薄收的方式 。 由于缺乏必要的水保措施和科学的耕种方式 , 充沛而集中的降水使得土壤易被冲蚀 , 导致土地石漠化 , 据调查 , 监测区现有耕地中15度以上的坡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20%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地理探究】人与土地出现一个新难题——“石漠化”,又是一个新考点!
本文插图
(三)过度开垦 。 岩溶地区耕地少 , 为保证足够的耕地 , 解决温饱问题 , 当地群众往往通过毁林毁草开垦来扩大耕地面积 , 增加粮食产量 , 这些新开垦地 , 由于缺乏水保措施 , 土壤流失严重 , 最后导致植被消失 , 土被冲走 , 石头露出 。
(四)乱砍滥伐 。 建国以来 , 西南岩溶地区先后出现几次大规模砍伐森林资源 , 导致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 , 如大炼钢铁时期大规模的砍伐活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行的“以粮为纲”的政策等 , 使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由于地表失去保护 , 加速了石漠化发展 。
(五)乱放牧 。 岩溶地区散养牲畜 , 不仅毁坏林草植被 , 且造成土壤易被冲蚀 。 据测算 , 一头山羊在一年内可以将10亩3-5年生的石山植被吃光 。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 , 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 ,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 , 植被破坏 , 水土流失 , 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 , 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地理探究】人与土地出现一个新难题——“石漠化”,又是一个新考点!
本文插图
从成因来说 , 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 。 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 , 大面积的陡坡开荒 , 造成地表裸露 , 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 , 基岩出露浅 , 暴雨冲刷力强 , 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 , 呈现“石漠化”现象 ,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 “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 。
“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 。 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 , 不能涵养水源 , 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 。
2004年~2005年 , 中国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监测工作 。 监测范围涉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重庆、四川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60个县(市、区) , 监测区总面积107.14万平方公里 , 监测区内岩溶面积为45.10万平方公里 。分页标题
我国石漠化分布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分布相对比较集中 。 以我国为例 , 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81个县 , 国土面积仅占监测区的27.1% , 而石漠化面积却占石漠化总面积的53.4% 。
二、主要发生于坡度较大的坡面上 。 发生在16度以上坡面上的石漠化面积达1100万公顷 , 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4.9% 。
三、程度以轻度、中度为主 。 轻度、中度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总面积的73.2%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地理探究】人与土地出现一个新难题——“石漠化”,又是一个新考点!】四、石漠化发生率与贫困状况密切相关 。 监测区的平均石漠化发生率为28.7% , 而县财政收入低于2000万元的18个县 , 石漠化发生率为40.7% , 高出监测区平均值12个百分点;在农民年均纯收入低于800元的5个县 , 石漠化发生率高达52.8% , 比监测区平均值高出24.1% 。
2012年6月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就第二次全国石漠化监测结果等情况举行发布会 。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指出 , 中国到2012年还有12.0万平方公里石漠化土地 , 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仍很突出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地理探究】人与土地出现一个新难题——“石漠化”,又是一个新考点!
本文插图
中国石漠化防治当前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 , 岩溶地区生态状况依然十分脆弱 , 石漠化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
一是防治任务依然艰巨 。 到2012年还有12.0万平方公里石漠化土地 , 基岩裸露度高 , 成土速度十分缓慢 , 立地条件越来越差 , 治理成本越来越高 , 要使岩溶地区的生态状况显著改善 , 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 。
二是驱动因素依然存在 。 石漠化地区多是老、少、边、穷地区 , 现有国家扶贫重点县227个 , 贫困人口超过5000万 , 人口密度相当于全国的1.5倍 , 人口压力大 , 极易产生对生态资源的破坏现象 。
三是生态系统依然脆弱 。 石漠化地区植被以灌木居多 , 大部分植被群落处于正向演替的初始阶段 , 稳定性差 , 稍有外来破坏因素影响就可能出现逆转 。
四是人为逆向干扰活动依然严重 。 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仍很突出 , 特别是毁林开垦、樵采薪材的现象还较严重 , 陡坡耕种、过度放牧等现象还大量存在 , 给建设成果巩固带来严重压力 。
五是自然灾害影响依然频繁 。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 干旱、冰冻等极端灾害天气频繁发生 , 森林火灾多发 , 森林病虫害严重 , 对森林植被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
石漠化地区极易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 , 加上地下岩溶发育 , 导致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 几乎连年旱涝相伴;同时 , 石漠化山地岩石裸露率高 , 土壤少 , 贮水能力低 , 岩层漏水性强 , 极易引起缺水干旱 , 而大雨又会导致严重水土流失 。 由于水土流失严重 , 西南大部分地区缺土 , 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工程性缺水现象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地理探究】人与土地出现一个新难题——“石漠化”,又是一个新考点!
本文插图
石漠化与水土严重流失已形成恶性循环 , 造成的山穷、水枯、林衰、土瘦 , 给西南地区人们的生存亮起了红灯 。
石漠化地区日趋恶化的脆弱生态环境制约了西南地区的发展 , 石漠化地区的人口问题、生存问题、能源问题 , 成了不容回避的问题 。
水土资源不断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 , 不仅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 而且将使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 许多地方不得不考虑"生态移民 。
声明:文章素材来源网络 , 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综合整理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欢迎分享点赞和在看!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阅读原文有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