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高不成低不就”应反思求职观念
_原题为 “高不成低不就”应反思求职观念
最近有媒体报道 , 湖南某高校一名学生分享了毕业求职的体会 , “要避免高不成低不就 , 正确面对就业期望与现实岗位之间的差距 , 树立阶段性职业目标 , 积累工作经验 , 为谋求自己更喜欢的岗位创造机会 。 ”这对仍未就业的毕业生来说 , 是一句很有意义的提醒 。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普及化阶段 , 每年的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经济转型升级和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 , 给就业市场造成严重冲击 。 一方面 , 部分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 面临着就业难题;另一方面 , 不少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工作岗位虚位以待 。 造成供需两端不匹配除了疫情防控需要限制人员流动的因素 , 也和一些求职者的观念壁垒密不可分 。
教育作为一盏希望之灯 , 承载着大学生及其家庭厚重的期待;高校毕业生在求职的时候渴望“更上一层楼” , 并不奇怪 。 从学前教育到中小学再到大学 , 高校毕业生经历了长时间的求学生涯 , 个人和家庭在教育上进行了大量的投入;求职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 渴望“高就”也是一种人之常情 。
求职说到底也是一个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过程 , 需要高校毕业生进行清醒的自我调适 , 从而在这个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 找到契合自己的价值实现的渠道 。 那些人人羡慕的好工作 , 不仅设置了较高的门槛 , 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 会设置一重又一重的门槛 。
求职的境遇 , 本质上是一面观照求职者的镜子 。 如果求职者在求学期间自律自强、努力奋斗 , 自然会在求职市场中受到青睐;如果求职者在求学期间浑浑噩噩、混日子 , 难免会在求职市场中遭受冷遇 。 高校毕业生应该根据求职的境遇和用人单位的反馈 , 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 , 从而更好地实现供需匹配 。
不论是不愿意“将就” , 抑或幻想“撞大运” , 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求职者 , 不愿意“先就业再择业” , 不愿意去重塑和更新就业观念 , “不管就业市场怎么样反正我就这样” , 不可避免会遭遇现实的耳光 。 那些善于和自己和解、懂得合理调整自己预期的求职者 , 不仅顺利实现了就业 , 还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提升了技能、增长了长干、磨砺了心态;虽然过程多了一些曲折 , 但最终却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
【求职|“高不成低不就”应反思求职观念】不论做什么工作 , 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 。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品质不仅关系着数以百万计家庭的民生 , 也关系到是否“人尽其才 , 物尽其用”的人力资源配置 , 还关系到社会流动的成色与品质 。 与其“高不成低不就” , 还不如更加理性、更加务实;更何况 ,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 求职的起点并不意味着终点 。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0年10月09日第2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责任编辑: ]
-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海报时评丨“医院门前见危不救”,须反思怪事发生的缘由
- 青海新闻联播|女子网购同城连衣裙,快递20多天都没到?卖家:你自己反思一下
- 大伯|“儿子和女儿到底不一样”,70岁大伯含泪吐心声,父母们要反思
- 求职|第三季度郑州十大缺口岗位出炉
- 金饭碗|铁饭碗变金饭碗?国家明确规定涨工资,这行业未来求职或迎大爆发
- 臆说古史|一个误导了几代中国人的半截故事:没有人反思我们已经失去了什么
- 信息安全|预防网络犯罪专辑之:坠入深渊的求职梦
- 求职|2020年海归回国求职报告发布,什么样的人才最抢手?
- 全民学英语真的需要反思了
- 全球经济|哪些日本企业最愿意招硕士生?文/理硕士在日求职现状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