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皇帝|皇帝扶持、别具一格、辞藻华丽,东汉时期为何盛行“浮夸”文风?
“文所以载道也 。轮辕饰而人弗庸 , 徒饰也 , 况虚车乎” 。所著文章 , 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圣人之祖训 。往往是朴实无华而又充满深意的文章 , 才能成为千古名篇 。就像韩愈还有白居易以及欧阳修 , 都非常赞同用凝练的语言作文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东汉时期却不尽然 , 当时文人的追求 , 是字字珠玑的华丽 , 也就是所谓的“雅” 。文章通体 , 必须是字斟句酌 , 而且充斥着各种不常见的词汇 。而且 , 骈文也是根据这种文风演变而来的 。那么 ,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一)、上之所好 , 朝廷推崇
“莽天凤中 , 乃之长安 , 受《尚书》 , 略通大义” 。最近 , 光武帝刘秀再次备受瞩目 , 而且还多了一个“位面之子”的名号 。他从小性格孤僻 , 但本人十分好学 。作为东汉的开国之君 , 他没有“敌国破 , 谋臣亡” , 而是致力于全面恢复生产 。光武帝也不是略输文采的汉武 , 相反对于文学他非常精通 , 本人也在推动东汉的文化事业 。
1. 上及君王 , 下抵乡野
《后汉书》“校宾客 , 练士多闻学子 。当所上是 , 每必吟诵” 。对于光武帝而言 , 他看到了国家文脉的重要性 , 并且非常鼓励文人们去创作文章 。而且 , 自汉武帝时起就开始推崇孔孟之道 。所以 , 当时所作之文 , 也大抵以儒学为主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天下的读书人 , 看到君王如此崇尚美文 , 所以也就纷纷照此所做 。其实 , 光武帝也并没有刻意地去让人们做一些辞藻华丽的文章 , 只是想要让国家的文脉得到发展 。但是 , 这却为后来的藻丽文风盛行 , 埋下了伏笔 。
而且 , 刘秀本人也有一定的文学功底 , 每当有士大夫所做文章之时 , 他只要有时间 , 便会亲自阅读 , 并为其指出错误 。“帝雅闻班彪 , 因诏令觐见 , 始拜大夫” 。班彪的事情一出 , 天下士人羡慕不已 , 便开始模仿他的文风 , 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入得天子堂 。
2. 环境铸就 , 不断发展
“愈得幸 , 数人读书禁中 , 连日继夜” 。东汉文风兴起 , 是自光武帝刘秀开始的 。此后 , 至汉章帝时 , 仍旧如此 。事务的发展 , 都是循序渐进的 , 到了章帝时 , 文风更盛 。每当提到朝代的代表文体时 ,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唐诗宋词 。
其实 , 汉赋也可以入围汉朝的文学代表 。而汉赋也是在辞藻华丽的文风中 , 衍生出来的 。普天之下 , 莫非王土 , 这一切的缘由首先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推崇 。他的一举一动 , 都在时时刻刻的影响着世间的每个角落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正是因为有了光武帝以及汉章帝等诸多皇帝有意无意之间的扶持 , 才使得这种文风能够继续下去 。而且 , 辞藻华丽的风格 , 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文人士大夫们 , 自幼学习的便是这种文风 。东汉 , 只不过是将其发扬光大罢了 。
“文章之盛 , 冠于当世” , 这是后人对窦宪幕府的评价 。因为他所招揽的都是学富五车之人 , 所以对于各种奏疏的批阅 , 首先看的不是具体内容而是他们的文笔 。自此以后 , 很多官员都开始去刻意的去雕琢自己的奏疏 , 以便于更好的取悦上层官员 。
【君王皇帝|皇帝扶持、别具一格、辞藻华丽,东汉时期为何盛行“浮夸”文风?】同时 , 辞藻华丽之风 , 对于汉赋的发展 , 是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的 。比如汉赋四大家 , 司马相如、杨雄、班固还有张衡都很崇尚这种风格 。而他们 , 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分页标题
(二)、旖旎文风 , 垂于后世
曹丕曾说“文章者 , 经国之大业也” 。在东汉 , 诏令文书首当其冲的不再是其中之内容而是文笔的精美与否 。这种刻意追求浮夸风的习惯 , 已经沉淀在了东汉的每个角落 。很多人 , 都是用这种文风 , 来创造作品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 独具特色 , 别具一格
“自扬雄 , 司马相如 , 张衡 , 蔡邕 , 崇盛丽辞” 。汉赋之所以久负盛名 , 离不开辞藻华丽文风的推动作用 。每个朝代 , 都该有自己鲜明的文学色彩 。东汉文风承自西汉 , 而又将其发扬光大 。张衡等人 , 就是在前代赋家的赋心与表现手法 , 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
“至魏晋群才 , 析句弥密 , 联字合趣 , 剖毫析厘 。然契机者入巧 , 浮假者无功 。”这种丽辞 , 其实是最为考验作者水平的 。因为既不能写的通俗易懂 , 那就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又不能写的过于乏味 , 如果全篇都是不常见的生僻字拼凑在一起 , 会使人昏昏欲睡 , 毫无趣味 。
“若气无奇类 , 文乏异采 , 碌碌丽辞 , 则昏睡耳目 。”辞藻华丽的文风 , 直接推动了两汉“赋”的发展 , 使得形成了自己的文体 。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便是如此 , 大家都去追求着极致的奢华 , 去追求旁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
张衡可谓是汉赋中的集大成者 , 他并没有一昧的去刻意用各种旖旎浮夸的文字 , 而是将目光着眼于当下 。将宦官干政的乱象 , 以隐晦的形式写出来 。但又会使人感觉 , 他是在盛赞皇帝英明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 名岂文章著
东汉时期的文章 , 是依附于学术而产生的 。就是自汉武帝时起 , 很多儒家弟子纷纷用自己的语言 , 来阐述圣人之道 。这个文章包含了博学还有文学 。文章本身的意义 , 就是在于传播儒家学术 。当文人士大夫们深刻的认识到文章本身的特质以后 , 文章华美的风格便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
“傅武仲 , 下笔不能自休” 。傅毅就是以文章辞藻入仕的 , 就是因为写的作品非常华丽 , 角度刁钻 , 所以引起了很多士人的竞相模仿 。而这种华丽的文学特征 , 也是代代相传的 。“炳烁联华 , 镜静含态 。玉润双流 , 如彼珩珮 。”
东汉时期的文风华美繁艳 , 也不单单只是为文章润色 。更多的是想要突出自己的风格以及适应当时社会的普遍文样 。文藻的华丽 , 本身就是文章的色泽 。其实 , 这种文风的盛行是在东汉中期 。因为当时的社会非常繁荣而且开放 , 这种文风正好应证了社会环境 。
窦宪专权以后 , 东汉就开始走向没落 。而张衡还是追求这种风格 , 其实就是在讽刺朝政 。
(三)、丰辞缛藻、穷极声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穷山海之瑰富 , 尽人神之壮丽” , 汉赋本身就是华丽繁艳文章的代表 。其中 , 可以分为骚体赋还有大赋和小赋 。骚体赋主要还是为了追求屈原的境界 , 通常会在后缀上加“兮” 。而大赋 , 则往往都是成千上万的字数堆砌而成 。像司马相如还有张衡等 , 都擅长此类 。小赋 , 则缺乏思想感情 。
1. 笔落惊风雨
《文心雕龙》“故丽辞之体 , 凡有四对∶言对为易 , 事对为难;反对为优 , 正对为劣 。”文中大都以稀松平常的事物为主 , 当然也会融入许多神话色彩 。但是语言若太过于平淡无奇 , 就会显得枯燥乏味 。
而运用大量的华丽辞藻 , 则会为其增光添彩 。但这有一个前提 , 就是文章本身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深意 。否则 , 即使文笔再好 , 用的字句再斟酌 , 也不过是一篇各种词汇堆砌出来的精美的壳子罢了 。分页标题
其实 , 华丽辞藻的文风才是最考验作者的 。需要掌握很多知识 , 也得对辞藻的运用稔熟于心 。不然做出来的文章 , 都是些空洞无物之篇 。很多平淡的事物 , 加上一两个字就会变得引人注目 。文章的曼妙 , 便在于精巧 。虽然会显得整体雍容华贵 , 但也总是好过稀松平常 , 使人缺乏阅读兴趣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 诗成泣鬼神
“岂营丽辞 , 率然对尔 。《易》之《文》、《系》 , 圣人之妙思也 。序《乾》四德 , 则句句相衔;龙虎类感 , 则字字相俪” 。对仗工整的骈文丽辞 , 也需要华丽的语言来修饰 。这种追求对偶的文学形式 , 自先秦以来便有之 。
而秦朝因为存在的时间太过短暂 , 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学形式 , 所以也没有出现文学断层的现象 。西汉以来的文学家们 , 自觉的向这方面靠拢 。“词长于理 , 声偶渐谐” , 为了追求工整很多文人都刻意的去取用各种生僻文字 。
这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 大家都想往骈偶方面去靠拢 。而“词长于理” , 就是说骈文丽辞需要用华丽的辞藻来衬托 。自从汉安帝继位至汉灵帝的百余年中 , 汉赋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因为再去用班固所提倡的以雍容揄扬地颂圣为特点的大赋 , 已经不合时宜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论是抒下情而通讽谕或者宣上德而尽忠孝 , 都非常容易给他人留下口实 。雍容华贵之词 , 是与当时的环境所衬托的 。而社会堕落腐化以后 , 很多正直的文人已经不愿意再去用华丽的辞藻为自己的文章点缀 。
结语:
《文心雕龙》“体植必两 , 辞动有配 。左提右挈 , 精味兼载 。”崇尚华丽辞藻 , 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产物 。汉赋 , 丽辞还有骈文 , 都是基于此所演变出来的 。直到唐朝早起 , 这种影响还并未消失 , 所以韩愈才会不遗余力的推进古文运动 。藻丽文风的盛行 , 和当时的环境以及统治者的支持密不可分 。
参考文献:
《后汉书》
- 明朝,张居正|“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是指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全盘否定
- 三国两晋南北朝,曹丕|魏国开国皇帝曹丕,人们对他的评价如何?
- 君王皇帝|随侯珠难道藏在秦始皇陵墓中?但这种珠子出土,估计也没人认得了
- 君王皇帝|没有钢筋混泥土,秦始皇往长城里加了什么?长城能2000年屹立不倒
- 楚汉,君王皇帝|张骞被匈奴人囚禁13年,被迫娶了个匈奴美女,悄悄生了个混血儿子
- 君王皇帝|穿不穿裤子、穿什么样的裤子这件事儿,在古代可是大有讲究
- 宗教信仰|南京?北京?陈庆英谈大慈法王释迦也失1414年朝见永乐皇帝的地点
- 乾隆|苏州有座园林,只因运气太好,成了皇帝民间行宫
- 君王皇帝|颜真卿:大唐四朝元老,76岁以身殉国,值得被铭记的不止书法
- 陆贽|他是大唐第一清官,穷到皇帝都于心不忍:爱卿,多少你也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