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诗艺|三代人的故事与一首诗——生命“痛”感在少儿诗教中三代人的故事与一首诗
_本文原题:三代人的故事与一首诗——生命“痛”感在少儿诗教中
三代人的故事与一首诗
——生命“痛”感在少儿诗教中
文\陈颖频
(本文摘录诗教论文《诗歌 , 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 首届童诗中国(兰溪)论坛优秀诗教论文并荣获三等奖)
本文插图
童诗中国颁奖晚会现场
诗歌教学具有精神培育及学习特殊语言功能 。 小学生是一张纯净的白纸 , 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尤其重要 , 就要在诗歌鉴赏方面下足功夫 。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 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 要有纯粹、灵动的“语力”培养意识 , 创设合适的启蒙训练方法 , 排除学生的畏难感 , 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 , 对学生写作以及文学素养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
那么 , 如何能达到诗歌校本课的教学成果?如何通过特色的激趣教学手段 , 以创新的教学理念点燃孩子心中的火把 , 让诗歌灵动的语言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
诗歌校本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欣赏、朗读、创作过程中帮助学生在智力、情感和身体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变化 。 在一段教学结束之后 , 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师所期待的目标 , 取得了相应的学习结果呢?如何让学生感悟到自己就是一首诗呢?需要老师唤醒孩子心灵种子 , 需要靠老师有意识引导 , 将诗歌中无形的心意情趣通过音画手段展开 , 联结学生的生活经验将诗歌得到有形固定 , 使诗歌中无情的物象因融注了学生的心意情趣而灵动 , 通过提问、即兴创作等方法了解教学效果 , 从而检验教学目标的恰当性和可行性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
展示诗歌校本课堂实录 , 让学生解读、理解什么是好诗?什么是儿童诗?诗歌的意象是如何产生?什么是诗歌的白描写法?
教师出示泰戈尔的《花的学校》 , 有意识让学生消化与理解 , 相信诗歌文本更吸引学生 , 配上音乐让学生片段朗读 ,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 , 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 , 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 , 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 , 在绿草上狂欢地跳着舞”……学生朗读这样的诗句仿佛让他们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花儿 , 不知不觉便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 。
课上还推荐中国作协会员苏忠作品《疼》作为诗歌鉴赏的素材:
本文插图
第一节“奶奶抱着我/把我/轻轻放进摇篮”;第二节“我抱起奶奶/将她/轻轻放入棺木” 。 这首只有26个字 , 易读难解的诗 , 作为小学生的鉴赏诗歌 , 实属冒险 , 针对学生的年龄段来说 , 品读本诗确实难度较大 , 但亲情或生命的感悟是不论大小的 , 介于这一点 , 教师就大胆推荐这首诗给学生品读、鉴赏 。
苏忠说:好的诗歌是一层剥开一层 , 都能品到其间韵味 。 掰开每一层诗意 , 都有它的新意 , 意象也由此而生 。 以此诗为例 , 根据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 , 从第一节可以读懂:“我”得到奶奶的呵护 。 “奶奶抱着我/把我/轻轻放进摇篮” , 这是隔代的疼爱 , 这种亲情学生能感受到的 。
接下来品第二节: “我抱起奶奶/将她/轻轻放入棺木” , 读到这里 , 学生会懵 , 只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没有办法体会更深刻 , 此时 , 教师需做相关的引导 , 并导入背景音乐 , 酝酿感情 , 让学生体会失去亲人的一种悲 。 因势利导 , 学生读到这里 , 有的眼里闪着泪花 , 有的出现逃避态度(毕竟他们还小 , 长辈还健在 , 隐约觉得“棺木”不吉利) , 总之 , 教师能感觉到学生理解了失去亲人的那种心疼 , 能感受到祖孙血浓于水的亲情 , 骨肉之爱在祖孙间演绎 。 这样的诗歌鉴赏才有力度 , 才能让学生明白好的诗歌每掰开一层都有料 , 并且留下的空白让自己脑补 , 把想象空间留给学生 , 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魅力 , 同时学习了诗歌的白描写法 。分页标题
更让学生感到意外的 , 鉴赏还未结束 , 师生一起继续探讨诗歌的深层意象 。 到底还要探讨什么呢?原来 , 诗人透露这首诗还有一个更深的内涵 , 如果读者能悟到 , 相信走近了诗人当时创作的心路历程 。 常规思维下有可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 正如之前所谈讲的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一样 , 心路历程也就不一样 。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 这也符合艾青所说“一首诗是一个心灵活的雕塑” , 想要剖开一首诗最深层的意思 , 需要下苦功 。 当然 , 教师也可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 , 解读诗歌作品时 , 不同的人解读是不一样的 , 可以允许不一样 , 原因是每个人解读诗歌时也是二次创作的过程 。
深入解读后 , 师生基本能了解到再掰开诗歌中间层是三代人之间的故事 , 那么第二代人到哪里呢?也就让学生明白了这首诗大幅度跳跃的地方 , 也是诗的情感藏得最深处 , 更能突出诗歌主题了 。 父亲先于奶奶过世 , 奶奶失去儿子 , 白发人送黑发人 , 肝肠寸断 , 那种传统观念 , 最让奶奶自责 , 那种锥心之痛 , 恨不得拿自己的命来换取儿子的命 。 此诗在诗歌课堂上与学生一起鉴赏时 , 一波三折 , 真得费点力气 , 在与学生一起细细咀嚼与品味过程中 , 达到生命教育的效果 。
……
好诗是经过生活淘洗后留下的精华 。 教师不希望这么小的学生接触网络快餐文字 , 感染低俗的、空洞的文学 , 缺少个人情感与真实的生活体验 。 作为一线教师 , 有责任让学生耳濡目染脚踏实地的文字 , 才能让他们成长 。 学生只有感受到诗的生命力 , 才能写出美妙的诗歌 , 写出轻灵的文字 , 不会陷入简单、惯常的思维系统 。 正如著名诗歌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谢冕点评苏忠所创作的诗歌《疼》所讲“在这首诗中一个多余的字 , 甚至一个多余的形容也没有 , 这就是白描 , 这就是简洁 。 ”
……
本文插图
获奖证书
【作者简介】
陈颖频 , 笔名平子 , 福州地区教师、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 作品曾在《鸭绿江》《中国文艺家》《海峡诗人》《文化艺术报》《齐鲁文学》《中国诗歌报》等发表 , 作品入选多种文学选本 。
本文插图
【天下诗艺|三代人的故事与一首诗——生命“痛”感在少儿诗教中三代人的故事与一首诗】作者:陈颖频
【附录一】
《思念三点半》 作者:福州中加G4-4林葵
本文插图
学生手稿
陈颖频:关于诗歌的生命教育是值得去做的事情 , 生命如诗般轮回 。 记得诗歌鉴赏课 , 我以作家苏忠的诗歌《疼》为文本 , 让孩子们品读鉴赏 , 那时孩子们还未真正体悟失去亲人的痛感 。 没想到几个月后 , 林葵失去了奶奶 , 她自然将痛感用诗歌表达出来 , 并独自写下了这首《思念三点半》 。 (此为诗歌手稿 , 其“备”字有误 , 应为“惫”)
读孩子的诗歌 , 让我明白了 , 能陪伴她度过悲痛的日子 , 似乎是诗歌 , 某些意念如细水长流 , 在她笔尖潺潺流出……
从而让我更加坚信诗歌生命教学的意义所在 , 不管人生如何变迁 , 光阴如何流转 , 我们都要感谢生命中所遇见的优秀诗歌文本 , 它能温暖我们 , 更能治愈我们 , 让我们在往后余生的回忆里有了诗般温度 。
【附录二】
钱塘诗路?遇见李渔?遇见童诗 童诗中国(兰溪)论坛汇报晚会举行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活动现场
10月16日晚 , 钱塘诗路?遇见李渔?遇见童诗——童诗中国(兰溪)论坛汇报晚会在兰溪剧院举行 , 现场颁发了首届“李渔杯”全国少年儿童普通话诵读大赛、全国优秀诗教论文比赛相关奖项 , 正式启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百年中国儿童诗演进与发展研究》 。
去年8月 , 兰溪与中国诗歌学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童诗中国论坛永久落户兰溪 , 从2020年开始 , 每两年举办一次 。 今年 , 在首届童诗中国(兰溪)论坛召开前夕 , 兰溪陆续启动了全国优秀诗教论文征集评选、全国中小学生童诗写作大赛、全国少年儿童普通话诵读大赛、“笠翁对韵”童诗写作训练营等活动 。
本文插图
活动现场
其中 , 首届“李渔杯”全国少年儿童普通话诵读大赛自5月启动以来 , 吸引了来自北京、广东、浙江等全国各地的近万名选手报名参加 , 经过瞿弦和、林达信、曲敬国等著名朗诵表演艺术家评选后 , 从189篇入围作品中选出了62个获奖选手 。 全国优秀诗教论文征集活动则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500多篇论文 , 最终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 。
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黄怒波 , 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木汀 , 叶圣陶曾孙叶刚 ,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杰伟 , 《中国教师报》文化周刊主编金锐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王泉根;兰溪市领导陈峰齐、王新锋等在现场观看晚会 。
本文插图
活动现场
本文插图
活动现场
——新闻稿摘自兰溪市融媒体中心
- |如果庞统不死,有能和诸葛亮一统天下打败司马懿吗?
- |蹲一蹲,利全身!每天下蹲1分钟,强健骨骼、延缓衰老、保护血管
- 汽车|国民家轿 焕新而来 品鉴全新第三代奔腾B70
- 朱文鑫|走进永嘉石门,九漈飞瀑壮观天下无
- 辽宋夏金,水浒传|双枪将董平的最后一战:以双枪闻名天下,却丧命于双枪之下
- 书法字画|苏轼的书法歪歪扭扭,却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专家:凭这三个特点
- VISTA看天下|它停产之后,我的人生都黯淡无光了 | 大胆开麦
- 奔腾B70|第三代奔腾B70将推2.0T版 动力更强 售价或超15万
- |未来的电动汽车天下
- 蓝天情感|19幅醒世图,叫醒天下所有退休人!非常有才,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