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赵丹霞:我们在察看自己的内心
_本文原题:赵丹霞:我们在察看自己的内心
本文插图
弗朗兹·巴赫特尔特(Franz Bartelt, 1949- ) , 法国作家、诗人、剧作家 。 自幼热爱文学创作 , 十四岁放弃学业 , 曾做过纸浆厂工人和十五年的火车检票员 。 1985 年开始专职写作 。 已出版作品五十多部 , 获得过法国黑色幽默奖、轻骑兵奖等多项文学奖 。 这里选译的四篇小说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习惯的酒吧》 , 是获得2016 年龚古尔短篇小说奖的作品 。
这部短篇集的主人公都是生活极其平淡单调的小人物 , 作者将他们放进一个打破了惯常的场景中 , 观察这一外在的改变对人产生的冲击 , 将人被“习惯”掩盖下的无望、孤独、压抑等生存状态翻到表面 , 表现人在世界面前的无力和脆弱 。
《软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天生有着软弱的肉体和精神的人“吉”和他同质的妻子“木木纳”静止麻木的一生 。 “吉”夫妇在生活中退缩至角落 , 对自己无处周旋的命运安之若素的一生 , 也许有着多面的理解 。 可以看作是对浑浑噩噩的人生态度的批判 , 因为“他们不提问”;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弱者对生活的无力感和对丛林社会深深绝望后的选择 。 吉希望可以在死亡来临的时候找到“自己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这个长久困扰他的问题的答案 , 木木纳在死亡中才终于有了可以让她的“软”倾诉的地方——这些描写或许能让我们看到深藏在他们“与世无争”的一生中那“侵蚀了角落、骨髓、神经、性情”的、已经变成了“不痛苦”的痛苦 。
《在火车上》是一篇带有明显隐喻色彩的短篇 。 “我”买一张火车票回二百五十公里外的家乡 , 却发现火车一直不停车……小说讲了“我”的心态从疑惑到愤怒到最终无奈接受的过程 。 火车似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命运的象征 。 在《软的故事》里 , 吉和木木纳是“不提问”的典型 , 而《在火车上》的“我”相反 , 他不断地向同行的乘客表达他对“不停车”的疑问 , 而众人的沉默和反感象征着大多数人回避去思考命运的态度 。 不管何种态度 , 最终的结果都是“跟着走” , 但不同的是 , “他们旅行 , 我回家乡 。 他们的处境是绝望的 , 我的不是” 。 在“我”绵密到“絮叨”的自言自语中 , 一个“小人物”孤独、挣扎的人生经历都凸显了出来 。
【花城|赵丹霞:我们在察看自己的内心】《我来买单》中的酒吧女招待娜黛日某一天对来到酒吧的一位有着“忧伤的微笑”的陌生男人一见钟情 , 陷入一种完全是自作多情的想象之中 , 即便后来知道对方是来解雇自己的人 , 依然在“自欺”的感情狂潮中越走越远 。 作者将娜黛日的心理和“男人”的动作对照着摹写 , 男人表现中明显流露出的冷漠无情和娜黛日“自作多情”的解读相互衬托 , 造成了既可笑又悲哀的效果 。
在同题小说《习惯的酒吧》中 , 橡树酒吧的熟客巴尔蒙每天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位置喝一杯咖啡的“习惯”几乎重要到关乎其心智健康的程度 , 人是如何沦为“习惯”的奴隶的?个中原因 , 令人深思 。
巴赫特尔特这几篇小说用简单精准的选词 , 口语化的短句 , 淡淡的嘲讽语调 , 来贴合人物内心独白的节奏和口吻 , 生动、细腻、真实、深入 , 一如我们在察看自己的内心 。
赵丹霞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编辑部编辑 。
目录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诗歌
散文随笔
纪录片
- 信息时报|@穗东街坊,2020花城广场舞大赛黄埔赛区线上投票开始啦!快来为我们街道的队伍投票吧!
- 掌上兰州APP|深度体验七彩丹霞“色彩震撼”!“丰收了·游甘肃”考察活动走进张掖
- 乔治葫芦娃|“飞阅”水墨丹霞景区
- 快看|《天官赐福》选角争议大,当今顶流男星,谁能驾驭花城谢怜?
- 星座小桔子|湖南、广西交界的世界遗产,两地争着开发,最抢手的丹霞风光!
- river2014大河|张掖冰沟丹霞,距离七彩丹霞仅10公里,却被多数游客忽略
- 花城|夏榆:呼啸而过的悬疑(节选)| 花城中篇
- 花城|夏榆:走在地狱的屋顶凝望花朵 | 创作谈
- 慢游赤水|贵州遵义赤水市将建全国首家天然丹霞岩洞民宿
- 秋风无痕人有忆|红叶丹霞、碧水峡谷,灵官峡绚丽秋色流淌风景与铁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