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合肥奇洞,别有“洞”天!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 , 记载了一位渔夫沿着溪水划船而行 , 忽遇一片桃花林 , 桃花林的尽头有一座小山 , 山上有个小洞 , 他走进洞口后发现了世外桃源的故事 。 文学作品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 而“洞” , 也因此增添了美好而神秘的色彩 。
合肥山水自古闻名 , 秀美的山水中隐藏着很多神奇的洞穴 , 它们历经千年沧桑 , 被大自然赋予了珍奇的景致 , 也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历史 。 如号称“江北第一洞”的紫微洞;安徽省仅有的摩崖石窟造像溶洞王乔洞;有着龙的传说的羊山龙泉洞、峏山白龙洞、石龙山龙泉洞;位于银屏牡丹绝壁之下的仙人洞;曾是新四军兵工厂和粮食储备地的藏佛洞(又称猫耳洞);相传伏虎禅师曾隐居的祖师洞:有着冶父山八景之一“虎洞吟风”景致的伏虎洞……洞内或宏伟险峻、奇丽神秘 , 或阡陌纵横、曲折跌宕 , 或盘旋迂回、鳞次栉比 , 深邃莫测、变化万千的洞穴景象堪称神奇的大自然瑰宝 。
本文插图
紫微洞 。
1
江北第一洞——紫微洞
紫微洞景区位于巢湖市北郊的紫微山 , 距市区中心仅4公里 , 占地面积约2000亩 , 青山碧水、绿树掩映 , 是一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本文插图
“江北第一洞”——紫微洞 。
相传春秋时期 , 周灵王之子王子乔曾在紫微山修炼 。 王子乔 , 本姓姬 , 名晋 , 字子乔 。 因被奉为王氏始祖 , 所以又称他为王子乔、王子晋或王乔 。 王子乔在紫微山得道成仙之后 , 后人为纪念他 , 在山下建了一座道观 , 用道家星座“紫微星”中的“紫微”二字命名 , 紫微山因此而得名 。 紫微山下有着两座天然溶洞 , 上洞为王乔洞 , 下洞为紫微洞 。
本文插图
紫微山有着两座天然溶洞 。
紫微洞总长3000米 , 主洞长1500米 , 为全国罕见的地下河型廊道式喀斯特洞穴 , 其形成已有2亿多年的地质史 。 紫微洞中常年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 。 整个溶洞由浅入深 , 一直深入地下72米 , 以雄、奇、险、幽而著称 , 号称“江北第一洞”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宛若仙境 。
洞内钟乳纷呈 , 石柱林立 , 形态保存完好 。 洞中有洞 , 洞中有厅 , 洞洞相连 , 先陆路游览 , 后水上荡舟 , 别有情趣 , 共有10大洞天、36主景、72辅景 。 不过在众景中当数“三奇”和“四绝”最为有名 。 “三奇” 为双井开天、铁索寒桥、地下长河 。 “四绝” 为迎宾锣鼓、天河飞瀑、天板天沟、猴子捞月 , 景观惟妙惟肖 , 令人目不暇接 , 叹为观止 。
2
千古未解之谜——王乔洞
紫微山中有两个溶洞 , 一个是“江北第一洞”紫微洞 , 另一个是安徽省唯一的摩崖石窟造像溶洞——王乔洞石窟 。
本文插图
“十里烟霞入翠微 , 石门萝薜带春晖 。 鸟啼竹径客初到 , 花落茅堂僧未归 。 独向溪阴寻野鹤 , 不妨苔色点征衣 。 百年二妙风流在 , 洞口仙凫何处飞 。 ”王乔洞石窟是江淮之间唯一的石窟艺术宝库 , 也是安徽省仅有的摩崖石窟艺术宝库 , 1956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王乔洞因为有个千古未解之谜而备显神秘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王乔洞内 。
“王乔洞” , 又称王君山洞 , 其名称的由来 , 据《巢县志》载 , 因周灵王太子晋(即王子乔)在此隐居修炼成仙而得名 。 相传春秋时代 , 王子乔因直谏犯上 , 被贬为庶人 , 遂携同王公侍者浮丘公云游海内 。 至巢湖岸畔紫微山 , 见一石窟 , 俨然人间仙境 , 子乔十分流连 , 便决意栖身修道于此 。 后修成正果 , 得道成仙 , 乘履化凫而去 , 王乔洞便缘此得名 。 屈原《楚辞·远游》中有“轩辕不可攀援兮 , 吾将从王乔而娱戏 。 餐六气而饮沆瀣兮 , 漱正阳而含朝霞 。 保神明之清澄兮 , 精气入而麤秽除 。 顺凯风以从游兮 , 至南巢而壹息 。 见王子而宿之兮 , 审壹气之和德……”的诗句 , 吟咏的即是这一掌故 。 紫微山也因此成为“天下第十八福地” 。
“王乔仙洞”位列古巢八景 , 是一座天然石灰岩溶洞 , 洞形为月牙形 , 南北两个洞口相通 , 自古就是一个探幽旅游之地 。 王乔洞两侧洞壁有唐代早期(亦有专家认为是南北朝时期)的石刻佛像628尊 , 雕工精细 , 惟妙惟肖 , 场面宏伟 。 另有麒麟、狮、虎、象、马浮雕多处 。 众佛像中 , 唯有一座彩绘佛像形态完整 , 其余皆无首 , 是未雕刻还是遭损 , 个中原因至今未解 , 从而成为千古之谜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王乔洞内的石刻佛像有着千古未解之谜 。
其实 , 关于这个千古之谜 , 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刘伯温智取罗汉头”的传说 。
相传宋代无名氏巧匠 , 利用王乔洞内天然壁画 , 刻成浅浮雕佛像五百多尊 , 号称五百罗汉 。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 , 为了防止立过汗马功劳的元老们不服统治 , 甚至谋反 , 便大肆杀害有功之臣 , 演出了火烧独脚楼的惨剧 。 死里逃生的开国元勋刘基 , 字伯温 , 足智多谋 , 能掐会算 , 是朱元璋的主要谋士 。 他面对事实思忖:与君只能同患难打天下 , 不能共享乐坐江山 。 为免遭毒手 , 便告老卸任周游海内 。
这天 , 刘伯温路过紫微山王乔洞 , 发现此处祥云缭绕 , 瑞气冲天 。 他走进王乔洞 , 眼见洞壁五百多罗汉各呈姿态 , 神态逼真 , 料到此乃风水宝地 , 日后必出非凡之人 , 与朱元璋争夺大明江山 。 为念昔日君臣之情 , 刘伯温决定散布谣言 , 煽动并借用百姓之手来破坏佛像 , 以保明王朝安宁 。
刘伯温来到附近村庄 , 得知这里经常受灾 , 粮食奇缺 , 便对老百姓说:“你们缺粮 , 是因为王乔洞五百罗汉的食量太大呀!”大家听了都将信将疑 。 有的问道:“五百罗汉都面善目慈 , 如何能做这等贼子勾当!”刘伯温笑答:“诸位不曾听说青田人士《卖柑者言》的忠告:‘金玉其外 , 败絮其中也哉!’几个读书人闻言便赶到王乔洞 , 见五百罗汉一如往日 , 并无变异 , 扭头便走了 。
刘伯温随后进洞 , 急中生智 , 迅速将五百罗汉的嘴中一一点上石灰水 。 剩下还有一尊比罗汉大一倍的观音像 , 神态栩栩如生 , 犹如鹤立鸡群 。 最后他正欲给观音嘴里涂上石灰水 , 猛然间百姓一拥而入 。 刘伯温只得罢手 , 煞有其事地宣称:“你们连年闹饥荒、无饭吃 , 皆因此洞五百罗汉暗中偷食 。 看!他们的嘴上还留有麦面呢 。 ”众人一听大怒 , 一气之下将五百罗汉的头逐个凿掉 。 惟有观音幸存 , 其余皆成无头佛 。
刘伯温智取罗汉头 , 无疑使王乔洞大煞风景 。 但是这一颇为神奇的传说 , 也为王乔洞增添了神秘色彩 。
3
龙的传说——峏山白龙洞
在柘皋镇南、柘皋河西有一座并不高大、也不雄奇的山 , 称作峏(ér)山 。 峏山之名的由来有多种说法 。 一说是因其山形似“而” , 缘形得名 。 一说是谐音“儿山” ,源于巢湖“陷巢州”的神话传说 , 与巢湖之中的姥山相应 。 还有一种说法 , 是因山中多栗树得名;栭 , 一种小栗子树 , 巢湖人称为“毛栗子”;“栭山”而为“峏山” , 概为口讹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峏山 。
峏山一带地貌 , 因为远古曾是泽地 , 故丘陵与圩田交替 , 真正沧海桑田 。 丘陵 , 少雨成旱;圩田 , 多雨成涝 。
本文插图
峏山一角 。
所谓山不在高 , 有仙则名 。 峏山因一口溶洞和小白龙的传说而显得神秘 。
相传很久以前 , 峏山上有一条白蛇在洞中修炼 , 最后得道变成小白龙 。 白蛇成龙之日 , 乌云翻滚 , 电闪雷鸣 , 随着一声惊天巨响 , 小白龙破土腾空而去 。 这条小白龙还常回娘家(指回峏山) , 可每次回来 , 总是风雨呼啸 , 墙倒屋摧 。 故当地有句歇后语:“峏山小白龙——出门就闯祸 。 ”
后来本地群众建龙王庙祭祀小白龙企图感动它少做坏事 。 第一次龙王庙建在山顶 , 小白龙头一抬 , 庙就倒了;又将庙建在山腰 , 小白龙身子一扭 , 庙又倒了;最后只好将庙建在山尾龙王庙村 。 小白龙又要出洞了 , 可尾巴就是摆不动 , 它被激怒了 , 拼命猛地一摆 , 庙安然无恙 , 尾巴倒给压断了 。 所以现在都说峏山小白龙是秃尾巴龙 , 再也不敢回娘家来了 。 美丽的传说表达了当地百姓建庙的初衷出于祈福消灾 , 免难安宁的美好愿望 。 1953年 , 龙王庙和大山庙一道被拆除 。
本文插图
龙洞分前洞和后洞 , 分别在山的南侧和东侧山腰 。 上世纪三十年代 , 因发现有狼群藏身前洞内 , 伤害到人畜 , 村民遂将前洞口用石块堵死 。 上世纪中期 , 发现堵石松陷 , 有隙可进 , 又再次堆黄土堵洞 。
本文插图
峏山龙洞前洞 。
本文插图
峏山龙洞后洞 。
前洞到后洞之间的地下到底是如何迂回曲折 , 无人知晓 。 据说有前人进入 , 言洞内曲折回廊 , 钟乳奇绝 , 深不可测 , 但至今未被探明开发 。
4
绝壁下的奇景——银屏仙人洞
说起银屏山的千年白牡丹 , 可谓是家喻户晓、名扬天下 。 而生长奇花的绝壁下 , 还有一天然溶洞 , 传为崔自然、吕洞宾修炼成仙之地 , 故称仙人洞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关于仙人洞 ,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游览银屏风光时曾写下律诗《仙人洞观花》:学书学剑来封侯 , 欲觅仙人作浪游;野鹤倦飞为伴侣 , 岩花含笑足勾留 。 绕他世态云千变 , 淡我尘心茶半瓯;此是巢南招隐地 , 劳劳谁见一官休 。 作家杨杰在《银屏碧波》一书中对仙人洞也有描绘 。 该洞离城15里 , 位于“九狮拥抱”的银屏山中 , 隐于八仙山的“漏斗”之下 。 有上、下两洞 , 下洞 , 可从前山通到后村 , 有如陶渊明笔下的桃源洞 , 长约一华里;上洞为无底洞 , 洞里石乳 , 像物类人 , 千姿百态 。 正如古人所描绘的“天开灵境果非凡 , 笋绿泉香惹客馋” 。 仙人洞内有“仙人”生产用的仙人马、仙人桥、仙人田 , 生活用的仙人井、仙人灶、仙人床 , 修炼和娱乐用的仙人钟、仙人鼓、仙人台等 , 充满浓郁的神话色彩 。
本文插图
仙人洞宛若地下迷宫 。
仙人洞是一处天然石灰岩溶洞 , 溶洞长1200米 , 上下落差30米 , 经上亿年的地下水溶蚀缓慢发育所形成 。 溶洞分为白洞和黑洞 。 白洞宽敞透亮 , 气势壮观;黑洞曲径通幽 , 深不可测 。 洞中钟乳奇绝 , 怪石神妙 , 滴水润壁 , 泉水淙淙 , 洞中有洞 , 洞洞相连 , 宛若地下迷宫 , 令人目迷神醉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仙人洞还见证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 银屏山区军民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
【合肥|合肥奇洞,别有“洞”天!】“皖南事变”后 , 新四军第7师在银屏山区建立 , 并以银屏山为屏障和依托领导军民抗日 , 开展抗击日伪军“扫荡”的战斗 。 1942年3月17日 , 日军第116师团、第15师团及伪军共6000余人 , 从东、西、南三面对安徽省巢(湖)无(为)抗日根据地银屏山地区进行“扫荡” 。 新四军第7师机关率直属部队与敌展开激战 , 在予敌重大杀伤后 , 乘夜暗分散突出包围圈 , 从敌侧背进行袭击 。 第7师含和、沿江、皖南支队乘敌人后方空虚 , 向东关、开城桥等日伪军据点袭击 。 经过两周激战 , 毙伤敌300余人 , 粉碎了“扫荡” 。
解放战争时期 , 杨杰领导巢无工委进入银屏山区 , 成立巢无游击大队 , 开展山区斗争 , 配合解放军解放了巢无地区 。 1947年8月 , 巢无游击大队作战组长董全福 , 为掩护二十多名游击战士突围 , 在仙人洞壮烈牺牲 。 如今 , 银屏山上竖立的仙人洞革命遗址纪念碑 , 提醒着后来人要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 。
本文插图
仙人洞革命遗址纪念碑 。
5
新四军兵工厂和粮食储备地——藏佛洞
巢湖银屏山南 , 有条巢湖到无为的山区公路 , 路边分布众多景点 , 其中有一个地方叫藏佛垱 , 山上有一处鲜为人知的溶洞 , 洞虽不深 , 却有洞厅 , 后洞泉水长流不断 。 抗日战争期间 , 因溶洞隐秘 , 成为巢无一带新四军兵工厂和粮食储备地 。 该洞叫藏佛洞 , 其洞口因形似猫耳 , 又被当地村民称为猫耳洞 。
本文插图
藏佛洞 。
藏佛洞隐于山道边 。 过去 , 这里山高林密 , 草木丛生 , 溶洞隐藏 , 极难发现 , 所以成为巢无地带新四军的兵工厂和粮食储备地 。 幽深山谷间 , 逼仄山道而下 , 洞口藏于谷底 。 进洞后 , 豁然发现 , 步入而进是一座洞厅 。 抬头望去 , 洞顶朝天 , 光线斜射而进 。 由于洞厅较高 , 洞内分为三层 , 垒石而起 , 每层有石阶相连 。 从洞厅三层拾阶而下 , 便可见曲折而出的后洞 。 站在后洞位置 , 仔细观望 , 洞口外形形似猫耳轮廓 , 当地村民称这里为猫耳洞 。 洞内有暗泉汩汩流出 , 走在泉石上 , 看见石台垒砌 , 多留先人的人工痕迹 。 后洞口外 , 面朝山谷 , 植物繁茂 。 洞内的泉水顺岩石流淌而下 , 一起汇入到山下小岭水道 。 隔着水涧 , 有着先人凿出的石阶通往山后 。 藏佛洞内岩壁上多分布大小石臼孔 , 左右对称 。 这些石臼孔 , 大多为巢无新四军搭建粮库、储备土豆玉米等粮食时所凿 。 洞厅下 , 天井泼洒下的光线映在钟乳石上 , 万年水流 , 将石壁雕琢成飞瀑状 , 蔚为壮观 。
本文插图
藏佛洞洞口外形似猫耳轮廓 , 因此又被称为“猫耳洞” 。
藏佛洞边有一古刹 , 名藏佛寺 , 据说源于唐朝 , 香火兴盛时 , 曾为巢湖第一大寺 。
藏佛洞石碑上这样记载着 , 藏佛洞又名猫耳洞 , 位于小岭村大白山与笔架山之间 。 洞东西长三百米 , 宽三至四十米 , 从洞前到洞后有三个台阶 , 每处台阶五至六米不等 。 洞内钟乳奇异 , 怪石嶙峋 , 泉水淙淙 , 空寂幽谧 。 据了解 , 此洞抗日期间曾作为新四军的兵工厂之用 。
6
与虎为伴的禅师——祖师洞
庐江县黄屯古镇南行三公里有一座寨基山 , 旧名金华山 , 海拔463米 , 为庐南群山之首 , 位于龙桥镇凌安村境内 , 与无为市昆山镇、庐江县矾山镇分水为界 。 寨基山常年云雾缭绕 , 峥嵘难见 。 晴好日子登上寨基山巅 , 可观境内万亩竹海 , 远眺长江如白带穿山而过 , 美不胜收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寨基山 。
寨基山顶有一个祖师洞 , 进入洞里 , 仿若一抬脚就跨入了历史深处 。 祖师洞由山顶上的巨石自然形成洞穴 , 主洞并不深大 , 宛如依山凿建的一所石房子 。 有一方宽阔的洞门 , 接纳日月精华 , 天地灵气 。 站在洞里面 , 能够感觉到一股清凉 , 剔去了人间的困惑纷扰 , 有仙风道骨的气场 , 裹挟着自然的原始气息弥漫在身体周遭 , 并潜入鼻息 , 让人顿感身心通泰 。 有一眼泉位于主洞正前方 , 泉水顺着石缝悄无声息地缓缓流淌 , 汇集在洞底的石洼处 , 形成一个清澈见底的小水潭 。 潭底的石块上依附着朝积暮攒的灰尘形成的苔藓 , 有一些一元硬币沉寂地安歇在水底 , 贴合在苔藓上 , 将这与世隔绝的山洞 , 和外界联系到了一起 。
本文插图
寨基山顶的祖师洞 , 据说伏虎禅师曾经隐世于此 。
依附着主洞的还有一个次洞 。 主次两个洞门成锐角状 , 次洞的门并不小 , 往里走几步 , 石洞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 甚至有些石头像钟乳石那样拖下来 , 洞体变得狭长 , 只能容一人低头行走 。 次洞洞口两端通天 , 所以由此端至彼端 , 日影返照 , 室始洞然 。 这两个石洞静静地聚在一起 , 供人们欣赏、凭吊 , 也供人们发思古幽情 。
山顶的石洞之所以叫祖师洞 , 是因为伏虎禅师曾经隐世于此 , 故得此名 。 这里面还有一个跌宕起伏、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 。
禅师是黄屯本地人 , 自幼就是盲人 。 其父见他不似常人 , 狠心将他遗弃于山中 。 一只怀孕的雌虎下山觅食时看见了他 , 并没有加害于他 , 而是将其带到山顶石洞 , 像呵护自己的孩子般以乳汁将其喂养长大 。 雌虎还用利爪刨开石头 , 以涌出的清泉水日复一日帮其拭目 , 直到他重见光明 。 这汪清泉就是虎刨泉 , 也就是祖师洞里的那眼泉 。
成年后的禅师慈眉善目 , 颇有佛缘 , 复明后的他因为经历过黑暗 , 更加珍惜光明 , 善念也长存于他的心中 , 让他爱其众生 。 深居简出与虎为伴居住在深山的禅师 , 终被一得道高僧发现 , 高僧见他异于凡人 , 于是收他为徒 , 传他佛教真经 , 待他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后 , 高僧便消隐了 。
禅师在民间行善积德 , 广结善缘 , 后来在村民的支持拥护下 , 于黄屯光明顶上修建寺庙 , 命名光明寺 。 那只雌虎也一直与他相依相伴 , 从此他的声名逐渐远扬 。 后淮南节度使吴王杨行密拥兵自重 , 建立了以淮南(今江苏扬州)为中心的地盘 , 将在庐江的府邸改成寺庙 , 命名金刚寺 , 杨行密将禅师聘请为金刚寺住持 。 然而 , 杨行密乃武将 , 又有着巩固内部、割据地盘的野心 , 不免要铲除异己 , 杀戮频频 。 禅师为其打理金刚寺 , 也备感罪过 , 后辞去住持一职 , 前往冶父山开山修行 。
正因禅师曾经在寨基山的山洞里与虎为伴 , 为他日后的修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而这个山洞也因为他的曾经隐居而声名鹊起 , 被后人赋予祖师洞的美誉 。
伏虎禅师与虎有缘 , 因而在他修行的冶父山上也有一伏虎洞 , 是伏虎禅师开山建寺时 , 与老虎栖息为伴的住所 。 老虎陪伴伏虎禅师打坐诵经 , 助他一臂之力 。 伏虎洞高不过一米六七 , 深不满丈 , 弯腰方能进入 。 若是刮西风 , 风灌洞内 , 声响酷似虎啸 , 惟妙惟肖 。 若有人胆小 , 还真以为洞内有虎 , 不禁双腿战战兢兢 。 “虎洞吟风” , 单听名字就充满诗情画意 , 让人陶醉不已 , 因此其也是冶父山八景之一 。
本文插图
有着冶父山八景之一“虎洞吟风”景致的伏虎洞 。分页标题
来源:
编辑:石头
主编:深蓝
审核:甲甲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 实践|合肥工业大学发布国内首部高校第二课堂精品教材
- 合肥拾光派对|求婚大作战 ins风气球派对
- 合肥|【人文历史】最老银杏、最美流苏、相思茶花、神奇牡丹……合肥古树名木,“活的文物”
- 潇湘晨报|合肥供电:双节他们在岗 长假保电忙
- 婚恋|夫妻将车停应急车道盖上车罩“睡觉”从没这样做过,特别有感觉
- 颜如舜华佳人笑|东欧与西欧的区别有哪些?地理、宗教、历史、殖民
- 蔚来|蔚来:位于合肥的蔚来中国总部正式启用
- 安徽商报|合肥一批房地产项目被通报批评!(名单)
- 安徽商报|赔偿188笔!合肥肖氏贡鹅处罚结果来了!
- 小镇|特色小镇成为“超长黄金周”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