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螺旋|快被学术压力逼疯了,你不是一个人!


_本文原题:快被学术压力逼疯了 , 你不是一个人!
无论是菜鸟或老手都有可能对学术界激烈的环境感到不知所措 , 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 成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
NATURE的一项国际调查显示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心理健康危机 , 竟然有超过150名科学家争相诉说自己的故事 。 这里有几位前线科学家所分享的故事 , 可能会对正在彷徨的你有所助益 。
电影《头号玩家》中反派说过一句名言:“一个人有朋友 , 就谈不上失败 。 ”正是如此 , 在学术生涯里 , 有可靠的同伴 , 就不会孤单 。
ROBBIE HABLE是劳伦斯大学工程专业的博士生 。 他在2017年因为抑郁症住院 , 而正是在这期间 , 他意识到有一个支持网络的重要性 。 何为支持网络 , 就是找到自己的团体 , 团体可以在学校里寻找 , 也可以扩大到社会范围 , 只要团体里的人理解你的奋斗目标 , 明白你的困扰 , 能够互帮互助 。 Robbie诉诸于华盛顿自由湖的CSA协会 , 这个组织旨在为全世界的研究人员提供建议和帮助 , 让他找到了许多对学术压力有共鸣的人 。 这个协会用许多故事和案例来鼓励成员们思考人生 , 共同探索一个博士学位的价值究竟何在 。
随着如今学者心理问题的增多 , 许多学校都配备了心理健康服务 , 但是很多学生却不愿意去寻求帮助 。 其实 , 大可利用这些资源 , 哪怕只有轻微作用 。 Robbie每周都去看心理医生 , 这让他的心情反而不那么沮丧 。 因为 , 他的治疗师会宽慰他 , 他的疾病不是因为自身有缺陷 , 而在于他在和一个有缺陷的学术系统斗争 。 治疗师鼓励他专注于自己的论文 , 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 尽量忽略学术压力 , 关注于自己的追求 。
遭遇学业和生活瓶颈的时候 , 我们可以试着走出实验室 , 寻求团体的帮助 , 有许多同样困扰于学术压力的人在期待着共鸣和理解 。 要知道 , 许多学生都在努力平衡工作和生活 ,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起个人的支持网络 , 有了朋友 , 研究之路就不会难行 。
不过 , 自己的心态也很重要 , 学会鼓舞别人 , 也是给自己一点积极的反馈 。
来自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VINCE BUTITTA是一位湖沼学博士 。 去年 , 他发表了一篇广受好评的论文 , 在Twitter上都火了 , 大家都乐于和他交流 。 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真正在做科学 , 而不是科学的一个小跟班 。 但渐渐的 , 关注他的人少了 。 他经常会查看自己的论文被引用了几次 , 但引用的人越来越少了 , 失落从中而来 。 与有些人对压力感到不知所措不同 , 他知道自己的焦虑源自关注度减少 , 因此他发明了一种方法来开导自己——通过褒扬他人来治疗自己的焦虑 。
看到有价值的论文时 , 他一定会给作者发一封邮件 , 或者直接在Twitter上和作者打招呼:“我刚读了你的论文 , 他对我很有帮助 , 期待你未来的研究成果 。 ”因为 , 这样能让人们知道自己的价值 , 这样的善意很可能帮助到别人 。 而对于他自己 , 也能和其他研究人员保持良好的联系 , 便于沟通和互助 。
无独有偶 , Vince的善意也得到了回报 , 他被邀请去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的年度会议上发言 , 因为组织者在Twitter上看到了他的论文 。 所以 , 当面临学术压力时 , 保持一颗平常心 , 必然会收到生命奇妙的馈赠 。

解螺旋|快被学术压力逼疯了,你不是一个人!
本文插图
学术压力可以从自身开始慢慢减轻 , 而学术氛围的枷锁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
MATTIAS BJ?RNMALM是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材料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 他热衷于保护和支持早期研究人员的精神健康 。 他和许多研究生打交道 , 每个人都在追求尽可能多的研究 , 发表更多的论文 , 还定下许许多多的目标——下一笔补助金 , 下一笔奖学金 , 下一份工作……说实话 , 他们正在让自己的道路越来越狭隘 , 尽可能让生活越来越来困难 。分页标题
他猜想 , 学术文化可能才是当今研究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核心 。 许多人都认同 , 科学的意义在于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 而现在的研究环境和研究文化 , 仿佛并不那么美好 。 他一直在探索如何给他的工作组新的使命和追求 , 让工作和“科学奖励”有效结合 。 而这种奖励 , 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奖励” , 而是在实验室之外的天地 , 比如公众参与、教育引入、社会推广……这些实验室外的实践 , 也能带来满足感!
不可否认 , 研究人员都在追求者出版 , 然后……再出版!因为这是关乎资金来源的大事啊 。 但是现实往往是 , 你提交了一篇文章 , 被多次拒绝 , 最终被接受了 。 然后呢 , 重复做这样的行为 。 直到非常有名的杂志接受了你 , 文章还被多次引用了 , 你才会松一口气 , 否则总感觉被追着跑 , 紧张又沮丧的情绪如影随形 。
FRANZISKA FRANK是瑞典于默奥大学的生态与环境科学博士 。 他坦言 , 他有时会怀疑自己的社会价值 。 如果大家都在出版 , 却没有人好好阅读 , 这样还算是在做出贡献吗?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真的是对人类相当重要的吗?
其实 , 在FRANZISKA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之前 , 做了一些科学交流和教育 , 带着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去移动实验室了解欧洲的北海 , 获得了很多满足感和认可感 。 这样的形式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 , 大众对科学很感兴趣 , 而不是来自期刊的科学 。 毕竟 , 离开实验室 , 即是现实生活 。 尝试着将科学融入生活 , 才是科学的本心不是吗?
再者 , 谈到职业追求 , 业内的人仿佛都一致同意 , 终身职位是最终的目标 , 务必要一条道走到黑 。 投身学术界的确是最高尚的追求 , 但学术外的职业前景也未必不是明亮的 。 常年严谨的学术科研训练 , 拥有对数字和逻辑的敏感性 , 对科学的怀疑精神……拥有这些工作习惯 , 即使选择另外的职业道路 , 也不会没有一方立足之地 。 以包容的态度看待一切可能 , 才能使自己保持健康的学术心态 , 做好当下的研究 , 过好当下的生活 。
大学是一个焦虑和抑郁容易萌发的地方 。 对于此方面的关注却还不够 , 或者说仅仅是关注 , 却没有实际措施和行动 。 无论是学术压力 , 或是新闻中鼎沸的导师压力等等 , 都容易成为压垮一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
【解螺旋|快被学术压力逼疯了,你不是一个人!】牛津大学学生思维的政策经理RACHEL PIPER表示 , 他们的慈善机构和大学初始合作时 , 许多大学否认他们的校园心理问题 。 而如今 , 大学反过来求助 , 因为他们对于学生心理问题还没有正确的应对方案 。 他们旨在确保每所大学都有对心理健康的战略性反应 , 而真正改善学者们的心理健康状态 , 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