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艺评|这一次,徐皓峰瞄准的不是民国武林,而是胡同玩家


_本文原题:这一次 , 徐皓峰瞄准的不是民国武林 , 而是胡同玩家
“我们一样 , 都不相信录音笔 。 ”
看到采访人员全程笔录采访 , 徐皓峰突然说道 。
徐皓峰当过采访人员 , 那时的他也一切靠笔录 , 他的《逝去的武林》 , 全部采访都是笔录完成 。 这算是一种文学训练——受访者可能说了40句话 , 只有2句是重点 , 需要迅速筛选出来记下来 。 这是一个与受访者对话的过程 , 更是一个与自己对话的过程 。
一支笔 , 一个本 , 用徐皓峰的话说:“在写作上 , 我没有老师 , 这(笔录)就是我的学校和老师 。 ”

北青艺评|这一次,徐皓峰瞄准的不是民国武林,而是胡同玩家
本文插图
大学毕业时 ,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徐皓峰去现代文学馆应聘 。 舒乙馆长开玩笑说:这儿工资低 , 分不了房 , 唯一“福利”是将来能生男孩(当时文学馆工作人员基本生了男孩) , 没辙 , 就这风水 。
徐皓峰想了一段时间 , 可阴差阳错 , 没能去成 。
从那年起 , 徐皓峰开始写小说 , 原计划是:如果两年内发表不了一篇作品 , 说明自己没这个才能 , 就转去做别的 。
两年多过去了 , 徐皓峰果然没能发表作品 , 他已经转行去做“别的”了 , 突然接到一家文学刊物的编辑的电话——他的小说能发表了 。 正是这个电话 , 将徐皓峰又拉回文学圈 。
从第一篇小说发表到如今 , 20多年弹指一挥间 。 沿着“野路子” , 徐皓峰先后写出《道士下山》《国术馆》《大日坛城》《大成若缺》《刀与星辰》……终有一天 , 他意识到:小说中还有一种东西 , 叫分寸感 。
中年后 , 人对写实主义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入 , 方知“分寸感”的魅力 。 于是有了《白色游泳衣》(果麦·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此外重写了《大日坛城》《国术馆》两部长篇(即将出版) 。 在徐皓峰看来 , 《白色游泳衣》对他有特别的意义 , 它标志着从“写创意”转向“写分寸感” 。

北青艺评|这一次,徐皓峰瞄准的不是民国武林,而是胡同玩家
本文插图
越强横的人 , 生命越脆弱
北青艺评:您是如何想起写《白色游泳衣》的?
徐皓峰:《白色游泳衣》是两个中篇小说的合集 , 其中一篇叫《白色游泳衣》 。 写这本书 , 我大概用了2个月 , 但它的源头很早 。 我上小学五六年级时(1985年前后) , 北京所有游泳馆都有一个标语:禁止穿白色游泳衣 。
当时中国与巴西、古巴等国关系好 , 从那边带回的泳衣大多是白色的 , 严丝合缝 , 入水不透 。 为什么要禁穿?我问过很多人 , 包括游泳馆的管理员 , 都说不出所以然 。 也许 , 那时的常识就是:白色泳衣入水后会透 , 可能引发打架 。
少年时代的疑问一直没得到解答 。 这就像雨果去巴黎圣母院游玩 , 看见北钟楼的墙上 , 刻着一个希腊单词:命运 。 问了所有人 , 都不知是谁刻上去的 , 以及为什么刻上去 。 于是雨果写出《巴黎圣母院》 , 用文学的方式 , 自己回答自己 。 我写《白色游泳衣》 , 也是如此 。

北青艺评|这一次,徐皓峰瞄准的不是民国武林,而是胡同玩家
本文插图
北青艺评:《白色游泳衣》聚焦于老北京胡同的玩家 , 您和他们接触过吗?素材从何而来?
徐皓峰:玩家是个老词儿 , 清代就有 , 京津通用 , 也叫混混儿、嘎杂子等 , 但后面的话不能当面叫 。 后来作家王朔改了一个字 , 变成顽家 , 改得很好 , 因为顽家已是新一代 , 和过去不太一样 。
我没遇到过玩家 , 到我懂事时 , 这拨儿风已过去 。 玩家这一页翻得特别快 , 似乎只有2年时间 , 以后青年人就下乡了 。 那时的人真像花草树木 , 死生特别快 , 可能一场病 , 或者喝醉酒 。 越强横的人 , 生命越脆弱 。 再往后 , 新时代来了 , 到我成长时 , 已没人打架 , 想扬名立万 , 只能去广州淘货、当“倒爷” 。分页标题
我对玩家的了解 , 来自家庭背景 。 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主人公 , 我的父亲是军人 , 我的母亲出自封建官僚破落户 , 她从小在胡同中长大 , 一个闺蜜是“奶奶” 。 今天称居委会工作人员为“大妈” , 过去都称“奶奶” 。
“奶奶”是尊称 , 年龄未必大 , 许多人也就四十来岁 。 玩家对“奶奶”很服气 , 他们跟别人犯混 , 但会听“奶奶”的 , 因为他们的父辈都很尊重“奶奶” 。 从母亲的闺蜜那里 , 我对玩家有了间接了解 。
消灭玩家的 , 是“倒爷”
北青艺评:玩家真的是一片武林吗?为什么后继乏人?
徐皓峰:其实 , 武林是刻意制造出来的概念 。 我二姥爷习武 , 结果被赶出家门 。 在过去 , 大户人家把习武者看成是亡命徒 , 是社会边缘人物 。 我二姥爷出身官宦之家 , 他父亲对他说:练武便落入下九流 , 今后你的叔叔们、伯伯们都不知该怎么和你说话 , 等于把他们也拉低了 。
民国时 , 在政府和军队的推动下 , 习武者成了社会明星 , 才有了武林——此前没有武林 , 直到民国后才有 。 武林是文人想象出来的 , 目的是满足市民阶层谈奇说怪的趣味 。

北青艺评|这一次,徐皓峰瞄准的不是民国武林,而是胡同玩家
本文插图
对我二姥爷这些习武者来说 , 武林不过是生活的现实 , 他们有自己的比武、收徒、交往、辞世等方式 , 是非常现实主义的 。 1949年后 , 他们大多消失了 , 没想到10多年后 , 街头突然又出现了打架的人 , 他们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批人 。 从没人教过他们 , 他们是凭空出现的 , 随着新的文化出现 , 比如香港录像带、吉他等 , 自然后继乏人 。 消灭玩家的不是大院子弟 , 而是“倒爷” 。
北青艺评:为什么要写他们呢?
徐皓峰:写他们 , 是想解决我自己生命中的困惑 。
随着年龄日长 , 看到更多从前的资料 , 发现玩家还有另外一面 。 当时西方社会有出现许多迷茫的年轻人 , 而玩家中也有这样一批人 , 他们和世界几乎同步 。 比如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很快被译成中文 , 内部发行 , 即“灰皮本” 。 今天六七十岁的老玩家 , 很多人看过 。 那时没别的书可读 , 五六年内 , 他们只看这一本书 , 所以凯鲁亚克对他们精神的影响很大 。 写《白色游泳衣》 , 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

北青艺评|这一次,徐皓峰瞄准的不是民国武林,而是胡同玩家
本文插图
写了22年 , 终于找到分寸感
北青艺评:《白色游泳衣》和您以往的小说在写法上有所不同 , 这是刻意的吗?
徐皓峰:《白色游泳衣》对我来说 , 有特别的意义 。 过去我是靠创意来写作 , 但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 , 我开始更注重分寸感 。 我一连写了4个中篇 , 《白色游泳衣》是第四篇 , 写完后 , 我有了“终于可以写长篇”的自信 。 所以今年我把10年前的两个长篇又重写了一遍 。
北青艺评:您说的“分寸感”指的是什么?
徐皓峰:我没接受过小说写作训练 , 接受的是导演训练 , 即从独特的场景、独特的事件等来看问题 , 强调创意 。 我写小说 , 也用这套思路 , 一直写了22年 , 才意识到 , 小说还有更本质的东西 。 所谓分寸感 , 指人物心理层次铺陈、事件转换铺陈等 。 有了分寸感 , 感觉我现在写的层次比以前更多了 。
很难具体描述什么是分寸感 , 这和画画一样 , 你学半年 , 也能画得很像 , 但要达到那种概括能力 , 至少得画20年 。 练武也有类似说法 , 即:赢人不靠技巧 , 靠功夫 。 所谓功夫 , 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 小说的创意、细节、点子等 , 都是可以分析的 , 通过正确操作就能完成 , 但故事的递进关系、人物的心理转变等 , 能否做到自然 , 能否协调好 , 只能靠分寸感 。 分寸感是学不出来的 , 只能靠多写 , 只有通过量的积累 , 才能实现 。分页标题
他们都是反抗者 , 只是未曾谋面
北青艺评:在《白色游泳衣》中 , 您多次提到凯鲁亚克 , 他对您的影响很大吗?
徐皓峰:我高中时读过凯鲁亚克的《在路上》 , 只是匆匆翻过 , 没留下太深印象 , 它对我的影响不如《百年孤独》 。 我中学读的是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 有美术史课 , 看欧洲艺术家的传记 , 不论在故事性上 , 还是在传奇性上 , 都大大强于《在路上》 。

北青艺评|这一次,徐皓峰瞄准的不是民国武林,而是胡同玩家
本文插图
《在路上》采用反文学的写作方式 , 不易读 , 它打破了小说写法的许多传统 , 比如我努力追求的分寸感 , 在凯鲁亚克看来 , 根本不需要 , 所以人们评价《在路上》是“没有文学 , 只有感受” 。
其实 , 凯鲁亚克也是采访人员出身 , 专业报道橄榄球 , 他的《达摩流浪者》是标准的采访人员文学 , 文笔简洁、准确 , 有概括性 , 从一点小事出发 , 逼着你往下看 , 悬念设置非常好 。 在此阶段 , 凯鲁亚克和前辈作家干的是同样的事 。 但写《荒凉天使》时 , 凯鲁亚克到荒山里当火情通报员 , 整整坐了63天禅 , 宣布自己开悟了 , 所以《荒凉天使》的阅读障碍也变得更大 。

北青艺评|这一次,徐皓峰瞄准的不是民国武林,而是胡同玩家
本文插图
《荒凉天使》很吸引我 , 它的创意性很强 , 是未经提炼的文字 。
之所以在《白色游泳衣》中多次提到凯鲁亚克 , 因为当时白人青年都在追求觉醒 , 通过达摩、印度哲人、观音等 , 获得开悟 。 当时北京的玩家们也在追求开悟 , 只是属于另一个系统 , 即:世界不再是以前认为的那个样子 , 他们的世界观改变了 。
我想 , 这批觉得自己已开悟的、生活在北京的孩子 , 他们看到凯鲁亚克后 , 会怎么想?这是我写这篇小说的一个原动力 。 我没见过这种情况 , 但我想 , 它会很有趣 。
我的小说是练出来的 , 不是学出来的
北青艺评:您刚才说 , 接受的是导演训练 , 为何要写小说呢?写这个又不赚钱 。
徐皓峰:写小说是我翻身的唯一底牌 。 考导演系 , 最重要的是创作考试 , 要考一下午 , 全国考生都在比 , 看谁的小说写得好 。 我写了一个短篇 , 拿到了高分 。 上大学时 , 我们有剧作课 , 我一直是高分的学生 。 我不是出身于文艺世家 , 又缺乏社会活动能力 。 大学四年 , 我唯一练出来的就是剧作能力 , 可剧本只和电影厂发生关系 , 与大众不发生关系 。 我写小说 , 因为当时想 , 说不准成名了 , 也许会有人投资给我拍电影 。 那时我才24岁 , 直到36岁 , 才实现了这个目标 。
我写小说属于“野路子” 。 在美院附中时 , 有很多国际艺术评论杂志 , 经常能看到一些评论文章 , 很多作者成了今天的大腕 , 那是美术评论最繁荣的时代 。 但我的一位国画老师说 , 评论只能让你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 , 而想知道你活在什么样的世界中 , 只能靠创作 。 这句话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我那时底子薄 , 还没养成阅读文学的习惯 , 通过老师的提醒 , 我找到了自我 。
北青艺评:很多作家是通过阅读世界名著走上创作之路的 , 您不是这样吗?
徐皓峰:青春时我对文学有阅读障碍 , 看不下去经典文学名著和文史哲的书 。 那时我是一个看议论文的人 , 鉴赏不了文学 。 写小说后 , 更不愿看 , 怕受别人影响 , 写不出自己的东西 。 这些话过去不敢公开讲 , 太露怯 。 我对文学的理解 , 完全是通过写作 , 逐渐形成感觉 。 写到了 , 才看明白:原来作家的得意之笔在这里 。 此前总是理解偏 , 看不出别人好在哪 。
我的小说是练出来的 , 不是学出来的 。 我当过很长时间的采访人员 , 一直用笔记录 , 不论走到哪 , 总是带着个本子 。 我不相信录音笔 , 一边采访一边记 , 感觉最准 , 用录音笔 , 感觉至少减掉一半 。 那时一星期会有四五天在外面采访 。分页标题
不重写 , 总觉得亏欠了生活本身
北青艺评:您为什么要重写《大日坛城》和《国术馆》呢?
徐皓峰:《大日坛城》是10年前的旧作了 , 当年之所以要写它 , 主要有三个因素:其一 , 吴清源的《自战百局》 , 虽然讲解的地方不多 , 却如小说精读 , 曾引起很大反响;其二 , 唐朝密宗的《大日经》;其三 , 宫本武藏的《五轮书》 。

北青艺评|这一次,徐皓峰瞄准的不是民国武林,而是胡同玩家
本文插图
当时我想 , 把围棋盘、曼陀罗和五轮书结合起来 , 用文学的力量让三者发生关系 , 这多有意思 。 那时我还是靠创意来写小说 , 文学功力太弱 。 10年后再看 , 觉得很惭愧 , 原来那三本书 , 哪一本我也没看懂 。 现在觉得懂了 , 所以我要重写 。 也许再过10年 , 我又会感到惭愧 , 发现我今天的“懂” , 不过是瞎蒙 。
至于《国术馆》 , 写于12年前 , 当时我还是“王小波门下走狗”中的一员 , 受他影响 , 在创作中更多关注两点:其一是性 , 其二是长段子 。 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时代新风” , 但它破坏了小说原有的文本 。

北青艺评|这一次,徐皓峰瞄准的不是民国武林,而是胡同玩家
本文插图
12年后 , 发现写性已成消费 , 而长段子式的小说比比皆是 。
我们这代人的局限性是 , 崇尚现代主义 , 却只受过写实主义训练 。 中年后 , 再看当年的“时代新风” , 发现曾经最时髦的写法并不适合这篇小说 。 《国术馆》取材于现实 , 曾进行过大量采访 。 不重写总觉得亏欠了生活本身 , 所以这次去掉了那些“时代新风” 。
北青艺评:您还是道教研究者 , 这对您小说创作产生了怎样影响?
徐皓峰:早年只有两本道教专业杂志 , 即《中国道教》《上海道教》 , 我在上面都发表过文章 。 按大学设定的标准 , 只要在专业杂志上发表3篇以上的论文 , 就可以算是最低档次的专业研究者了 , 我恰好凑够了这个数 。
【北青艺评|这一次,徐皓峰瞄准的不是民国武林,而是胡同玩家】这对写小说倒没太大影响 , 但差点改变了我的生活 。 上海一家与道教相关的出版社曾找到我 , 说拍电影没意思 , 给我们当编辑来吧 。 这对我确实很有诱惑 , 我曾非常认真地想 , 是否接受邀请 。 我正式发表过5篇道教论文 , 但都是杂文化的论文 , 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 。
武侠片要生存下去 , 应该诞生一批大编剧
北青艺评:您写了很多武侠小说 , 导演了许多武侠电影 , 但“武侠热”似已消逝 , 您怎么看?
徐皓峰:武林和武侠文化是臆想出来的、庞大的脉络 , 上世纪80年代有武侠小说后 , 存在时间非常短 , 当时北京街头有好多租武侠小说的摊位 , 但两年后 , 这些书就租不出去了 。 “武侠热”很快被学术热、音乐热、现代美术热等盖过去了 。 大家把它聊成一个源远流长的脉络 , 其实它是昙花一现 , 从来不是一个可延续的主流文化 。
把武侠背景说成一座高山 , 所以我的出现 , 似乎也成了高山的一个重大转折 , 但这个高山并不存在 。
武侠片作为类型片 , 已经被其他的类型片稀释掉 , 你看现在西部片基本就没有了 , 因为原有的西部片内涵在新的时代已经不成立 , 观众完全不感兴趣了 。 如果长期不注重武侠片的内涵更新 , 武侠片会逐步消失 。

北青艺评|这一次,徐皓峰瞄准的不是民国武林,而是胡同玩家
本文插图
北青艺评:如何才能让武侠片不消亡?
徐皓峰:武侠片要生存下去 , 必须写出完整的故事 , 而且故事要切合时代的一种大众情绪 , 这样才能和当今的人发生作用 。 武侠片的拍法已经全世界都承认了 , 下一步 , 武侠片必须建立自己独特的文戏 , 就像是希区柯克的惊悚间谍片 , 或者是美国的黑色电影 , 主要是胜在文戏 , 然后才能作为一个能延续下去的类型 。 所以武侠片要生存下去 , 应该诞生一批大编剧 。分页标题
北青艺评:您一边拍电影 , 一边写小说 , 会不会觉得小说的读者越来越少 , 也许不久的将来 , 它就会死去?
徐皓峰:在美术史上 , 早有人高呼绘画死了 , 但喊了几百年 , 绘画仍在 。 电影诞生时 , 人们也在喊 , 歌剧、芭蕾舞将灭亡 , 因为电影是更便捷的艺术形态 , 可今天歌剧、芭蕾舞仍存在 , 也仍在发展 。 电影与小说是不同的媒体 , 给人带来的感官刺激完全不同 , 人类需要阅读 , 阅读会产生不同的快感 。 当然 , 小说可能会变得更小众了 , 但小众也不是坏事 。
作者|唐山 编辑|罗皓菱
往 期 精 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