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修复生物材料产品行业研究:进口厂商占据中高端市场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梧桐树资本
一.报告结论
1. 创伤修复产品为生物医用材料的重要分支领域
生物医用材料应用范围广泛 , 当前最热门的应用领域为骨科、心脑血管、口腔与眼科和创伤修复四大领域 。 创伤修复生物材料主要用于创伤预防、护理、止血、治疗、修复等领域 。 我国每年因创伤就医患者数高达6200万人次 , 其中致死人数达70~80万 。 创伤修复产品有着巨大的临床需求 。
2. 创伤修复产品种类繁多 , 不同细分领域各有机会
创伤修复包括高端敷料、可吸收止血材料、皮肤修复、硬脑膜修复、疝修复等细分领域 , 由于其极高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准入壁垒 , 国产厂家相对起步较晚 , 国内市场多数领域被进口品牌所占据 。 但是近年也涌现出一批优秀创业公司 , 在资本的助力与市场推动下 , 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逐步追赶成长起来 。
3. 限价控费的政策主旋律背景下 , 创伤修复行业仍具备投资机会
国内目前对于高值耗材的控费力度不断加大 , 同质化的产品医院的招标控制非常严格 , 甚至不准许新的品牌招标入院 , 而由于耗材费用的控制 , 医院使用量大的产品降价压力极大 , 一些高端的新产品往往由于价格劣势也很难快速占领市场 。
尽管如此 , 面对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 , 创伤修复领域一些优秀的国内企业 , 仍会迎来巨大机会 。 国内已经出现昊海生科(688366)、正海生物(300653)、冠昊生物(300238)、佰仁医疗(688198)等优秀上市公司 , 但是整个市场的市场格局还比较分散 。
对于一些凭借不断技术投入后掌握了先进的生物材料技术平台型的公司、或者是市场策略灵活、学术推广能力强、某个细分领域产品具有创新和领先性的公司 , 将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 。
二.创伤修复生物材料产品概述
(一)创伤的概念
创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某些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致伤因素作用 , 引起体内组织结构的破坏 。 分为闭合性创伤和开放性创伤 。
伤口可以根据创伤和手术污染程度进行分类 , 分为三类:
本文插图
创伤修复是指机体由于外伤或其他原因造成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局部组织通过再生、重建进行修补恢复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 创伤修复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
(1)止血和炎症反应阶段;
(2)细胞增殖分化阶段;
(3)组织重建或瘢痕形成阶段 。
理想的创伤修复材料是组织相容性好 , 植入或覆盖创面不与机体发生不良反应 , 且能治疗或代替机体中的缺损组织 , 促进创伤愈合和修复的一类医用生物材料 。 创伤修复产品主要用于治疗、修复和替换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 , 主要包括敷料类产品、止血材料产品以及组织修复类产品 。
本文插图
(二)创伤修复生物材料行业概况
生物医用材料是用来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 。 这类材料与人体组织、体液或血液拥有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功能型以及良好的可加工型 , 制成医用产品可用于维护生命功能、修复、替换后或补偿人体器官功能 。
生物医用材料应用范围广泛 , 当前最热门的应用领域为骨科、心脑血管、口腔与眼科和创伤修复四大领域 。 其中全球生物材料以骨科和心血管两类产品的需求最大 , 共占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近80%的份额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和消费升级、健康意识增强 , 生物医用材料在医疗行业的前景极为广阔 。分页标题
图:生物医用材料主要应用领域
本文插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近年来 ,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 我国各类创伤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 每年因创伤就医患者数高达6200万人次 , 其中致死人数达70~80万 。 因严重创伤常常造成多器官、多系统的损伤 , 伤者危及生命 。
创伤修复不仅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还涵盖了不同类型细胞、酶和结构蛋白质等的形成,是个涉及到发育学、细胞生物学、生物材料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 创伤修复生物材料主要用于创伤预防、护理、止血、治疗、修复等领域 。
创伤修复材料有很多品种,其中生物材料类就有上百种,1800余种制品,国内已发出60多个生物品种,400多种制品 。 随着时代的进步,患者对创面修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提高创伤面愈合的速度,不留疤痕,还要在愈合过程中减少疼痛感,无不良反应,愈合后不影响容貌等 。 因此,修复材料的形态和功能应该也是多种多样的 。 (资料来源: 郑少东等 , 动物皮在创伤修复及止血材料中的应用)
因此总体上 , 创伤修复生物材料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 但是进口厂商占据中高端市场 , 市场占有率高 , 国内厂商主要在低端市场 , 竞争激烈 , 产值低(1000万-1亿)、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 。
国内出现不乏昊海生科(688366)、正海生物(300653)、冠昊生物(300238)等优秀上市公司 , 但整体上国内企业的产品性能及市场份额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 而这一现状 , 也正式潜在的创业和投资机会所在 。
(三)行业产业链
生物医用材料上游领域包括金属、陶瓷、高分子聚合物、动物活性组织等生产厂商 , 其应用领域主要在临床各个手术科室 。 创伤修复生产医用材料 , 其上游材料主要是高分子材料、天然生物材料以及化学试剂等 , 国内市场化程度较高 , 属于充分竞争行业 。
创伤修复生物材料主要应用在临床皮肤科、神经外科、烧伤科、骨科、心外科、整形外科等各个手术科室 。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 国内医疗美容行业逐渐成熟 , 整形美容观念正在逐渐被社会大众所接受 , 医学美容对于创伤修复材料的需求逐年增长 , 有着不小的市场潜力 。
图: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链
本文插图
资料来源:赛瑞研究
三. 敷料市场现状及投资机会
(一)敷料概念与分类
敷料是用于伤口的覆盖物或称为保护层 , 在伤口愈合与治疗过程中可以替代受损皮肤得到暂时性的保护作用 , 避免或控制伤口感染 , 提供受创表面适合的愈合环境 。
伤口护理产品主要包括两部分:提供干性愈合环境的传统敷料和提供湿性愈合环境的高端敷料(备注:严格意义上来说,高端敷料除了湿性敷料,还有生物敷料,抗菌敷料等,湿性敷料具体代表性 , 但高端敷料不完全等于湿性敷料) 。
相对于存在多种弊端的传统敷料 , 以湿性伤口愈合理论为基础的高端敷料 , 作为加快愈合的有效方式被广泛接受 。 在湿性环境下 , 伤口局部湿润 , 不会形成结痂;敷料不会与伤口新生肉芽组织粘连;密闭性和半密闭性的敷料 , 减少伤口感染的机会;无需频繁更换敷料 , 创造了接近生理状态的愈合环境 , 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快 。
传统敷料 , 主要为纱布类敷料 , 一般会保持伤口干燥 , 破坏健康的生长因子 , 容易粘连在新生组织上 , 在敷料去除时导致伤口二次创伤 。 相比之下 , 湿性敷料更换频率更少 , 在更换时可以减轻伤口的疼痛感 。 这些敷料在治疗难以愈合的慢性伤口上有着传统敷料无法比拟的优势 。
图:敷料的分类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各种高端敷料的出现 , 主要是为了解决慢性伤口愈合的难题 。 慢性和复杂伤口代表着全球医疗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 。 它们很难治愈 , 需要长时间治疗 , 可能导致死亡、截肢等严重并发症 。 大多数慢性伤口是基层医疗环境恶劣导致的 。
由于血液循环不畅 , 老人、糖尿病人、免疫抑制疾病的人慢性伤口和其他皮肤病 , 如压疮(褥疮)、静脉淤血性溃疡和糖尿病溃疡的发病率上升 。 这些慢性伤口极大的增加了护理的成本 , 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
主要高端敷料的特点及应用情况如下:
图:高端敷料的特点及应用
本文插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高端创伤敷料的市场需求
目前创伤敷料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手术后伤口护理、烧伤、外部创伤和长期不愈性溃疡等 4个方面 , 其基本的需求状况如下:
(1)手术后伤口占皮肤损伤护理的比例最大 , 全球每年有超过 1 亿人次手术病例需要伤口护理 。 外科手术创伤敷料的年增长率在3.1%左右 。
(2)烧伤的危害程度基本有 3 种情况 , 即轻微烧伤、需医学处理烧伤和在医院完成治疗全过程的烧伤 。 轻微烧伤需经医生处理 , 伤口愈合过程基本在家庭中进行 , 这种烧伤病人每年在330万人次左右 。
医学处理的烧伤病人超过630万人次/年 。 在医院全程治疗的烧伤病人相对较少 , 但它需要高端的创伤护理 , 费用昂贵 。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报告 , 烧伤危害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 全球每年烧伤敷料市场也达50亿美元 。
(3)外部创伤即由外部因素造成的创伤 , 全球每年大约有150万人 , 考虑到划伤造成的危害 , 外部创伤人数应在1 900万人次/年左右 。
(4)长期性创伤一般愈合时间长 , 需要精心护理 。 比如 , 目前全球褥疮患者达740万人/年 , 静脉曲张溃疡患者1 100万人/年 , 糖尿病并发症溃疡病人有1 320万人/年之多 。 (资料来源:芦长椿 , 高端创伤敷料技术与市场的最新进展)
近年来 , 全球医用敷料市场规模基本保持稳定 。 2014-2018 年 , 全球医用敷料市场规模由 111.00 亿美元增长至 121.58 亿美元 。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由此带来的溃疡、褥疮等病症患者的增加 , 全球医用敷料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 BMI Research 预计 , 全球医用敷料市场销售收入规模将于 2019年达到 124.83 亿美元 , 于 2020 年达到 132.84 亿美元 。
图:全球医用敷料市场规模
本文插图
资料来源:稳健医疗招股书
图:我国医用敷料市场规模
本文插图
资料来源:稳健医疗招股书
而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 大型医用敷料出口企业纷纷加大了国内市场开拓力度 , 国外厂商也逐步推行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策略 。 根据 BMI Research 的预计 , 我国医用敷料市场规模将于 2019 年达到 73.12 亿元 , 于 2020 年达到 82.25 亿元 。
全球市场中 , 高端敷料占比超过50% , 而我国高端敷料市场起步较晚 , 目前医用敷料市场中高端敷料占比不超过20% , 且市场份额主要被海外敷料巨头所占据 。
随着国内企业技术不断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 国内医用敷料产业逐渐向高端市场转移 , 高端医用敷料具有减轻换药痛苦、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等特点 , 多功能、新材质、高附加值的医用敷料的需求不断扩大 , 高端医用敷料产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分页标题
图:全球高端敷料市场格局
本文插图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 公开资料整理
本文插图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 公开资料整理
(三)高端创伤敷料的投资机会
近年来 , 从全球趋势来看 , 下游市场对多功能、新材质、高附加值的医用敷料的需求日渐迫切 , 高端医用敷料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 高端伤口敷料主要针对的是更为复杂的伤口护理 , 包括慢性伤口、烧伤、复杂手术伤口等 , 此类伤口通常愈合难度较大、愈合时间较长、对患者而言更为痛苦且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
高端伤口敷料主要以湿性伤口愈合理论为基础 , 具有减轻换药痛苦、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综合治疗成本、换药操作简便易行等优点 。
在国内市场上 , 传统医用敷料仍占主导地位 , 新型敷料由于价格高 , 市场普及比较慢 , 国内市场上高端敷料产品主要来自欧美的行业巨头 , 国内本土企业的产品很少 。 中国新型敷料尚处于市场初期阶段 , 企业在新型敷料的研发方面还处于早期阶段 。
国内高端敷料主要厂家如下:
本文插图
四.止血材料市场现状及投资机会
(一)行业概述
出血是创伤发生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 而出血失控被认为是导致伤员现场死亡的首要原因 。 在战场、车祸、自然灾难和外科手术等紧急情况下 , 不可控的大量失血是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 在心血管、肝脏和骨科等外科手术过程中 , 大面积的出血和渗血是外科医生经常遇到的难题 , 也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 。
此外 , 因战争而死亡的士兵中 , 50%是由于伤口的不可控失血原因所导致 , 尤其是当伤口位于胸、腹、头、颈等不可按压止血的部位时 , 最容易发生因止血不及时或效果不理想而导致伤员死亡的情况 , 如何在出血后的黄金时间内 , 进行有效止血 , 这是提高受伤人员生存率的关键 。
图:外科主要止血方法
本文插图
外科手术所使用的不可降解类止血产品 , 因其长期存在于创面组织 , 往往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 。 因此 , 在完成止血功能后 , 需要从创面部位二次去除 , 以减少对机体的后续损伤 。
可吸收止血材料在完成止血功能后 , 能够被机体吸收 , 且不对组织造成毒副作用 , 例如明胶海绵(粉)、氧化纤维素、壳聚糖、聚乙二醇、凝血酶等 。 可吸收止血产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促使血液凝固 , 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 同时 , 还可被机体降解吸收 , 无需从受伤部位去除 。 因此 , 此类止血产品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图:新型止血材料的发展
本文插图
临床应用中 , 止血材料产品形态一般包括止血纱布、止血海绵、止血粉等 。 目前全球可吸收止血材料市场规模大约200亿元人民币 , 我国市场起步较晚 , 目前市场规模大约35亿元人民币 。 止血材料的发展经历的传统纱布到可吸收止血纱布、明胶海绵、止血粉、流体明胶等产品形态的发展 。 不同形态、组分的止血材料其功能及优劣各有不同 , 但总体上流体类止血材料由于其使用的便利性成为了近年国内临床产品的开发方向 。
图:国际和我国可吸收止血材料市场格局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文插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分类
目前 , 外科手术常用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及产品包括生物制品类、天然高分子类及人工合成类三种主要类型 。
图:外科手术常用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分类
本文插图
资料来源: 石长灿等 , 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生物制品类止血材料主要模拟体内生理凝血级联反应的终末阶段 , 促使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 , 从而促进血液凝固 。 当前应用最为广泛且有效的生物制品类止血材料是纤维蛋白胶和凝血酶 。
目前 , 医疗市场上纤维蛋白胶产品主要是由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因子Ⅷ和抑酶肽这四种组分组成 。 这种止血材料一般用于手术止血 , 其它救生场合应用较少 , 并且传统的纤维蛋白胶机械强度较差 , 上述因素都使纤维蛋白胶产品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
凝血酶是从人体或动物血液中提取的凝血酶原的蛋白水解酶 。 凝血酶能够直接作用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 , 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 加速伤口表面血液凝固 , 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 。 目前 , 凝血酶在临床上 , 广泛用于包括消化道、外科及妇产科出血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的局部快速止血 。 但由于其粘附性能不佳 , 动脉出血或较大面积创伤出血的情况下 , 凝血酶容易被血流冲刷掉 , 很难快速完成止血过程 。 因此 , 在临床应用方面 , 凝血酶要与其它止血材料联合使用 。
天然高分子类止血材料包括胶原类(明胶、胶原蛋白、微纤维胶原) 和天然多聚糖类(纤维素、淀粉和壳聚糖) 。 此类止血材料虽然不具备生物活性 , 但可以通过激活血小板 , 促进血小板聚集;或吸附红细胞 , 浓缩血液中有效成分;或封堵出血创面 , 进而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 另外 , 天然高分子类止血材料源于自然界中的动物或植物 ,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并且其成本低廉 , 加工工艺简便 。
胶原广泛存在于动物的结缔组织处 , 是较早被开发为止血产品的一类材料 。 为了降低胶原的免疫原性 , 当前胶原类产品研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明胶、胶原蛋白以及微纤维胶原上 。
明胶是高温条件下胶原的变性产物 , 大多数明胶不具免疫原性 。 明胶作为止血材料广泛应用 , 主要产品包括明胶海绵、明胶纤维、明胶膜等 。 明胶海绵具有疏松的多孔结构 , 可以吸收大量血液 , 通过激活部分凝血因子 , 激活血小板的附着 , 从而产生释放反应和聚集 。
胶原蛋白是胶原的水解产物 ,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吸水性 , 但是其结构较为松散 , 一般通过各种各样的化学交联的方法 , 提高其机械性能及生物稳定性 。
微纤维胶原是由胶原制备成的一类具有网状结构的可吸收止血材料 , 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 与血液接触后 , 血小板会被富集到纤维丝上进而被激活 , 释放出促凝血因子 。 微纤维胶原适合用于临床手术中难以结扎的局部出血或渗血、血管丰富部位的大量出血、以及大面积软组织渗血 。
天然多聚糖具有来源丰富、生物相容性好以及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 其中 , 用作可吸收天然多糖类止血材料的主要可分为纤维素、壳聚糖和淀粉三大类 。
图:主要天然多糖类止血材料
本文插图
资料来源:熊绪琼等 , 多糖类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进展
人工合成类止血材料多为医用黏合剂 , 这类止血材料不具有任何内源性止血功能 , 主要通过在伤口部位发生快速聚合或交联反应 , 达到快速黏合与封闭受伤组织的目的 。 常见的人工合成类止血材料有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胶、聚乙二醇类凝胶以及仿多巴胺类凝胶 。分页标题
(三)市场主要止血产品
1. 主要产品及厂家
国内高端止血材料市场 , 强生公司速即纱产品年销售额10亿人民币左右 , 流体明胶年销售额也已过亿;北京泰科斯曼公司的泰陵、北京大清生物公司的大清生物纸、山东赛克赛斯公司的瞬时止血粉产品 , 年销售规模基本上都在亿元以上级别 。
国内市场代表性可吸收止血材料厂家如下:
图:国内可吸收材料主要厂家
本文插图
不同材料来源的止血产品 , 其止血机理、降解过程、安全性、使用便利性等功能各不相同 , 不同类别止血产品参数对比如下:
图:不同类别止血产品对比
本文插图
高端止血材料领域 , 技术壁垒和市场准入壁垒都很高 , 产品从研发到上市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较长的时间成本 , 一批优质公司也在不断得到资本的青睐 。
图:国内主要高端止血材料公司资本化情况
本文插图
五.组织修复市场现状及投资机会
目前临床中需求较大且应用较为成熟的组织修复产品主要有皮肤修复、硬脑膜修复、疝修复、神经导管修复、肩袖、耳科修复产品等 。
图:主要组织修复应用领域
本文插图
(一)皮肤修复
1. 皮肤及皮肤修复
皮肤覆盖全身表面 , 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 , 约占体重的16% , 是人体第一道防线 。 成人男性皮肤覆盖面积约为1.60平方米 , 女性 约为1.40平方米 。 皮肤的重量约为体重的14%--16% 。
皮肤组织常因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等因素而产生损伤 。 对于普通创伤 , 一般正常机体可以自我修复 。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常常导致皮肤缺损,缺损后自体很难恢复原有的形态和功能,为解决皮肤重构这个问题,人工皮肤成了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
皮肤的层次可分三大部分: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 其间含有神经、血管、淋巴管、皮肤附属器等 。
图:皮肤的结构及修复
本文插图
2. 人工皮肤发展现状
人工皮肤(组织工程皮肤)有着广泛的临床需求 , 可用于深度烧伤、皮肤溃疡、糖尿病性溃疡、褥疮、创伤引起全层皮肤缺损、切(削)痂创面、切除瘢痕、皮肤肿瘤等领域 。 我国每年烧伤与溃疡患等皮肤创伤者达1500万人 , 其中需进行皮肤移植的病例在350万人 。 烧伤病人平均植皮用量为1500 平方厘米/人 , 皮肤(包括自体皮肤及人工皮肤)需求量在4亿平方厘米以上 , 以现有进口产品的价格约200元/平方厘米计算 , 市场容量可达800亿元 。
图:组织工程皮肤发展史
本文插图
从 20世纪 80年代至今组织工程技术发展迅速 , 组织工程皮肤产品也层出 不穷 。 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工程皮肤是指由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体外三维构建培养 成的皮肤替代物 , 但广义的组织工程皮肤还包括仅由细胞组成的组织工程化皮 肤产品和仅由支架材料组成的组织工程化皮肤产品 。
图:组织工程皮肤类别
本文插图
对于含活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产品 , 一方面存在修复性能不足、细胞来源不稳定和保存时间非常短的硬伤 , 另一方面不管是消费者还是监管人员对这类产 品还有待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 目前 , 不含细胞的、结构性的皮肤替代物是现在市场发展的主流 。分页标题
图:组织工程皮肤的问题
本文插图
3. 人工皮肤产品情况
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体外三维构建培养成的皮肤替代物产品如下:
本文插图
细胞组成的组织工程化皮肤产品如下:
本文插图
仅由支架材料组成的组织工程化皮肤产品如下:
本文插图
(二)硬脑膜修复
1. 硬脑膜及人工硬脑膜
硬脑膜是紧贴在颅骨内侧和脑组织之间的坚硬膜性组织 , 是保护脑组织的天然屏障 。 颅内肿瘤侵蚀、颅脑手术、严重的创伤等因素均可造成硬脑膜缺损 , 需要使用生物材料来替代和修复缺损的硬脑膜 。
硬脑膜由厚而坚韧的双层组成:外层是颅骨内骨膜 , 称为骨内膜层 , 疏松地附着于颅盖 , 但在颅缝和颅底附着较为牢固 , 很难分离;硬脑膜内层较外层厚而坚韧 , 与硬脊膜在枕骨大孔处续连 , 称为脑膜层 。 硬脑膜的两层之间有硬脑膜的血管和神经 。
图:硬脑膜结构
本文插图
人工硬脑膜是用生物材料制成人体脑膜的替代物 , 用于因颅脑、脊髓损伤、肿瘤及其他颅脑疾病引起的硬脑膜或脊膜缺损的修补 , 防止脑脊液外漏、颅内感染、脑膨出、脑粘连和疤痕等严重并发症 , 以恢复其完整性 。
2. 硬脑膜修复发展现状
1890 年 , 在颅脑手术中首次应用金箔材料开启了修复硬脑膜的先河 , 之后橡胶、动物腹膜、动物心包膜、人尸体硬脑膜、硅胶、膨体聚四氟乙烯、动物胶原膜等材料陆续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 。 目前硬脑膜修补材料已达数十种 , 大致分成自体组织、同种异体组织、异种来源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 。
各种材料特点总结如下:
图:硬脑膜修复材料的种类及特点
本文插图
资料来源:王位坐、敖强 , 硬脑膜修复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在上述 4 大类材料中 , 异种来源硬脑膜修补材料因原材料来源广泛 , 且经冻干、交联、脱细胞等处理后其理化性质及免疫原性非常适合临床硬脑膜缺损的修补 , 目前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
硬脑膜的损伤主要是由颅内肿瘤、脑出血、脑外伤、脑动脉瘤等原因引起 , 因此可以根据各个疾病发病率、硬脑膜修复比例、价格等数据估算国内硬脑膜修复的市场规模 , 按照每例3000元左右的出厂价格估算 , 国内硬脑膜市场规模在30亿人民币左右 。 而实际上 , 2017年统计国内主要厂家硬脑膜销售额 , 国内总销量在15亿人民币左右 。
图:国内硬脑膜修复理论潜在市场规模
本文插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国内硬脑膜产品市场上 , 国产品牌已占据明显优势 。 除了在价格方面具有优势外 , 国产的产品更加实用 , 类型多 , 比国外更灵活 。 代表企业包括创业板上市企业冠昊生物(300238)和正海生物(300653)以及北京天新福等 。
图:国内人工硬脑膜市场格局
本文插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 人工硬脑膜产品情况
人工合成材料硬脑膜产品: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异种来源修补材料硬脑膜产品:
本文插图
(三)疝修复
1.疝的概念的分类
疝 , 俗名疝气 , 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 。
图:疝的分类
本文插图
疝可分为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种类 。 其中腹股沟疝的发病率最高 , 占整个疝发病数的90%以上 。 疝气是不能自愈的 , 早期或有轻度症状时 , 患者会感到疼痛 , 下腹坠胀 , 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症状 。
病情不断发展后 , 会造成活动及行走不便 。 严重者会发生嵌顿 , 如不及时处理 , 会造成肠坏死 , 甚至危及生命 , 因此要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 手术治疗是最佳方式 。
2. 疝修复行业发展现状
疝是一种不分年龄和种族的多发性疾病 , 由于腹壁可因先天或后天的多种原因形成某种程度的缺损 , 当腹压增高时 , 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会通过腹壁缺损向外膨出 , 进入多种类型的非正常部位 , 造成多种疝 。 疝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 ,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有多种并发症 ,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
疝修补材料多元化发展 , 主要的疝修补材料包括人工材料和生物材料 。
图:不同材料疝补片及特点
本文插图
复合材料具有两种材料双重优势 , 可减少聚丙烯用量 , 在防粘连和抗感染方面显著提升 , 逐步成为主流应用 。 异种组织生物材料疝补片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副反应等优点 , 正在成为疝补片的发展方向 。
中国疝病患者人数虽没有确定值 , 但据资料查询显示每年达300-500万 。 目前手术是根治疝病的唯一可靠方法 , 主要分为两种 , 传统手术(将缺损周围组织缝合修补疝环口)以及现代无张力修补手术(用一种补片材料覆盖缺损修补疝环口) 。
相对于传统手术 , 其优势在于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操作的学习曲线较短、复发率低 , 尤其是能将复发率控制在1%以内 , 并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手术方式 , 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
2018年国际腹股沟疝指南指出 , 人整个一生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可能比我们统计的要高得多 , 从男性来说有将近三分之一终生有机会得腹股沟疝疾病 , 女性也有3-6% 。 从我国来说 , 每年有超过100万例的腹股沟疝手术 。 目前国产疝修补片价格500-1000元 , 进口品牌价格1000-3000元 , 也有5000元甚至更贵的产品 , 以价格1000-1500元计算 , 市场规模为10-15亿 。
3. 疝修补片产品情况
目前国内有疝补片注册证的厂家30家左右 , 主要以聚丙烯材料为主 。 北京天助畅运公司为国内疝补片龙头 , 销售规模过亿 , 是国内第一个获得疝补片注册证的企业 , 目前产品已经升级至复合补片 , 且品牌、渠道具有一定先发优势 。 北京大清生物、北京佰仁医疗(688198)、北京博辉瑞进、陕西佰傲再生医学四家公司已经获得生物材料的疝补片注册证 , 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在高端市场赢得竞争优势 。
进口品牌中美国巴德公司一直为国内市场领头羊 , 占有大约30%市场份额 , 强生公司约占15% , 其他公司如美国泰科、美国艾瑞姆、德国贝朗、美国库克等 , 也是疝补片市场中的主要竞争者 。
图:国内主要疝补片产品及厂家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四)神经导管修复
1.周围神经损伤概述
周围神经损伤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 肢体的任何部位损伤都有可能伤及周围神经 ,如肩关节脱位并发腋神经损伤、肱骨干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肘部损伤并发尺神经损伤、桡骨下端骨折并发正中神经损伤、髋关节脱位并发坐骨神经损伤及腓骨小头骨折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等 。 (资料来源:唐际存 , 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创伤是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卫生问题之一 , 包括高空坠落伤、重大灾难事故死亡等 , 我国每年因创伤就医高达6200万人次 。 据统计周围神经损伤在创伤患者中其发生率约为 2.8% , 即我国每年约有174万人次周围神经损伤患者 。 (资料来源:曹舒等 ,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进展)
目前 ,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是临床上显微重建外科的一大难题 。 对于短距离的神经缺损可采用端-端直接缝合的方法;而对于长距离的神经缺损则需进行神经移植 。
其中 , 自体神经移植是临床上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金标准” , 但其存在供体来源缺乏、造成供体部位二次损伤或导致供体部位神经感觉功能丧失等缺点;异体神经移植供体来源较广泛 , 但具有较强的免疫排斥反应 。
随着组织工程学这一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 , 人们开始利用组织学和工程学原理及方法制备神经导管代替自体神经进行神经移植 , 以达到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及功能重建的目的 。 (资料来源:罗丽花等 , 周围神经导管研究与进展)
2. 神经导管产品发展现状
目前对于周围神经损伤 , 欧美已开始普及神经修复导管(又称神经修复套接管)的治疗方法 , 我国国内由于上市产品较少且价格昂贵 , 目前主要以“自体神经移植”、“异体神经移植”的方法治疗 。
目前主要神经导管情况如下:
图:神经导管产品情况
本文插图
六.创伤修复领域主要公司汇总
1. 创伤修复领域上市公司(含新三板)
目前国内市场创伤修复生物材料领域的上市公司数量不多 , 主要有广州冠昊生物(300238)、烟台正海生物(300653)、上海昊海生物(688366)、中国再生医学(8158.HK)等 。 另外也有一批企业挂牌新三板 , 主要企业如下:
本文插图
2. 创伤修复领域主要投资标的汇总
生物医用材料一直是近年资本关注的热点领域 , 行业内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创业公司 , 部分公司也获得多轮资本的投资 。
由于较高的技术门槛和市场审批门槛 , 大部分公司项目产品从研发、注册到上市需要较长时间 , 因此多数创业公司需要多轮的资本注入来维持较长的产品开发与上市周期 。 反过来 , 这也成为了获得先发机会公司的竞争优势 , 后续追赶企业也需要付出同样的资本与时间成本 , 这也造成部分规模不大但处于成长阶段的项目估值较高 。
近年来创伤修复领域的主要投资标的整理如下:
图:国内创伤修复领域主要投资标的情况
本文插图
七.投资建议总结
(一)创伤修复行业特点总结
1. 行业市场空间大 , 具备足够市场潜力
我国每年因创伤就医患者数高达6200万人次 , 其中致死人数达70~80万 , 全球每年死于创伤的人数超过500万 。 创伤修复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
2. 产品种类繁多 , 形态和功能复杂多样
创伤修复材料有很多品种,其中生物材料类就有上百种,1800余种制品 。 国内已发出60多个生物品种,400多种制品 。 行业可划分出多个细分领域 , 厂商需要专注某个细分领域 , 更需要产品线丰富才能发展壮大 。分页标题
3. 技术壁垒和市场准入壁垒极高
创伤修复材料在满足组织修复、替换等治疗功能的同时 , 必须保证生物相容性、生物稳定性、无病毒传播风险、合适的降解时间与材料强度、使用便利性等各种条件 , 对产品的研发、加工及制备工艺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
此类产品一般为三类 , 注册周期3-5年甚至更长 , 产品从开发到上市需要很高的时间成本 。
4. 政策对行业影响非常大
政策的主旋律是限价控费及进口替代 。
限价控费:耗材取消加成、医院严控耗占比、带量采购、阳光挂网采购、医用耗材编码、按病种付费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 , 对于医用耗材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 同质化的产品医院的招标控制非常严格 , 甚至不准许新的品牌招标入院 , 而由于耗材费用的控制 , 医院使用量大的产品降价压力极大 。
进口替代:全国各地区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医疗机构采购国产品牌 , 国产品牌需要靠性价比更需要不断创新赢得市场 。 在不断的去全球化背景下 , 创新能力突出、成本控制优秀的企业更容易占据一定先机 。
(二)投资机会
1. 从细分领域看 , 高端敷料领域市场潜力大且进口品牌占据绝对市场份额 , 国内厂家虽然规模、品牌等存在差距 , 但也有一些企业在打磨技术产品的同时 , 凭借灵活的市场策略和不断的学术推广 , 逐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2. 从材料的发展趋势看 , 异种组织的生物材料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更多的优势 , 掌握先进生物材料技术平台的公司 , 可以开发出一系列不同的组织修复产品 , 更容易赢得临床和市场的认可;
【|创伤修复生物材料产品行业研究:进口厂商占据中高端市场】3. 对于在细分领域里产品和技术具备一定领先或创新性的公司 , 值得持续关注 。
- 睡姿|午睡是身体最好的“修复剂”,但这样睡=生病短命!尤其3类人千万别睡
- 壹心理测试|测一测你的心底隐藏着怎样的心理创伤!
- 南方周末|童年创伤会影响人的一生
- 趣头条|一台没有一个故障码的老3系E90,车主完美修复发动机上立硬币!
- 补水|最近一款“睡眠面膜”火了,补水修复实力强,睡出白嫩牛奶肌
- Tita科技|为什么绩效管理需要变成反馈管理修复绩效管理背后的科学原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威胁
- 蒙面的大侠|安徽铜陵:生态修复换新颜 昔日矿区变景区
- 健康|肝细胞的“修复器”找到了,若你爱喝,肝脏或会对你说“谢谢”
- 秀芭掌门|秀芭掌门疤痕修复原理
- 康帝心理说感情|“原谅,最难跨过的坎儿”:老公背叛后,我是如何成功修复婚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