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为什么,这次又是张北京?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那样 , 《我和我的家乡》果然成为这个国庆档热度最高的一部影片 。
不但票房最高 , 甚至几大平台的评分 , 同样高居榜首 。
这样一部“主旋律影片”能够再次受到观众欢迎 , 除了影片的全明星阵容之外 , 将视角放得更低 , 去讲普通人、老百姓的故事 , 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 因为 , 这样的故事 , 起码离我们更近 。
而这其中 , 最擅长拍“小人物” , 最爱拍小人物的 , 一定就是他 。
宁浩导演 。

我和我的家乡|为什么,这次又是张北京?
本文插图
非常有意思的是 , 宁浩最近的两部作品 , 其实都是主旋律相关影片 。 但是 , 他的视角 , 又始终没有放得特别高 , 人物 , 也一直没有那么大 。
从《北京你好》到《北京好人》 , 无论是讲述祖国还是讲述家乡 , 宁浩把镜头对准的一直都是最普通、最平凡的那些人 。

我和我的家乡|为什么,这次又是张北京?
本文插图
普通、平凡到什么程度呢?
就是这些人根本不用有什么原型 , 因为满大街全是这样的原型 。
他们是你在街头打车、路边撸串儿、四处逛街时随时会遇见的那些人 。 他们是开出租车的的哥、是撸串摊上互相吹牛的侃爷、是小区楼底下小卖部的老板儿、是商场里四处巡逻的保安……
像《北京你好》和《北京好人》里张北京这样的出租车司机、停车场收费大爷 , 谁没见过呢?

我和我的家乡|为什么,这次又是张北京?
本文插图
每一天 , 我们经过这些人身边 , 却从来没想过看清他们的脸 , 因为这些人太普通了 , 普通到只能是我们脑海中面目模糊的影子 。
可是 , 宁浩却将镜头对准了他们 , 细细描摹这些人的喜怒哀乐 。
即使是“祖国”、“家乡”这样宏大的主题 , 最终呈现在银幕上的 , 也仍然是张北京这样随处可见的小人物的故事 。

我和我的家乡|为什么,这次又是张北京?
本文插图
讲述奥运故事 , 当然可以讲述那些奥运健儿的辉煌时刻 , 可以讲述一只冠军队伍的艰难的诞生 。 可以讲述奥运会志愿者们牺牲小我成就大业的故事 。 可以讲述的东西太多了 。
为什么偏偏是张北京?一个看起来与奥运没有直接关系 , 而且还带着点儿自私、狡黠的出租车司机 。

我和我的家乡|为什么,这次又是张北京?
本文插图
讲述家乡情结 , 同样可以有很多种讲法 , 当然可以是功成名就回报家乡的故事 , 也可以是为家乡变化默默耕耘的故事 , 还有太多太多可以做大的故事了 。
为什么又是张北京?
一个混得并不成功、在传统意义上并没有给家乡增光添彩 , 甚至还试图占国家便宜的停车场收费大爷 。
而这 , 就是宁浩作品中最有趣的地方了 。
从张北京、到包世宏 , 再到耿浩 , 以及《黄金大劫案》《无人区》……宁浩的每一个故事 , 都尽力选择从小人物的视角去切入 。

我和我的家乡|为什么,这次又是张北京?
本文插图
就好像当年《疯狂的石头》 , 为宁浩在市场上打响了第一枪 。
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小毛贼、是一个倒闭企业的杂牌保安队、还有技艺高超却无处施展的国际大盗 。
没有英雄 , 没有好汉 , 都是些普通人 。

我和我的家乡|为什么,这次又是张北京?
本文插图
而在三年后 , 《疯狂的赛车》又将镜头对准了一个被欺骗、被忽视、被误解的落魄赛车手耿浩 。 也是从这部电影开始 , 黄渤与耿浩这个名字 , 在宁浩的电影里被紧紧地连在一起 。

我和我的家乡|为什么,这次又是张北京?
本文插图
在最新的《疯狂的外星人》中 , 耿浩变成了一位随时面临“下岗”危机的动物饲养员、耍猴人 , 一不小心 , 就把外星人当猴训练起来 。
耿浩跟张北京一样 , 都是活在宁浩电影里的小人物 。 他们的故事和人生遭遇 , 像极了每一个不同阶段的人都将面临的生活选择 。
在《疯狂的赛车》和《疯狂的外星人》之间 , 2014年的公路喜剧《心花路放》里 , 耿浩经历了一场婚姻危机 。

我和我的家乡|为什么,这次又是张北京?
本文插图
年轻时候赛车、中年危机时出走、离婚之后去动物园耍猴 。 在宁浩的电影里 , 耿浩活过他丰富多彩的前半生 。
宁浩用自己身边朋友的名字再造了一个银幕上的耿浩 。 跟名字一样 , 银幕上的耿浩带着点耿直、执拗、一根筋 , 但是又很豁达、能看得开 , 有自己的小聪明、小算盘 。 没什么大出息 , 却总能在被生活锤趴下的时候 , 抹把脸重新站起来 。
这几乎是所有宁浩电影人物的共同特点:杂草般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存智慧 。分页标题
现在 , 我们可以回答刚才那个问题了——为什么是张北京 , 为什么是耿浩?
因为他们正是最有生命力的时代底色 , 像一张时代肖像的背景 , 他们决定了这张照片是花团锦簇还是萧索清冷 。 他们不是他们 , 他们就是我们 。 是每一个历史时刻背后千千万万张普通中国人的脸 。

我和我的家乡|为什么,这次又是张北京?
本文插图
《黄金大劫案》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时期的东北 , 在这样一个故事背景下 , 宁浩仍旧用小人物的视角讲出了前所未见的“街溜子党抗日”的故事 。 一群“乌合之众”在关键时刻被历史选中 , 挣扎过犹疑过 , 最终选择了献身民族和家国 。
可以说 , 小人物是宁浩作品的灵魂 , 这些人承载着他对时代的观察 , 是一个导演最真诚朴素地看待生活的目光 。
他自己也说过 , “我其实拍的都是那种被时代淘汰的人 , 一直在追 , 一直追不上 , 但是又都很有自己的尊严和骄傲 。 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 , 在生活中努力地奋斗着打拼着 。 我喜欢这种人 。 ”
宁浩电影里 , 人物随时面临的淘汰危机其实来自于他自己不断追赶时代的经历 。 宁浩一开始学画电影海报 , 画完一张刘德华海报之后 , 印刷海报完全替代了手绘海报 。 他开始学电影 , 学完胶片一毕业 , 数字摄影的大潮就席卷而来 。 他总是感慨“落伍是一种常态” 。
在时代的浪潮拍下来的时候 , 大多数人都是无所适从的小人物 , 他们一边奋力追赶下个时代的列车 , 一边不愿放下上个时代沉重的包裹 。
就像是《疯狂的石头》里 , 郭涛饰演的工艺品厂保卫科科长包世宏 , 最终也还是面临着时代的选择 。

我和我的家乡|为什么,这次又是张北京?
本文插图
片中 , 一家即将被社会淘汰的工艺品厂、一个半路出家的保卫科长、一座破败的关帝庙、一片即将被房地产开发商收购的土地……这些意象碎片中 , 很容易拼凑出世纪之交的城市里新旧交替、房地产四处开画的盛景 。
这是属于21世纪前十年的社会现实 , 乡村与城市的边界正在慢慢模糊 , 城市快速发展 , 时代的进化中 , 上过警校的保卫科长包世宏成为了追赶社会的人 , 他用尽智慧 , 抓小偷、斗大盗 , 最终赢得了一个保卫科长的尊严 , 却仍旧赶不上时代的脚步 。
《疯狂的石头》里 , 重庆21世纪初的城市生态被镜头真实地记录下来 , 穿楼而过的过江索道、爬坡上坎错落层叠的城市居民住宅、繁荣的都市商厦与杂乱的老城建筑全都成为故事展开的背景 。
不是每一位创作者面对时代的时候都有如此敏锐的神经 。 宁浩捕捉到了一座变化中的城市新旧交替之间的缝隙 , 和试图跨过这道时代缝隙的小人物们 。 这让他的电影在喜剧之外带有了更多社会观察的意味 。

我和我的家乡|为什么,这次又是张北京?
本文插图
《疯狂的赛车》里 , 21世纪的头十年即将结束 , 商业法则与道德法则的对垒中 , 后者毫无疑问地败下阵来 。 “赛车”是一个关于自行车手拿回尊严的故事 。 世界变了 , 一个想要按规矩拿回尊严的人显得荒诞又可笑 。
等到“疯狂”系列的第三部 , 时间已经来到了2019年 , 与第二部相隔十年 , 《疯狂的外星人》被宁浩称为整个系列的终章 , “疯狂系列”告一段落了 。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即将结束的时候 , 这部电影像是一个总结 。 这十年中 , 国人文化心态产生的变化几乎对应了片中黄渤饰演的耿浩对待外星人和外星文化的态度变化 。

我和我的家乡|为什么,这次又是张北京?
本文插图
电影用荒诞戏谑的笑声完成了对山寨文化、酱缸文化的自我解嘲 , 在影片的结尾 , 我们赢来了一种文化上的和解与平衡 。
其实这个结尾也呼应了我们当前的文化新常态:平衡 。
平衡的时代 , 很难再有“疯狂”的故事 。 宁浩看得很明白 , 他说疯狂系列结束了 , 因为所有的疯狂都要发生在这个时代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 , 时代走到了一个平衡点 , 疯狂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
疯狂的故事有尽头 , 但小人物的魅力无止境 。
宁浩有各种各样的办法让他片中的小人物无限趋近于我们和我们身边的那些人 。
他喜欢让人物在他的电影里跑起来、动起来 。 仔细回想他的每一部电影 , 所有演员几乎都在片中跑得大汗淋漓 。
黄渤和葛优几乎是宁浩片中的“跑步代表” 。 在《疯狂的石头》中 , 黄渤在重庆的山路上跑得分不清脸上是泪是汗 。 《疯狂的赛车》里 , 黄渤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狂飙 。

我和我的家乡|为什么,这次又是张北京?
本文插图
葛大爷也没躲过在宁浩电影里狂奔的命运 。
《北京你好》里 , 葛优在北京的胡同里边跑边喊 。
《北京好人》中 , 葛优叉着腿在医院狂奔 , 一边跑一边喘 , 身后跟着一群要给他开刀的大夫 , 葛优跑得直犯高血压 , 喊着“我要晕倒了” , “咣叽”昏倒在医院的走廊上 。分页标题
跑 , 让这些人物生动起来 。 让他们焦灼追赶的状态外化成一个跑动、追逐的姿态 。
宁浩让人物跑起来 , 让他们在银幕上追赶着似乎永远追不到的时代 。
让老演员跑起来 , 让新演员尽可能地自在 。 在《北京好人》中 , 第二次登上大银幕的张占义贡献了不输“影帝”的表演 。

我和我的家乡|为什么,这次又是张北京?
本文插图
观察、表演、融入创作 , 宁浩找到演员身上最对的那一面 , 让他们用最轻松真实的状态呈现出来 。 他发挥占义身上真实粗粝的一面 , 将它按进对应的故事情境中 , 一切都严丝合缝 。
在笑声之下 , 宁氏喜剧的荒诞与黑色幽默中 , 包裹着柔情悲悯的内核 。 那是他从第一部长片《香火》中就已经带有的底色 。 那个“不知道算不算和尚”的和尚 , 成为宁浩电影的起点 , 它不为好笑 , 而是温柔、忠诚地讲述了一个和尚真实而又带着荒诞的故事 。

我和我的家乡|为什么,这次又是张北京?
本文插图
或许 , 从这个起点开始 , 宁浩电影的底色就已经注定是对小人物的温柔和悲悯 。
宁浩说 , “人 , 玩儿不过命运” 。 但是在命运到来之前 , 他还是选择了奋力追赶 。
【我和我的家乡|为什么,这次又是张北京?】而对那些勇敢面对时代的人 , 宁浩用镜头给了他们最大的瑞思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