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种植茶叶、培育食用菌、发展蔬菜产业……近年来 , 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榕江县等地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广泛动员贫困群众参与其中 , 蹚出了一条以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路 。
东西协作 , 先富帮后富
在沿河县中寨镇志强村的山坡上 , 茶苗苍翠欲滴、长势喜人 。 2000多亩的茶园里 , 村民们正在锄草、打药 。 这是我们的摇钱树 , 我们要让一片片叶子造福一方百姓 。 中寨镇党委书记谭鹏飞说 。
茶园背后 , 是东西协作、先富带后富的生动写照 。 茶树来自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 。 2018年 , 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 , 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 , 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 。 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后 , 中寨镇成为茶苗新的落脚点之一 。
中寨镇海拔1200多米、土地资源丰富 , 适合茶树生长 。 如何让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情谊惠及群众?谭鹏飞介绍 , 志强村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 , 将茶苗折资量化 , 入股专业合作社;同时 , 农户以土地入股;此外县里还拨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 支持集体经济发展 。
有了白茶苗 , 村民多了增收渠道 。 志强村71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廖廷洋说:一天能挣80元 , 一个月近2000元 。 像廖廷洋这样从茶园受益的群众还有很多 。 每年到茶叶基地务工的有上万人次 , 其中贫困户占多数 , 我们光发劳务费就超过了100万元 。 沿河云雾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勇说 。
今年3月 , 中寨镇的茶树首次开采 , 摊青、杀青、烘焙、提香……新出炉的茶叶芳香宜人 , 在香味、汤色等方面丝毫不输安吉本地茶叶 。 现在 , 合作社与浙江茶叶集团签订了10年的销售合同 , 茶农更有奔头了 。
成立专班 , 促产业发展
沿河县官舟镇马脑村 , 食用菌种植基地一片繁忙 , 村民们将2万多根菌棒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地里 。
小小食用菌 , 如何助力脱贫攻坚?沿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专班副指挥长黎泽安给采访人员算了一笔账:村民一方面可以流转土地 , 每亩每年700元 , 同时在菌业公司务工 , 每天80元 , 年底还能从公司拿到分红 。
今年57岁的田凤英是贫困户 , 她这两天在基地铺地膜 。 从3月初平整土地开始 , 她就在基地干活 。 今年光务工就挣了4000多元 , 土地流转收入1100多元 , 这比种地划算 。 田凤英说 , 她丈夫在外打工一个月还能挣3000多元 , 党的政策好 , 今年全家‘摘帽’不是问题 。
为推动扶贫产业尽快落地 , 3月初 , 县里成立工作专班 , 现场指挥督导 。 从我们花10天流转土地 , 10天平整土地 , 到50余万根菌棒摆在地里 , 前后只用了40天 。 官舟镇副镇长杜尚会介绍 。
近年来 , 沿河县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县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 在12个乡镇(街道)25个村规划年生产黑木耳1700万棒 , 总面积2000亩 , 预计实现年产干木耳1950吨 , 产值过亿元 , 覆盖农户7096户26963人 , 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11户3229人 。
产业升级 , 提高附加值
八山一水一分田 , 贵州多山地 , 而榕江县车江大坝是个例外 。 坝区在县城北边不远处 , 万亩良田里 , 一排排钢架大棚整整齐齐 。 走进大棚 , 黄瓜翠绿;大棚外 , 茄子生长正旺 。
助力群众增收、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 产业升级是关键 。 一段时间里 , 车江大坝产业零散乱 , 又因大坝紧挨县城 , 交通便利 , 外来人口聚集 , 导致违法建房、私搭乱建现象屡见不鲜 。
如何让万亩大坝成为名副其实的聚宝盆?今年2月 , 榕江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 , 对坝区进行整治 , 拆除违建房屋 , 清除改变土地用途的苗木、鱼塘等 。 榕江靠近广东 , 县里决定将坝区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供应基地 。 车江坝区产业发展工作指挥部副指挥长吴玉彬说 。
榕江县引进贵阳农投集团对坝区产业进行统一运作 , 并联合县农投公司、农业合作社等共同组建项目公司 。 我们以每亩每年1600元左右的价格流转农民土地 , 优先雇用本地农民务工 , 年底农民还有固定分红 。 贵阳农投集团榕江园区负责人孔维伟介绍 , 规模化种植辣椒、番茄、茄子等 , 卖出了好价钱 。
【坝区|村村有项目 脱贫有出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眼下 , 坝区迎来第二季蔬菜采收季 。 这些蔬菜采摘分拣包装后 , 将走出山门 , 销往各地 。 据统计 , 目前榕江全县蔬菜种植产值2.08亿元 , 覆盖带动贫困户4614户近2万人增收 。
来源:(人民日报)
【】网址:/a/2020/0921/1600662186.html
标题:坝区|村村有项目 脱贫有出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