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才竞赛|“强国征文”作品:“虎头鞋”背后的故事


_本文原题:“强国征文”作品:“虎头鞋”背后的故事
编者按:
7月31日 , “学习强国”全网“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大型征文正式开启 。湖北地区活动经湖北省委宣传部批准 , 中共湖北省委教育工委、湖北省教育厅支持 , 由“学习强国”湖北平台和楚才竞赛委员会共同主办 。
“楚才竞赛”微信公号将不定期选登部分作品 , 同时向“学习强国”湖北平台、全国平台推荐 。
特别提醒:选登作品旨在展示、鼓励 , 不代表最终评选结果 。
旧时的花色
尹若晨
武汉市第十二中学高一年级

楚才竞赛|“强国征文”作品:“虎头鞋”背后的故事
本文插图
本文作者尹若晨和奶奶在一起
寻寻觅觅 , 在熙熙攘攘的街道口 , 我发现了一处别样的风景———卖虎头鞋的摊铺 。
刹那间 , 我仿佛看到了销声匿迹多年的老朋友 , 初见虎头鞋 , 还记得只是个孩童的我穿着它 , 在老家的大院里摇晃着走着路 。
它的模样还是没有变 , 远远望去 , 整齐地排列在三轮车沿的一双双虎头鞋 , 模糊成了许多小型的色块:赤红、苍黑、金黄、月白、青绿 , 众多颜色混搅在一起 , 应和着喜庆的氛围 , 如绚烂的烟花般在我耳边爆鸣开来 。
走近看仍不失精致 , 一张张神态、形状各异的虎面镶嵌在每只鞋的前头 , 有的甚至在鞋跟处还加上了一条向上翘起的尾巴 。 每张虎面边缘都有一条用亮色包的边 , 中间的眼睛有圆形也有水滴状的 , 老虎的大口中总会有一排用白色布剪成锯齿状做成的牙齿 。 最后再用兔毛粘上一撮虎须 , 绣上那标志性的“王”字 , 一只只小花虎就活灵活现出现在眼前 。
这虎头鞋上的老虎花色其实也没有那么的逼真 , 它总是带着民间那种淳朴的夸张 , 那是什么让它有了灵气?是布料间不经意而没剪尽的线头 , 还是踩线处那若有似无的歪扭?这一切痕迹最终都融进了摊主脸上慈祥的微笑中 , 我向她告了别 。
回到家 , 我与奶奶谈起此事 , 她似是想到什么 , 从床底下拿出了一个木箱子 , 上面沾满了灰 , 但一打开 , 里面却很干净 , 只是有老旧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 箱子里陈放的都是虎头鞋 。 奶奶缓缓地从中拿起一双鞋 , 轻轻摸了摸鞋头 , 告诉了我它的使用历史 。 我的爸爸、姑姑、弟弟还有我都是穿着这虎头鞋长大的 。 它的底很软 , 沾地 , 刚学走路的娃穿着它走得又快又踏实 。

楚才竞赛|“强国征文”作品:“虎头鞋”背后的故事
本文插图
我听奶奶不急不徐地讲述着 , 看到了她沉浸在幸福回忆中的神情 , 眼里闪着柔光 。 这些虎头鞋是奶奶亲手做的 。 这让我不禁想着:几十年前的某一个夜晚 , 在大家都酣然入睡时 , 从布厂工作完回到家的奶奶又开始了另一项手工活 。 在煤油灯下 , 她仔细地打好袼褙 , 一针一线地缝好布料 , 绣好花纹 。 经过几个夜晚 , 在快要完工时 , 她看着床上的婴儿 , 笑着想着他们长大点后穿上虎头鞋 , 无病无灾 , 在地上快乐地蹦蹦跳跳 。 或许在奶奶她幻想的那一刻 , 虎头鞋就活了吧!
【楚才竞赛|“强国征文”作品:“虎头鞋”背后的故事】斑斑虎纹 , 是总是匍匐于地面而被尘灰遮住了光芒?现在鲜少有孩童穿虎头鞋了 , 网络商店里的虎头鞋都是清一色的规整 , 它们都追忆不到那分柔情 , 而有些传统的店摊已是无人问津 。 虎头鞋仿佛也如这尘灰一般快被潮浪的风吹散了 。
五彩斑斓的老虎花色不应只是老一代人的回忆 , 它的观赏性、实用性和文化价值都不该被冷落 。 让我们再次拾起虎头鞋 , 让这块旧时的花色在今天也依然鲜艳吧!
点评:
作者有很好的写作天分 。
衡量一个人写作水平如何 , 除了观察能力、文字表现力 , 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包括联想、想象和感悟能力) , 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通感”能力 , 有了这种能力 , 作者可以敏感而迅捷地捕捉到生活中潜藏的各种素材 , 并精准地抵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 。 “语感”“美感”“通感” , 是语文和写作的三大支柱 , 也是人文素养的三大核心 。分页标题
虎头鞋 , 是中国文化中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存在 , 与儿童的“萌宠”相匹配 , 并赋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 。 作为城里长大的孩子 , 作者从“虎头鞋”中不仅发现了传统手艺、民间审美 , 像“袼褙”这样被尘封的名词 , 更挖掘了背后人的故事和温馨的亲情 。 “它们都追忆不到那分柔情” , 是作者深深的文化情怀 。
(点评人:朱汉华 。 楚才竞赛委员会推荐)
小采访人员精彩活动
“强国征文”作品:优秀少年的成长史
“强国征文”作品:和平生活勤自律 , 灾难时刻多利他
文丨刘建农 戴亮编辑 | 刘昊洁 校对 | 陈礼平 统筹 | 舒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