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当时人认为是奸臣,后世评价为千古名相!

纵观历史数千年 , 恐怕没有哪一个朝代出过宋代那么多奸臣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 , 宋朝恐怕就占一半以上 。 宋朝是一个盛产奸臣的时代 。 从宋徽宗赵佶君临天下到南宋末年这100多年间 , 可以说奸臣不胜枚举 。 比较有名的大奸臣 , 有以蔡京为首的"北宋六贼" , 还有白时中、张邦昌、秦桧、万俟卨(xie)、史弥远、丁大全、贾似道、陈宜中、留梦炎等等 。 除了北宋六贼之外 , 还有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等"北宋五鬼" 。 所以说 , 北宋奸臣是很出名的 , 当然 , 除了以上这些贼啊、鬼啊之类的 , 还有一个人也被认为是"奸臣" ,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 。

王安石|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当时人认为是奸臣,后世评价为千古名相!
文章图片
大跌眼镜 , 王安石怎么可能是奸臣 。 我们很难想象把王安石跟奸臣联系在一起 , 王安石出了名的千古名相 。王安石从政35年始终以兼济天下为准则 , 来对待官场沉浮和仕途去留 , 从不计较个人名利荣辱毁誉 。 他从小就树立了苦读从政 , 有补有为于世 , 以天下为己任 , 报效国家和黎民百姓的远大志向 。 王安石除了是影响后世历史的政治家 , 还是被公认为学界泰斗 。 他才思敏捷、过目承用 , 少年读书经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 他考中进士成就功名后 , 仍坚持刻苦读书 , 夜以继日 。 为了经世致用 , 他涉猎广泛、博览群书 , 精通诸科、学识博大精深 。王安石终生恪守崇高的道德节义操守 , 具有圣贤风范 。 他一生为官清廉 , 一尘不染 , 生活方式简单朴素 , 一生如一 , 淡泊名利 , 超凡绝俗 。

王安石|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当时人认为是奸臣,后世评价为千古名相!
文章图片
总之 , 王安石作为封建政治家 , 有崇高的政治品质、博大精深的学识思想、独树一帜的道德节操、辅佐帝王的雄才大略 , 是其他古代任何一名贤相所不能比拟的 。 王安石当属中国古代社会贤相第一人 , 后世公认的千古名相 。 但在当时 , 王安石的确被称之为"奸臣" 。 《宋史》中直接把他列为奸臣传里 , 南宋更是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结到王安石身上 。 这个观点定于南宋初期的《神宗实录》 , 上面记载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 , "祸国殃民" , 最终导致北宋亡国 。 这个观点后来经宋国史至元朝人修《宋史》所承袭 , 成为元明清时期的官方定论 , 不仅为史家所认同 , 而且被社会普遍接受 。 除了这个之外 ,当时名人苏轼的父亲苏洵也认为王安石是一个大奸臣 , 为此还专门撰写了一篇《辨奸论》 。苏轼的老爸苏洵第一眼见到王安石就对王安石不以为然 , 这位苏洵老先生对王安石嗤之以鼻、深恶痛绝 , 虽然此时的王安石如日中天、炙手可热 。

王安石|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当时人认为是奸臣,后世评价为千古名相!
文章图片
我们从《辨奸论》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先生对王安石的厌恶态度 。 苏洵老先生在《辨奸论》中以山巨源遇见王衍、郭子仪预见卢杞为例证 , 类比王安石"衣臣虏之衣 , 食犬彘之食 , 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的行为不近人情 。翻译过来就是身穿脏兮兮的衣服 , 吃猪狗的食物 , 蓬头垢面得像囚犯 , 身上异味难闻像讨饭 , 却在那大谈诗书礼乐 。 洗脸换衣服、注重个人卫生是人之常情 , 凡是办事不近人情的 , 很少不成为大奸大恶之辈 。 所以 , 苏洵老先生认为王安石得志必为奸臣、为害国家 。 王安石的邋遢绝非常人可比 , 如果就中国古今文坛而论 , 称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绝不算冤屈了他 。

王安石|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当时人认为是奸臣,后世评价为千古名相!
文章图片
王安石不讲个人卫生 , 早上起来连脸都不洗--不是一天两天不洗 , 是成年累月地不洗 , 整天蓬头垢面 , 跟个叫花子似的 。 洗澡就更别提了 , 身上的酸臭味离老远便能闻见 , 和他擦肩的人每每掩鼻屏气 , 如临大敌 。 苏洵老先生从"见微知著"的观点出发是有一定道理的 。 不要轻视小事情 , 大事情都是由小事情积累而成的 。 "防微杜渐"早就是古人奉为圭臬的名言 。 正如清人吴楚材所说:"见微知著 , 可为千古观人之法 。 "而且在宋神宗之前 , 公认的奸臣只有宋真宗一朝的丁谓 , 但宋神宗后 , 蔡确、章惇、吕惠卿、蔡京、蔡卞无不被视为北宋奸臣 。 这些北宋奸臣却都是直接或者间接靠王安石举荐起家 。 之所以如此 , 变法是相当重要的契机 , 王安石不善于识人用人由此也可见一斑了 。分页标题

王安石|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当时人认为是奸臣,后世评价为千古名相!
文章图片
不仅如此 , 王安石的学生一个小官郑侠于熙宁七年(1074年)画成《流民图》 , 写成《论新法进流民图疏》 , 请求朝廷罢除新法 。 图中的景象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开封城外尘土飞扬的道路上 , 流亡的难民扶老携幼蜂拥而至 , 个个面有菜色体无完衣 。 他们卖儿卖女典当老婆 , 也只能换来一些麸皮和粗粮勉强糊口 , 没有家人可卖的便去吃树皮草根 , 饿死在城下只是迟早的事 。 当然造成他们这种遭遇的是王安石 。 公元1069年 , 宋熙宁二年 , 王安石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在神宗支持下 , 王安石发起了一场旨在改变北宋积蔽的变法 。 熟知王安石变法并没有带来相信中的图景 , 而是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

王安石|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当时人认为是奸臣,后世评价为千古名相!
文章图片
公元1073年 , 也就是王安石变法后的第四年 , 熙宁六年至翌年 , 中原地区遭受连续10个月大旱 , 赤地千里 , 哀鸿遍野 。 但地方官吏依旧催逼青苗法本息 , 饥民不是被加锁械 , 拆房买地偿还官钱 , 就是背井离乡 , 颠沛流离、四处逃散 。 朝廷虽开仓赈灾 , 但如杯水车薪 。 所以 , 不难理解当时人都是怎么看待王安石的 。 因此 , 王安石在当时被称之为"奸臣"不无道理 。 虽然如此 , 我们也不能否定王安石 , 王安石变法是富国强兵的 , 如果王安石的改革成功 , 宋朝也不会那么早就被灭亡了 , 有可能还会收回幽云十六州 , 也未可知 。

王安石|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当时人认为是奸臣,后世评价为千古名相!
文章图片
【王安石|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当时人认为是奸臣,后世评价为千古名相!】王安石的变法诚然有不足之处 , 但总的来说 , 利还是大于弊的 。 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 新法施行之初 , 苏轼是强烈反对新法的人物之一;但当司马光完全废除新法的时候 , 苏轼又强烈反对完全废除新法 , 主张保留一部分新法 。 苏轼态度的变化 , 就足以证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大部分是比较正确的 。 所以 , 王安石比较难评价 , 我们只能认为是:天还没亮 , 王安石就起来了 。 这一点 , 我们在现在看的非常清楚和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