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信|广信材料:PCB油墨业务筑根基,光刻胶研发终获突破

_原题为 广信材料:PCB油墨业务筑根基 , 光刻胶研发终获突破
创业板上市公司广信材料(300537)日前在互动平台回复称 , 公司光刻胶项目研发正在进行中 , 已经有部分研发成果 。
公开资料显示 , 广信材料2018年11月与台湾广至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技术委托开发合同》 , 委托其研发“印刷电路板柔性基板用等用途的紫外光型正型光刻胶”技术项目 , 就此步入光刻胶领域 。
消息面上 , 新型紫外光固化涂料受益环保政策有望成为涂料行业主流产品 。 目前公司涂料主要用于消费电子领域 , 5G时代手机外壳去金属化也有望带动广信材料涂料业务迎来新契机 。

广信|广信材料:PCB油墨业务筑根基,光刻胶研发终获突破
文章图片
国内PCB油墨龙头企业
成立于2006年的广信材料 , 主营产品为专用油墨、专用涂料等电子化学品 , 产品广泛应用于印刷电路板、电子产品精密加工以及消费电子等领域 , 拥有高性能专用油墨、专用涂料的自主研发能力 , 是国内领先的专用油墨、专用涂料制造企业 。

广信|广信材料:PCB油墨业务筑根基,光刻胶研发终获突破
文章图片
根据公司2020半年年报数据披露 , 专用涂料和专用油墨两大产品占据公司营业收入的88.89%左右 。 公司2017年通过收购江苏宏泰100%股权进入涂料领域 , 并借其易清洁抗指纹涂料、PVD涂料等赢得了华为、OPPO、联想、中石油、ALBEA等知名企业的信赖与认可 。
【广信|广信材料:PCB油墨业务筑根基,光刻胶研发终获突破】在专用油墨领域 , 广信材料积累了依顿电子、博敏电子等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稳定客户 , 并与其一级代工厂如深圳比亚迪、嘉兴闻泰、杭州耕德、东莞劲胜等保持良好且长久持续的合作关系 。
2019年 , 广信材料迎来业绩爆发期 , 实现营收8.09亿元 , 同比增长26.52% , 净利润7218.47万元 , 同比增长31.18% , 扣非净利润增速达到上市以来峰值 , 同比大增143.01%达到5243.98万元 。
PCB油墨市场增量确定性强
单就PCB油墨市场而言 , 其与PCB市场形成共振 , 而我国PCB市场因5G时代来临增量极为明显 , 这一点我们此前已多次发文阐述 , 无需赘言 。 另据容大感光(300576)数据可知 , PCB油墨占PCB产值的比重平均在3%左右 。 因此 , PCB油墨的市场规模与PCB的市场规模基本保持共振 。
根据中国电路板协会CPCA数据 , 每平米PCB电路板需专用油墨0.5kg , 我国2016年电路板产量达到2.67亿平方米 , 相应的专用油墨的需求量为13.35万吨 , 行业市场规模约40-60亿元 , 故此广信材料所处的PCB油墨领域未来前景广阔 。
目前 , 广信材料依靠持续的研发创新和高标准的质量管理 , 确保了产品拥有稳定的品质和良好的使用效果 , 进而积累了依顿电子、博敏电子、康美电子等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稳定客户 , 并与其形成相互合作、互利互惠的良性合作关系 , 至今被多家企业评定为优秀供应商 。
广信材料对此表示 , 优质的客户群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品牌效应 , 为公司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把握机遇 , 布局光刻胶板块
此外 , 公司充分把握国产替代大潮 , 依托PCB油墨领域的技术积累 , 切入光刻胶领域 。 为进一步扩展业务范围 , 广信材料在2018年还收购航盛能源60%股权 , 该公司拥有新能源电池电解液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能力 , 正式切入新能源行业 。

广信|广信材料:PCB油墨业务筑根基,光刻胶研发终获突破
文章图片
截至2019年 , 广信材料累计拥有授权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78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 , 当期新增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 。 2020年上半年 , 广信材料及子公司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项 , 截至期末累计拥有授权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78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 。
光刻胶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 因为其化学结构特殊、保密性强、用量少、纯度要求高、生产工艺复杂、品质要求苛刻 , 生产、检测、评价设备投资大 , 相关技术需要长期积累 。 即使今天 , 光刻胶专用化学品仍主要被被日本合成橡胶(JSR)、东京应化(TOK)、住友化学、美国杜邦、德国巴斯夫等化工寡头垄断 。
广信材料准确把握行业动向 , 于2018年11月25日与台湾广至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技术委托开发合同》 , 委托其研究开发“印刷电路板柔性基板用等用途的紫外光型正型光刻胶”技术项目 。
据览富财经网了解 , 广信材料该项目可应用于印刷电路板柔性基板、LCD及LED显示面板、半导体元器件等领域的高分辨率紫外光型正型光刻胶 , 产品可以使用水性显影液显影 。
现阶段 , 广信材料“光刻胶技术开发项目”第一批次产品已经取得研发成果 , 并经中国台湾地区客户小试成功 , 性能及质量极大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 , 现已进入技术转移和第二批次研发产品的准备工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