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籍贯的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与特色融为一体

每个籍贯都有自己的文化精神!你赞成吗?华人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族群 , 在这一众不同籍贯的600万多的华族中 , 福建人占大部分人口 。 籍贯的民俗文化最初的价值来自于归宿感与认同感 , 为了能够继承祖辈们所留下的传统文化 , 各个籍贯 / 各方言者必定是发扬文化的推动者 。 今天、这个时代的年轻人 , 又有多少人懂得及了解自己的籍贯文化?让我们一起了解当中具有代表性及象征性的籍贯文化 , 以深入自己的家族及不同籍贯的华人是如何实践文化的薪火相传工作 , 并将其文化弘扬光大 , 延续后代 。福建人 :
不同籍贯的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与特色融为一体
根据历史 , 福建人是我国最早的华裔移民之一 。 自15世纪马六甲王国 , 来自福建省的商人已开始到底此地经商 , 有者甚至选择在此定居 。福建人离开家乡与地理环境有关 。 福建总的地理概貌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 耕地明显缺乏 。 福建人具有冒险精神 , 这恐怕是长期与大海斗智斗勇的烙印 , 爱拼敢拼 , 这种精神在一首叫做《爱拼才会赢》 。谈及福建人的重要喜庆 , 不得不提大年初九拜天公 。 据悉在明朝末年期间 , 福建人为了躲避清兵的虐杀 , 扶老携幼逃入蔗避难 , 在大年初九这一天逃过杀劫 , 为了感谢感谢天公的恩泽 , 而每年都大事庆祝 。福建话可分为北马槟城福建话和南马柔佛福建话 。客家人 :
不同籍贯的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与特色融为一体
18世纪末至19世纪 , 大批客家人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 , 马来西亚便是其中一个目的地 。 据了解 , 客家人到马来西亚最早是在槟城 。 马来西亚许多主要城镇如吉隆坡、怡保、芙蓉等是由客家人开辟的 。有句话说:"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 ,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 "客家人 , 也叫客人 , 顾名思义 , 就是经过多次搬迁 , 到处作客的民族 。有人说:"客家妇女更是中国最优秀的劳动妇女的典型 。 客家妇女废除裹脚的陋习 , 让脚自然生长 , 目的是为了从事田间劳作和运送沉重的货物 。 "客家人的美食是以"油、咸、香" , 就为代表性的是釀豆腐、算盤子以及擂茶三道 。客家方言源流支派多(惠州、河婆、梅縣、大埔等) , 各有不同口音 。潮州人 :
不同籍贯的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与特色融为一体
又称潮汕人(闽南民系的一支) 。 所谓"有潮水的地方 , 就有潮汕人" , 早年潮州先辈们胼手胝足 , 披荆斩棘 , 背着"长弓篮" , 乘搭"红头船" , 飘洋过海来到东南亚各地商埠 。新山曾是一个以潮州人为主体的社区 , 当年大量的潮州人涌入柔佛 , 参与"港主制度"开荒垦植 , 伴随而来的潮州文化曾经是当地最主要的文化 , 新山因此曾被称之为"小汕头" 。 时隔多年后 , 你仍可以在新山吃到很多古早潮州美食 。潮州人来到马来西亚 , 必然带来了潮州地区的文化 。 例如潮州话、潮州音乐、潮剧、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工艺品等 。 因此 , 今天在马来西亚 , 潮州人逢年过节的习俗 , 说的潮州话 , 看的潮剧、喝的工夫茶、吃粥配杂咸、潮州街边美食的习惯 , 都是来自潮州 。海南人 :
不同籍贯的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与特色融为一体
海南岛的居民依海而居 , 多以捕鱼为生 , 部分海南人南来时 , 就选择靠水吃水 。 在19世纪中 , 海南人开始南迁 , 抵达这片土地后 , 他们发现大部分行业已经被其他籍贯的华人所占 , 迟来的海南人只好到洋人家庭里当帮佣或成为海员 。由于海南人长时间接触西方饮食文化 , 而逐渐掌握了烹调西餐的技巧 。 当他们经济稳定后 , 开始投入餐饮业 。 海南人善于中西合拼的料理 , 例如海南西餐 , 其中以海南鸡扒、法式土司、海南咖啡和海南面包 。当然 , 海南鸡饭也是海南人最具代表性的美食 。 海南人除了保持原乡文昌人烹煮白斩鸡的特色 , 还增添小桔子和蒜茸做成的佐料中加入辣椒 , 符合本地人的口味 。广东人 :
不同籍贯的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与特色融为一体
广东人于十九世纪大举下南洋谋生 。 广东人包括广府人、潮汕人和客家人 , 他们结合北方的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 , 形成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 当年 , 他们的大部分都从事锡矿业 , 集中于以锡矿为主的地方 , 例如吉隆坡、芙蓉、怡保、太平、布先、金宝等地 。拥有资金的南迁广东人则从事金饰店、钟店等生意 。 位于位于吉隆坡市敦李孝式街的"瑞安金铺有限公司"就是最佳的印证 。在大马 , 由广东人成立的会馆极多 , 例如广东会馆、高州会馆、惠州会馆、嘉应会馆、茶阳会馆、台山会馆等等 。 39个粤属会馆所成立的"广东会馆联合会" , 以照顾乡亲福利为主 , 推广广东文化 。广东人的饮茶文化极普遍 , 当年位于茨厂街的玉壶轩茶楼更是当年的最佳写照 。 粤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 讲究清、鲜、滑、香、嫩五大特点 。 粤剧 , 是华人世界里最广为人知的广东文化之一 , 本地则有"研艺粤剧音乐社" 。广西人 :分页标题
不同籍贯的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与特色融为一体
广西人南来后 , 主要都是聚集在彭亨文德甲、文冬和劳勿、加叻、霹雳州等地 。 而现在聚集最多广西人的就是彭亨州和霹雳两地 , 当中又以文冬最多 , 因为那是广西人的第一个据点 。由于南来较迟 , 当年的文冬已由客家人开垦 , 早期的广西人像寄居在许多大源流籍贯底下 , 许多人多半目不识丁 , 做生意不够别人精明 , 欲从事农牧 , 客家人又比他们先到此地 , 所以多半从事粗重工作 , 如耕耙、割胶、散工、采矿工人等 。一提起广西话 , 很多人都会以为它是广府话 。 其实广西话 , 听起来也像广府话 , 发音确实有分别 。 例如"你"不是nei , 是ni、;对唔ju发音成对唔ji;leong块钱读liang块钱 。广西人早年生活不易 , 因此他们更懂得勤俭持家 , 擅长就地取材 , 喜欢加入广西常见的韭菜 , 故广西菜外表朴实 , 却有清甜、微辣、鲜香和脆嫩的口感 , 广西酿豆腐卜、广西扣肉和味念鸡合称的"三宝" , 堪称其中代表 。福州人 :
不同籍贯的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与特色融为一体
早在20世纪初 , 福州人从中国南下 , 先是落脚砂拉越诗巫 , 之后陆续登陆马来亚半岛 。 西马的主要福州人集中地就是实兆远与永平 。 刚开始时 , 居住在垦荒区里的福州人 , 几乎都是基督徒 , 遇到疑难杂事时 , 都会到会堂找牧师协调 。有人称福州人有"三把刀" , 也就是剃刀、裁缝刀和菜刀 , 也是他们谋生的主要传统技艺 。 在霹雳的实兆远 , 我们仍看到一些非常传统的福州习俗 。 逢有女儿出嫁 , 都会有红灯笼伴嫁 , 将灯笼挂在新娘车的前方 , 并挂在男方家门口 , 意喻添丁发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