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育心理|忍让从来都不是美德,这只是害怕关系破裂的懦弱表现
_本文原题:忍让从来都不是美德 , 这只是害怕关系破裂的懦弱表现
世界上所有做出过重大贡献的 , 无一不是具有良好美德的人 。
从某种程度或角度来说 , 忍 , 不是美德 , 它只是害怕关系破裂的懦弱表现 。
害怕关系破裂的人 , 往往是一段关系中步步退让的人 。 其人本身在其他事情上 , 也许很强悍强势 , 只在某段关系中因患得患失 , 特别在意和害怕失去 , 从而一再突破自己的底线 , 去忍让对方 。
另一方面 , 从一般的社交互动中 , 我们多少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基本性格与主张 。
比如 , 有些人在社交场合非常强势 , 事事以自己的意志力为先 , 不允许他人超越自己之上 。 而有些人则完全相反 , 遇事唯唯诺诺 , 不敢自作主张 , 总是跟在群体意见后符合他人决议 , 哪怕是群体决议已经损害到个人利益 , 也不敢提出异议 , 而只是默默跟随忍让 。
本文插图
这种忍 , 有时的确可以海阔天空 , 忍一时风平浪静;但更多时日之后 , 自己一方面因为受尽委屈而感到不快和憋闷 , 另一方在众人眼中也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 所受欺压越来越多 , 最后导致恶性循环 。
那么忍让 , 什么时候才算得上是美德呢?
我们认为 , 当一个人为了维护比他更弱小的人的利益而忍让一时欺辱的时候 , 是为美德;当一个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小部分权益时的忍让 , 是为美德 。
所以 , 如果一个人清楚知道何为美德 , 就会清楚知晓何种忍让值得 。
美德:美好高尚的品德 。 在人格心理学范畴里 , 美德是指可以给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 。 它包括并不限于力量 , 勇气 , 自信 , 乐于助人等积极因素 。
在西方积极心理学中 , 美德是性格上的优等概念 , 不同的性格优势能汇聚出不同的美德 , 可以说 , 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 。
本文插图
而在社会整体潜意识中 , 美德是为大众所推崇的高尚行为 , 是一种自制的、积极的态度 。
其中 , 具有道德感是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因为它更多的显示为对陌生人、自然、世界建立起 “有意义有价值”的联系的强烈意愿 。
而美德的字面意义 , 也可以理解为能让人变得更美的品德 , 人因为有美德而显得更帅气、漂亮、更有吸引力 , 皆因它是一种从内在产生出来的力量 。
当一个人的内心对世界有爱 , 对生命有尊重 , 对时间以及万事万物珍惜时 , 他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美德 。
正是这种来自内心最深处的东西 , 会让人更年轻有活力 , 也更会让人感到亲切 。 拥有美德的人 , 对世界与生活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幸福感 。
相反 , 忍让是一种性格上的被动收敛 , 是一种心理上的自卑 , 或是因对眼前身边关系的患得患失而对自己真实感受的一种扭曲 。
本文插图
当个体的生命因为某种目的而被迫丧失掉自己的尊严或原则时 , 当个体为了获得爱而先行阉割自己的诉求时 , 当自己必须依靠丧失原则的退让来获取他人尊重和正眼相看时 , 整体上就已经完全脱离了“美德”的范畴 , 而仅仅是为了眼前所求 , 对尊严与生命的弯折 。
害怕关系破裂而一再忍让 只会让结果变得更坏
选择忍让 , 如果只是出于个人目的 , 则已然是下策 , 这其中深有奥义 。
我们都很熟悉 墨菲定律(Murphys law) , 意思是说 ,一件事情 , 如果存在变坏的可能 , 哪怕这种变坏的几率只有0.01 , 它最终也是会发生的 , 并且 , 一旦发生就会引起最大的损失 。分页标题
通俗的说就是 , 如果一直担心某种事情会发生 , 那么它就极有可能会发生 。 换在个人体验上就是: 越害怕失去 , 就越容易失去 。
一旦害怕失去 , 人的行为和心理就会变形 。
本文插图
比如担惊受怕 , 疑神疑鬼 , 患得患失 , 一旦关键人物稍微忽略自己的感受和付出 , 就会认为对方是在抛弃自己 , 不在乎自己 , 从而逐渐变得异常敏感、性格不稳定 , 总是怀疑他人 , 认为他人对自己的忍让和付出毫不在意 , 进而心生怨愤 , 迁怒于他人 。
事情发展到最终 , 双方不欢而散 , 一方拼命忍让阉割自己想要维护保全的一段关系 , 悉数丧失在自己的猜疑和恐惧中 。
那么 , 因为害怕失去而忍让的懦弱选择是如何产生的呢? 主要来源于不正确和不合理的自我暗示 。
自我暗示(Auto Suggestion)
这是指由五种感官(视、听、嗅、味、触觉)带来的心理暗示 。 自我暗示通常分为 积极和 消极两种 , 让我们以爱情和友情为例来说明这两种情况 。
积极自我暗示包括:
- 1. 要爱对方、宽容对方、正视对方合理需求
- 2. 想尽一切办法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爱和关心
- 3. 想尽一切办法让两个人相处起来更舒服自在
本文插图
这些自我暗示通常是以自己为主角来思考问题的 , 透露着乐观融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 。
而 消极自我暗示则完全相反 , 从情绪开端就站位不正 , 它的出发点往往是:
- 1. 万万不能让人讨厌自己
- 2. 万万不能让自己在乎的人离开自己
- 3. 万万不能失去他/她
- 4. 万万不能让人觉得自己没有责任心
- 5. 为了以上目的 , 自己必须有耐心 , 不能乱发脾气
而自我暗示之所以起作用 , 往往在于不理性分析 , 而只接受自己的意念去行事 。
所以 , 越是积极的暗示 , 就能带来好的效果 , 越是消极暗示则越会带来恶果 。
一味的忍让 , 也许可以换得一时的好感和所得 , 但由于忍让者的心理和行为往往建立在消极的自我暗示基础上 , 所以 , 他所担心的关系破裂或失去 , 最终还是会发生 。
本文插图
摆脱越忍让越害怕 , 越害怕越失去的几个方法
(一)积极向上的自我暗示
既然我们的潜意识容易受暗示影响 , 你暗示什么 , 就将得到什么 。 将“害怕失去”的消极暗示思想清除 , 继而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暗示 。
(二)让彼此都舒服大于一切
良好的关系 , 一定是适时适度刚好需要的 。
【中育心理|忍让从来都不是美德,这只是害怕关系破裂的懦弱表现】无论是两个人相处 , 还是在群体中的相处 , 既让自己舒服 , 又让他人也觉得舒服是一段关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 而正是一环节 , 更能考验一个人的美德、心胸和人际关系处理方式和技巧 。
(三)把重心关注放在自己身上
当你害怕“失去” , 就等于把决策权、审判权毫无保留的交给了外界 。一旦外界占据主动 , 那么作为个体的人就一定会处于被动状态 , 被动的等待外界或他人对自己宣判 。
本文插图
与其主动让自己被动 , 为何不将重心放到自己身上? 分页标题
明确“我才是一切的根源” , 我好一切都好 , 我不好一切都不好 , 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时间和命运交给别人来审判呢?努力奋斗提升自己 , 是在任何环境下都应该坚守的态度与准则 。
忍让从来都不是美德 , 只是害怕关系破裂的懦弱表现 。
知晓美德为何物 , 分辨得出忍让是对自己的阉割还是奉献 , 清晰明了一段关系对自己的意义 , 才能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路上 , 收获应有的成果 , 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有价值的人 。
END
本文插图
参考资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inciarelli A., Salamin H., Polychroniou A., Mohammadi G., Origlia A. (2012) From Nonverbal Cues to Percep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Attractiveness.
- |心理 | 固执、不听劝、好争辩?偏执性格了解一下
- 腾讯星座|【心理测试】测一测你还能逆风翻盘吗?
-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150位男女犀利“互怼”:伴侣是吵不完的对手,也是吵不散的爱人
- 心理|如何大器晚成?拜登当选揭示美国梦:用个人努力来创造不可能
- 异性|120块买来的榴莲,压垮了我们婚姻最后一分忍让,对的,离婚了
- 华夏思源|9部必看的深度心理学电影
- 思丝如针|无法拒绝别人的人,都出于一种心理,应当舍弃
- |医务社工能否为患者解决更多心理及社会问题?
- 辽沈大活动家|心理测试:哪杯奶茶最合你口味?测你在别人心中是哪种小妖精
- 辽沈大活动家|心理测试:选一条你最喜欢的河流,测你以后靠什么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