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醉大陈


_本文原题:醉大陈

人民网|醉大陈
本文插图
大陈岛风光
胡迎阳摄
旅行就这样 。 第一次去是缘分 , 又去 , 则是爱上 。 浙东海上的大陈岛便是如此 。
渡轮缓缓驶离码头 , 繁华的椒江城区逐渐远去 。 倚在船头 , 带腥的风扑面而来 。 当从苍茫的大海回过神来 , 雨丝竟滑落至发梢两侧 。 前方 , 大陈岛雾气蒸腾 , 如仙似幻 , 像艘孤船悬在雨幕丁洋上 , 热切地与我对望着 , 并用这空中洒泪的方式迎接我这回头客 。 愈近 , 我禁不住喃喃自语:相逢何必曾相识 。
因是再来 , 时间任由自己掌握 , 风景便可以跳跃 。 于是 , 我大胆地选择忽略某些 , 只想随心一走 。
上大陈 , 还得再去甲午岩 。 沿途道路已翻新 , 走在镂空的栈道上 , 底下海水涌动 。 我作小孩状匍匐静听海的声音 , 还瞪大眼睛 , 瞧瞧水中是否鱼虾成群?不过 , 涛声还是依旧 。
大自然就这么鬼斧神工 。 远远看见两块颀长挺拔的礁石组成甲午岩 , 在浅雾中越发雄姿 , 犹如巨帆矗立 。 那岩壁被千百年海浪扑袭无数 , 断面峭得刀削斧劈了一样 。 甲午岩离岛岸仅数十米 , 海水涌进其里 , 陷入夹缝 , 争先恐后地想离开 , 前进与后退交相撞击 ,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同行的朋友说 , 甲午岩傲守不倒 , 铁骨铮铮 , 提醒国人勿忘国耻 。 而我还喜嶙峋崖石上长出的那几棵小松树 , 焦黄上点缀绿意 , 刚劲里夹些轻柔 , 岂不更好?
不曾想 , 雨恰到好处地停了 。 也许是为了让我更好地仰视垦荒纪念碑的高大 。 想当初 , 467名垦荒队员响应号召 , 踏浪滚滚来到大陈岛 , 用青春和汗水硬是将荒岛变成绿洲 。 我用手轻轻抚摸修葺一新的纪念牌 , 用心感受这滚烫的红 , 不禁大声地读起:我是一名青年垦荒队员 , 我志愿来到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四周海风猎猎 , 将这一垦荒誓词送得很远 。
告别垦荒纪念馆 , 沿途随处是“一江山岛”之战遗迹 。 这些战壕、猫耳洞、坑道等 , 无不显着沧桑 。 漫步其中 , 远去的刀炮声犹响在耳边 。 想想过往多少风云人与事 , 却弹指一挥间 , 都湮没在长河中 , 叫人无论如何不能云淡风轻 。
【人民网|醉大陈】就这样 , 大陈曾毁灭又重生 , 奇迹再现 , 面孔不同切换 。
谈笑间 , 不觉已来到思归亭 。 岛外风平浪静 , 我凝视远方 , 心里不由轻唤一声:海峡对岸的大陈人可好?故岛草木依然深深 。
雨后大陈 , 举目深邃 , 草木葱茏 , 海阔水澜 。 海角处的天空奇迹般地出现火烧云 , 晚霞把蓝天渲染成了红色 , 下方似一个喷发的火山口 , 浓郁炫目 , 朝我散来的云彩慢慢淡去 。 时不时 , 几只海鸟掠海面俯冲扬飞 。 此情景就是一幅油画 , 像极了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 连一些摄影师都忘了举起相机 。 我也不过多分心 , 只想好好品品黄鱼海螺 , 喝喝渔家酒 , 放任这份浪漫弥散在梅花湾 。 不一会儿 , 心儿与夕阳一起醉沉 。 唯记栏边长长的芦苇拂我面 , 勾去我一身尘埃 。
第一次留宿海岛 , 心儿与月儿一样高高吊起 , 迟迟不肯落下 。 岛上灯火在清风中如萤火陆离 , 散发着朦胧风情 。 环岛路上 , 时不时有风驰电掣的摩托车越过 。 此刻 , 午夜最大陈 , 静谧年轻 。 不知喧闹过后 , 大陈是否记得 , 有个懒懒躺秋千上的人儿 , 曾在那晚无眠?东方未白 , 海岛正酣 , 连船笛都压着嗓子响 。 我终选择在大陈尚未完全苏醒的早晨归期 , 只想不惊扰它 。 我甚至知道吁出的气息 , 还有大陈的醉 。 不知为何 , 心中咋还想着来年花开时 , 再来醉一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