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士子考卷犯忌,仅仅丢了状元郎头衔,这个皇帝真厚道
士子考卷犯忌 , 仅仅丢了状元郎头衔 , 这个皇帝真厚道科举制隋朝建立 , 唐朝完善 , 自此以后到清朝晚期 , 长期以来一直是朝廷取士选官的最主要的途径 。
【王安石|士子考卷犯忌,仅仅丢了状元郎头衔,这个皇帝真厚道】科举考试的最后一次 , 也是最高等级的考试叫殿试 , 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出考题的 。 "十年寒窗无人问 , 一朝成名天下知" , 能够让一个默默无闻的读书人一夜之间名闻天下的 , 就是这一场殿试 。
殿试因为是皇帝亲自主持的 , 所以又成为"御试"、"廷对"、"廷试" 。 根据考生成绩优劣 , 殿试成绩分为一、二、三甲三个等次 , 其中最优秀的是一甲 , 一甲最优秀的前三名就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 在科举时代 , 一个文人能够"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或者"探花及第" , 那是一件非常荣耀的时期 , 一时间定会光宗耀祖、名满天下 。
文章图片
古代的科举考试从今天的分类方法来考究 , 除过唐代曾经在短时期内开设过明算等理科科目 , 但更多的时候其实就是文科考试 。 考试中 , 除过极少数常识类的"客观题"有标准答案外 , 对于排名定等最具影响力的是作文 。 按照标准的术语 , 这篇作文应该叫做"策论"或"策文" , 也有叫"时文"的 。
众所周知"文无第一 , 武无第二" , 能够进入殿试的士子 , 基本都是经过至少十年的系统而规范的教育 , 学识才华都很高而且彼此接近 。 到了这种程度之后 , 特别是作者水平相当、观点相似的情况下 , 对于几篇旗鼓相当的文章是很难分出一二三等的 。 因此 , 对于文章水平的衡量和打分 , 就变成一件非常"任性"的事 , 决定文章排名的 , 一方面是阅卷官或者考官的水平、喜好 , 也有很多与考卷、文章本身毫无关系的因素 , 也会卷入进来影响结果 。
文章图片
在历史上 , 就有很多因为文章之外的因素丢了状元或者得了状元的案例 。 例如 , 有的士子因为长相丑陋 , 皇帝觉得这样的人做状元有失朝廷的脸面;有的因为家族有违法犯罪记录;有的在考试之前或者期间有失德行为 , 朝廷认为有伤风化的;有因为名字起得不好 , 有因为书法不过硬的……
北宋的时候 , 也有一个人因为考卷上的四个字让皇帝心情不爽而丢了状元 。 这个人就是曾经主持北宋最大规模的变法而被《宋史》列入《奸臣传》 , 后来名列"唐宋八大家"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 。
北宋仁宗康定年间 , 也就是公元1040年前后 , 21岁的王安石参加殿试 , 一篇文章写的是花团锦绣、字句生香 , 深得主考官的喜爱 , 于是就拟定将王安石定为状元 。 殿试虽说是有皇帝主持的 , 但皇帝日理万机 , 一般不可能亲自参与考试的组织、试卷评阅等具体事务 , 而是由负责官员进行统一阅卷 , 从成百上千的考卷中选取出能够"进士及第"的人;然后再从进士名单里选取出文章最好的十个人 。
文章图片
这十个人主考官也会依据文章优劣排出先后顺序 。 皇帝要做的工作就是审核一下进士名单 , 然后亲自阅读一下前十名考生的试卷 。 如果皇帝认为考官选录、排名符合要求 , 对这个结果是认可的 , 就会用朱红色的笔圈阅 , 然后颁行发布结果 。 这就是戏文里唱的"御笔钦点头一个" , 或"朱笔钦点状元郎" 。
以王安石排名第一的一厚叠考卷送到了宋仁宗的面前 。 仁宗读完王安石的文章后 , 也是很赞赏王安石的才华的 , 本来打算例行程序 , 朱笔一点 , 这名新科状元也就板上钉钉了 。 但仁宗皇帝在王安石的文章中看到了"孺子其朋"四个字 , 就立马心情不悦 , 将王安石排在了第四名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孺子其朋"这个典故出于《尚书·周书·洛诰》 。 是年迈的周公对年轻的皇帝周成王讲的 , 大体意思是"你这年轻的小孩啊 , 和群臣要像朋友一样相处 。 "用这样的口吻给皇帝说话 , 周公是可以的 。 因为周公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 , 按照辈分周成王要叫周公为叔叔 , 况且周公的年纪也比周成王大 , 以一个长辈而且是年长者 , 这样说话是合乎礼制的 。
但王安石年轻 , 才满21周岁 , 而宋仁宗当时已经30岁了 , 虽说也年轻 , 但人家毕竟已经是坐了龙椅18年的"老"皇帝了 , 况且王安石与宋仁宗只有森严的君臣关系 , 而无辈分血缘联络 , 无论从年龄上还是关系上 , 王安石这个典故用得都很唐突和失礼 。 甚至有可能在皇帝的心目中还有王安石嘲讽他年轻的意味 , 这怎么可能接受呢?
文章图片
这要是在明朝的朱元璋时代 , 或者到清朝时期 , 估计王安石状元郎铁定是做不了的 , 而且牢狱之灾甚至杀头、株连九族的巨大风险 。 因为在历史上好几个时期 , 朝廷对于避讳之类的事情非常敏感 , 动辄兴起文字狱 , 因为典故引用、文字书写等引发的血案不胜枚举 。
好在宋朝自开国以来就有一种开明宽仁的政治风格 , 宋朝的历代皇帝也没有动辄在"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欲加之罪 , 何患无辞"的恶习 。 而且宋仁宗赵祯也是历史上罕有的以宽厚仁德著称的皇帝 , 所以也就没有严厉惩处这个犯了忌讳的士子 , 只是略微将了一下的他的考试等次 , 将状元变成了第四名 。
- 王安石|宋朝是奸臣生产专业户,史上奸臣占一半,王安石被称“老油条”
- 北宋|北宋灭亡早已成定局,但将北宋拖入深渊的不是王安石而是此人
- 王安石|此人是北宋的大词人,功绩让皇帝眼红,最终还是栽了跟头
- 王安石|忠诚能干的大臣却在历史上变成的奸臣
- 王安石|王安石:历经一生沉浮,方知功名误身
- 王安石|宋朝最难评判的一个人,当时人称他奸臣,后世却说他是千古名相
- 王安石|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当时人认为是奸臣,后世评价为千古名相!
- 王安石|它是宋朝皇帝执政的法宝,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就是因为破坏了它
- 王安石|北宋最难评判的“奸臣”,当代人认为是奸臣,后世评价为千古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