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刚刚,高瓴再斩获一家医疗公司IPO:市值超百亿,今年第6家
文 | 马慕杰
来源 | 投中网
港交所又迎来一家明星生物创新药公司 。
2020年10月7日 , 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嘉和生物”)正式登陆港股 , 发行价格为每股24港元 , 开盘每股29.2港元 , 涨21.67% , 截止发稿前市值136.39亿港元 。
在招股阶段 , 嘉和生物的认购十分火爆 。 据悉 , 嘉和生物公开发售获得超1200倍认购 , 共引入12名基石投资者 , 包括高瓴资本、淡马锡、泰格医药等 。
嘉和生物成立于2007年 , 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及自身免疫药物的研发及商业化的生物制药公司 。 自成立以来 , 嘉和生物的战略重点一直侧重于有大量未满足医疗需求的主要治疗领域 , 研发的候选药物涵盖全球前三大肿瘤靶标及十款最畅销药物中的五款 。
近年来 , 除了中国上海及美国旧金山建立研究中心外 , 嘉和生物也一直在全球范围内扩展研发布局 , 以建立及丰富新药产品管线 。 目前 , 公司已建立由15款靶向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管线 , 涵盖已知及新型生物学通路 。
基于丰富的研发管线与巨大的商业化潜力 , 嘉和生物颇受知名资本青睐 。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 , IPO前 , 嘉和生物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淡马锡、启明创投等头部机构以及各路产业基金 。
值得注意的是 , 嘉和生物的第一大股东正是高瓴资本 。 而如今 , 伴随嘉和生物的成功上市 , 高瓴资本也因此迎来了2020年以来的第六个医疗领域IPO项目 。
淡马锡、启明等一众豪华投资阵容加持 , 高瓴为第一大股东
嘉和生物背后的投资方阵容堪称豪华 。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 , IPO前 , 嘉和生物共获得了四轮融资 , 吸引了包括高瓴资本、淡马锡、启明创投、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海通开元、盈科资本、金晟资产、融汇资本以及上市公司康恩贝等众多知名投资方 。
这其中 , 高瓴资本不仅是嘉和生物的机构投资者 , 还是第一大股东 。
根据嘉和生物招股书 , IPO前 , 高瓴资本旗下的HHJH and HM Healthcare持有35.49%的股份 , 为第一大股东;康恩贝全资子公司康嘉医疗及康和医疗合计持有16.03%的股份 , 为第二大股东;沃森旗下沃嘉持股10.42%;淡马锡通过Aranda Investments及TG River持股6.86% , 海通证券旗下子公司持股2.52% 。
招股书提到 , 公司上市后 , 高瓴资本不再是公司控股股东 , 却仍是单一最大股东 。
高瓴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高瓴创投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负责人易诺青表示:“嘉和生物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 标志着公司发展掀开新的篇章 。 长期深耕于创新型生物制药领域的嘉和生物拥有丰富的在研产品管线和清晰的商业化路径 。 我们将一如既往坚定支持嘉和生物 , 在新一轮战略布局中 , 不断提高研发效率和服务品质 , 加速企业创新发展 , 满足更多未被满足的患者需求 , 在长期主义之路上 , 做时间的朋友 , 一起创造更大的价值 。 ”
不过 , 值得一提的是 , 虽然嘉和生物当前股东背景星光熠熠 , 但回顾公司一路成长历程 , 可以说是坎坷不平 。
嘉和生物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12月 , 当时为惠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惠生控股”)旗下附属子公司 , 专注治疗领域的大病适应症的候选药物研发业务 。
2008年10月15日 , 曾任全球最大生物制药公司Amgen工艺开发科学总监的周新华正式加入嘉和生物 , 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 。 这也是嘉和生物早期发展阶段中的关键一步 。
周新华有着非同一般的科学创新与新技术评估能力 , 是生物制药业界公认的单克隆抗体领军人才 。 他于1990年获英国Belfast女王大学药学院博士学位 , 并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生化系和美国Oklahoma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
“如果用我的技术、声誉为我的祖国做点什么 , 那才叫完美 。 ”周新华曾在采访中如此表示决定回国的原因 。 据周新华后来回忆 , 彼时 , 惠生控股给了他一千万美金的研发资金 。分页标题
而仅在一年时间里 , 周新华就带领团队完成了当时认为有潜在价值的靶点抗体重磅炸弹生物类似药产品线与研发时间表 , 在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 2011年 , 嘉和生物的估值已升至3.65亿元 。
2013年底 , A股上市公司沃森生物发布公告称拟通过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收购并控股嘉和生物 。 后者将积极推动公司单抗药物业务板块的布局与发展 。
然而 , 4年之后 , 沃森生物便甩掉了嘉和生物 。 2018年6月 , 沃森生物拟将其持有的嘉和生物注册资本近1.85亿元对应的股权转让给HH CT Holdings Limited 。 根据双方协定确定 , 嘉和生物整体估值为34.7亿元 。
经过了控制权的多次易主 , 嘉和生物最终落入高瓴的口袋 , 成为高瓴自己的创新药公司 。 自此 , 嘉和生物的发展也再次登上新的台阶 。
“中国的生物制药领域虽然落后于美国 , 但我们的发展后劲很大 。 ”周新华曾表示 , 嘉和生物不仅是要和国内的抗体药企比 , 更是要和国外大药企进行同等级的竞争 。
嘉和生物投资人启明创投执行董事陈侃表示 , “嘉和生物是最早在中国创立的创新药企业之一 , 研发管线丰富 , 研发布局遍布全球 。 启明创投相信嘉和生物在香港联交所的成功上市 , 会助力公司多个产品管线的商业化进程 , 未来嘉和生物将研发出更多极具潜力、蓄势待发的创新药物 , 成为全球顶尖的生物制药平台 。 ”
培育“后发优势” , 15款靶向候选药物组成丰富产品管线
或许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嘉和生物的发展进程 , 那就是“厚积薄发” 。
虽然嘉和生物目前尚无用于商业销售的产品 , 但其产品研发管线十分丰富 。
根据招股书 , 截止最后可行日期 , 公司建立起由15款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管线 , 包括CDK4/6、HER2、PD-1、VEGF等肿瘤市场十大热门靶点 , 这些药物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商业化潜力 , 涵盖已知及新型生物学通路 。
“我们公司目前有17项临床试验正在亚洲推行 , 预计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将分别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两项新药上市申请(NDA)及向国家药监局及美国食药监局提交四项临床研究用新药申请(IND) 。 ”嘉和生物在招股书中提到 。
目前 , 嘉和生物已挑选出六款主要候选药物 , 在治疗多种肿瘤、自身免疫等慢性疾病适应症方面极具潜力 。 包括GB491(lerociclib) , 一款差异化的口服CDK4/6抑制剂;GB221 , 一款新型HER2单克隆抗体(单抗)候选药物;geptanolimab (GB226) , 一款新型PD-1单抗候选药物等 。
而且 , 得益于公司计算辅助抗体设计(CAAD)功能的差异化双特异性单抗抗体平台 , 嘉和生物亦拥有强大的尖端双特异性抗体候选药物组合目前处于临床前阶段 。
当然 , 有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 , 由于公司目前仍处于研发投入期 , 因此至今尚无盈利 。 公司营收主要通过按服务收费合约向客户提供研究及制造服务产生的收益 。
根据招股书 , 2018年、2019年及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三个月 , 嘉和生物的收入分别为688.2万元、1303.9万元及无营收;同时期 , 嘉和生物的净利润分别为-2.88亿元、-5.23亿元及-1.43亿元 。
另外 , 嘉和生物的经营亏损主要来自于行政开支、研发开支及其他亏损 。 这其中 , 2018年、2019年及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三个月 , 公司的研发开支分别为达至2.71亿元、4.39亿元及1.11亿元 。
不过 , 招股书提到 , 公司正在组建内部商业化团队 , 以支持前两至三款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药物资产(包括GB226)的上市 。 短期内 , 公司还计划招聘管理人才 , 分别致力于PD-1及乳腺癌产品的商业化 。
“抗体药研发的timing很重要 , 嘉和不仅是厚积薄发 , 而且也是‘后来者优势’ 。 ”周新华曾在采访中表示 , 要把眼光放得长远 , 嘉和生物要打造一个百年老店 。
高瓴 , 再收获一家医疗企业IPO 分页标题
高瓴在资本市场不断出手的同时 , 也在不停收获 。
众所周知 , 2020年是医疗领域的IPO大年 , 曾出现了一天三家医疗企业同时上市的盛景 。 而且 , 更特别的是 , 这三家企业背后 , 都出现了高瓴资本的影子 。
作为医疗赛道的重仓者 , 2020年 , 高瓴无疑迎来了医疗赛道的丰收年 。
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 , 自2020年以来 , 除了基石投资之外 , 高瓴共收获了6个医疗领域的IPO项目 , 分别为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沛嘉医疗有限公司、天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嘉和生物 。
这其中 , 除沛嘉医疗有限公司外 , 其余5家均为创新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 。 可以说 , 在创新药赛道 , 高瓴基本完成了对行业龙头的全覆盖 。
事实上 , 高瓴在一级市场对生物医药的布局肇始于百济神州 。 早在2014年 , 高瓴就参与了百济神州的种子期融资 , 此后便全程押注 。 与此同时 , 高瓴也开始了在创新药赛道系统性的密集布局 。
据悉 , 高瓴很早就成立了专业的生物医疗行业投资团队 , 对医疗行业中的细分领域进行持续研究 。 而之所以在高风险的创新药领域如此重注 , 是因为高瓴提前预判到中国原发创新开始爆发 , 原研药是重要方向、PD-1是最重要、最可能的突破领域 。
当然 , 高瓴不止观测到了生物医药这一细分领域的变化与投资机会 , 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全产业链中 , 高瓴基本实现了全域布局 。 高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曾直言 , 高瓴在大健康产业投资了160多家企业 , 其中中国企业超过100家 , 总投资金额超过1200亿元 。
“在具体实践中 , 高瓴从2014年起就开始广泛支持包括PD-1创新药、外包研发/外包生产研发(CRO/CDMO)、眼科、骨科、口腔、辅助生殖、肿瘤放疗、微创外科、连锁药店、医学实验室、医疗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创新企业 , 深度见证并参与了医药医疗行业发展的黄金时刻 。 ”张磊在其《价值》一书中如此表示 。
在他看来 , 在中国的产业版图中 , 医药医疗行业一定会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 而对医疗瓴域的投资 , 核心在于以患者为中心 , 发现真正能够为医疗生态带来创新活力的长期要素 。
本文插图
【股票|刚刚,高瓴再斩获一家医疗公司IPO:市值超百亿,今年第6家】
- 投资|放弃幻想!35岁以前,最好的投资不是股票,而是自己
- 股票行情|华为消息不断!Mate40正式定档 概念股蠢蠢欲动
- 穿搭日记|2270亿洪峰将至, 8只股票流通盘增3倍(附名单),事关500万股民!
- 中国基金报|换10万美元亏5万元!刚刚,央行重磅出手: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下调为0!人民币不能再涨了?,罕见狂涨5000点!人民币升值太凶残
- 股票行情|十月“金股”有哪些?
- 不爱尖叫的鸡|A股和H股都是统一只股票, 为什么股价差别那么大?
- 股票行情|2020.10.09当日总结,大盘强势,自己太过犹豫
- 中国|刚刚,中美3场激烈外交战!美国输了两场
- 枝头的喜鹊|中国股市: 老股民提醒: 一旦碰到“落日残阳”见顶, 股票难逃一劫
- 海底探探|股票在底部放巨量股价就是不涨, 这是庄家的圈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